王莹等
摘 要:随着我国高等医学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的逐步转变,医学生的就业难问题愈发突出,进一步探索适合医学生职业发展的生涯教育模式,是解决医学生职业发展困惑,增强医学生核心竞争力,破解医学生就业难题的根本出路。该文针对医学生职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提出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全程化教育体系,结合医学生的专业特点,分阶段开展不同的理论及实践教育教学活动,从根本上促进医学生的职业发展。
关键词:医学生 职业生涯规划 课程教学 全程化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4(c)-0176-02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一种新兴的教育理念,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不断发展,社会竞争不断加剧,职业发展对个人素质的要求逐步提高,人们也愈来愈重视个体的职业生涯规划。现今高等教育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就是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引进于国外,在国内兴起的时间较短,且具有鲜明独特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思想。
职业生涯规划(career planning)指的是充分结合个人的不同组织,以分析、评定、研究、总结个人的主客观条件为基础,充分的权衡、分析自己的经验、不足、特长、爱好、兴趣和能力,根据社会的需要和自身的职业倾向,制定合理且最优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且根据这个目标,做出合理有效的安排。职业生涯规划的目标不仅仅是根据个人的特点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更是关注于职业生涯的长期发展,达到和实现个人目标,更重要的是帮助个人真正的了解自己、为个人筹划未来发展,拟定生涯发展目标,并设计实现路径,在“衡外情,量己力”、“知己知彼”的情况下设计出各自合理可行的职业发展方向。高等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就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关键是引导学生准确的定位自我,核心环节是实践与行动,而最高目标则是实现个体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
1 医学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全程化教育体系建设目标
医学生职业生涯教育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还需要随时的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全面发展,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保证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和人生观,让学生能够理性的对未来进行规划,并在学习中提高自身的生涯管理能力和就业能力。
态度层面:学生通过教育教学,可以自主形成关于职业发展的意识,转变已有的观念,主动的对学业和职业进行规划,树立科学的就业观、积极的人生观、正确的价值观,把个人的发展和社会、国家的需求联系在一起,形成正确的意识和概念,主动的为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而努力。
知识层面:学生通过课堂教学充分的了解职业发展的特点和阶段,对自我特质、职业特性和社会环境有个较为清晰的认识,了解就业的相关政策、形势和法规,充分的掌握相关的就业信息、职业分类和创业基本知识。
技能层面:学生通过本课题的学习,可以掌握职业环境探索技能、自我探索技能、求职技能、信息管理和搜索技术、生涯决策技术等。学生通过学习,了解并提高各种通用技能,如:人际交往技能、自我管理技能、解决问题技能、沟通技能等。
2 医学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全程化教育体系建设意义
2.1 医学院校职业发展教育的需要
我国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起步较晚,各高校的发展速度也不均衡,医学院校中的生涯教育发展尤为良莠不齐,目前的一些医学院校的职业发展教育仍旧停留在毕业前端单一的就业指导阶段,主要在毕业生群体中开展相关的辅导,如:就业形势分析、就业信息搜集、求职技巧提升、求职心理调适等方面,这种职业发展教育模式只强调毕业前夕的教育和教导,对未来职业发展是盲目的、短视的、不科学的,这样的教育忽视了学生的全程化引导,不能够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职业生涯教育应从医学生入学后就开始导入,且根据年级、阶段和培养层次的不同开展各类主题的实践与理论教育,是具有可操作性、科学性、系统性且和大学教育紧密结合的教育模式。大学生就业教育的内在要求就是开展全程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2.2 医学院校存进就业工作发展的需要
随着我国医药卫生改革的深入进行,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加强农村基层医疗卫生队伍的建设,医学生是推动医药卫生发展的主动力,这就为医学人才的培养提出更高的要求,推动医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引导医学生服务社会,扎根基層工作。全程化的医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就是要从医学生入学的那一天起,引导医学生树立职业理性、确立职业目标,从思想观念、技能技巧、行为习惯、能力素质、道德水平等多方面进行引导,培养能够满足职业发展需求的终身学习能力、心理调节能力、操作能力、理解能力、决策能力、沟通能力和创造能力等,使学生的竞争力得到全面的提高,进一步推动医学院校的就业发展,提高医疗卫生产业培养人才的力度。
2.3 专业化职业生涯教育模式发展的需求
随着高等医学院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意识到自我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然而,虽然各高校对职业发展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加,但部分院校的职业神教育相对大众化,多为基础性的理论教育,教育方法上也是理论灌输为主,实效性相对薄弱。医学生教育专业性强,十七大中明确的对我国医疗改革提出了新要求。因此,需要系统的分析医学院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从而可以全程化的对医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医学生通过全程化的指导,能够对就业现状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从而改善其就业心理,使医学生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的岗位,更好的完成“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培养目标。
3 医学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全程化教育体系建设模式探索
3.1 以基础课程为载体,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教育部关于《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中提出教学计划中应该包含就业指导课程和职业发展课程。普通高校从2008年开始,陆续的开设就业指导和职业发展课程,并把该课程作为教学计划中的公共课,贯穿学生的整个培养过程,相应的开设“就业指导、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等基础课。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主要针对于低年级的学生,着重解决职业生涯意识。唤醒问题:旨在转变学生观念,唤醒学生主动规划学业和职业发展的意识;自我认知:从兴趣、性格、能力、价值观四个方面进行自我探索,针对低年级学生迷茫、懵懂而没有方向的特点,解决我是谁,我能做什么的问题;职业环境探索:给到学生探索、了解职业世界的方法;职业决策与定位:我适合做什么、自我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引导学生考虑清楚我的职业与生活的规划是什么等问题。就业指导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开设,主要给到就业前端的就业信息搜集、就业技巧提升、就业心理调适等指导。以基础课程为载体开展理论教学
3.2 选修课程为补充,完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以提升学生职业素养为目标,根据不同年级的教育重点,开设:人际沟通巧、职场礼仪大学生创业理念等选修课程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生涯辅导是一门具有广阔外延的学科体系,应该有丰富的选修课程作为补充,各高校应根据专业特点不断丰富选修课程体系,为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提供服务。
3.3 课外實践环节为途径,丰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课外实践环节跟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及需求开展,大一学生侧重自我探索与认知、医学生职业探索与设计以及职业生涯规划的定位与实施等;大二学生重点实施、职业环境、职业资格认知等;大三侧重职业素养、职业能力的提升。大四学生引导多渠道就业,如考研、考公务员、应征入伍、项目就业、基层就业等就业观念的引导与教育等,大五学生重点在就业形势与政策、就业信息搜索、择业流程、求职礼仪与面试技巧、创业意识等方面开展。活动形势上以系列讲座学术报告、临床医院见习实习、“职涯规划、模拟招聘”、等精品活动为途径,开展生涯规划、就业技能教育。
3.4 以职业发展教育为贯穿,发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强化教师培训,提高专兼职教师服务水平,将职业发展理念贯穿于日常思想教育过程中,目前很多从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专兼职教师多是从事一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师,应不断增强教师培训,提升教师的授课效果,深化教师的教育理念,把这种生涯辅导的思想贯穿于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随时解决学生日常遇到的职业发展困惑。
参考文献
[1] 史广政.探索全程化就业指导工作模式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06(21):119-120.
[2] 谭璐.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校本课程建设探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23):66-67.
[3] 步珏良.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体系的构建[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20):46-47.
[4] 吕军战,高扬.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与对策[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
2008,13(4):1601
[5] 苟加明.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与思考[J].就业咨询,2008(15):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