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艳
【摘 要】丽水有大约30多万的劳动力外出务工或到外国劳务输出,并且这一数字以每年约2万的幅度增长,由此产生大量的留守儿童就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针对这一特殊群体,本文从留守儿童概念,现状及显现的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解决的手段四个层面入手,力图为解决丽水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为促进秀山丽水的和谐发展提供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留守儿童 教育 心理健康
一、概念及成因
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离家外出打工、经商或工作而留在家中生活的孩子们。这些孩子有的是与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中的一人,或者与祖辈亲人,甚至父母亲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丽水,作为中国著名的侨乡,每年都有大量的适龄人口外出甚至出国务工、经商。随着外出务工人员的不断增加,留守儿童越来越多,这些孩子由于父母监护教育角色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对他们身心发展造成不良的影响。因此,留守儿童的问题越来越多,并显得日益突出,对其教育尤其是心理健康的教育就成了当前基础教育的一个薄弱环节。由此所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不仅影响了学校的教育,而且还将影响到全市人口素质以及社会和国家的和谐发展。留守儿童是一种社会现象,对于这一现象,仅仅作为教育机构的学校根本无力改变,也无法解决留守儿童家庭的现实困难。那么,既然这样,学校是不是无能为力呢?当然不是!作为教育工作者,面对留守儿童及其产生的问题,我们是可以有所作为的。我们可以从学校教育尤其是德育的层面进行剖析,探索解决的方法。因为新时代的教师“不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也应当是学生心理的塑造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学校的德育工作者尤其是作为一班之主的班主任,能否以科学有效的方法把握学生(尤其是留守儿童)的心理,因势利导地促进他们身心的健康成长,将对教育工作的成败起着重要作用。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留守儿童存在什么样的心理问题。
二、表现
(一)性格问题
作为一种主要的情感因素,亲子关系虽然不能直接介入学生认知结构本身、决定学生的学习成绩,但它对学生的学习动机、态度、情绪和性格等方面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这些留守孩子缺乏沟通,而临时监护人大多局限于让孩子吃饱穿暖之类的浅层关怀,无法对孩子进行及时有效地沟通,无法尽到对孩子全面教育的责任;且隔代监护的老人多对孩子溺爱放纵,留守儿童几乎生活在无限制的状态下,缺乏正常地、积极地管教与引导,导致留守儿童缺乏必要的亲情抚慰和关怀,他们受了委屈无人安慰,遇到困难无人指导,取得了成功也无人分享……渐渐地,他们会认为父母不爱自己,不关心自己,长此以往,这些孩子产生不良人格,出现极端心理性格的概率往往明显高于非留守儿童。如:A.心理自卑,性格自闭。有着这种性格障碍的孩子,大多自己看不起自己,胆怯、退缩,甚至心灰意冷,具体表现就是对集体活动漠不关心,缺乏参与热情。在留守儿童学生中,有自卑感的学生很多,很多同学的心理问题主要是从自卑感开始的。如果这部分留守儿童的自卑感不能及时克服以至成为习惯,就会导致其性格上的重大缺陷。B.个性孤僻,行为怪异。由于父母亲情的长期缺失以及临时监护人教育方式的不当,许多留守儿童脾气暴躁,易冲动,常常惹是生非。C. 性情逆反,道德缺失。留守儿童逆反心理普遍较强,由于缺乏父母必要的关爱和保护,他们时常缺乏安全感,对周围的人和事极度不信任,厌恶甚至仇视他人这种情绪严重影响了留守儿童与他人交往的能力;更有甚者,由于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他们的审美观和道德观发生了严重的扭曲,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二) 厌学问题
其一,有的父母长期在外,对孩子的学习疏于管理,和老师也没有进行有效的沟通,对孩子在校的表现没有及时地了解,挫伤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更有甚者,尤其是部分没有受过良好教育的父母,对孩子的期望越来越低,甚至认为读不读书无所谓,反正将来出国或打工也能挣钱,这就更加助长了孩子的厌学情绪。其二,部分外出打工的父母由于平时对子女的认识教育关注较少,长期在外无法照顾孩子,觉得对不起孩子,对孩子产生强烈的内疚感,他们认为最好的补偿方式就是给予孩子物质上的满足,使得留守儿童拥有零花钱的数量不断增加,极易导致留守儿童形成“享乐主义”的人生观,好逸恶劳、奢侈浪费、乱花钱、摆阔气,并直接导致其“读书无用”的思想,开始把人生发展方向定位为打工挣钱。由于观念偏轨,金钱至上,他们热衷于吃喝玩乐,在学习中往往缺乏进取心和钻研精神,得过且过,不求上进。其三,监护人对留守儿童的学习介入过少。现在的留守儿童大部分和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祖辈生活在一起,这些老人年龄偏大,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在学习上无法给留守儿童切实有效的帮助和辅导,而且由于年龄、身体健康状况等原因使得他们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关注孩子的学习。
面对留守儿童问题,作为教育工作者,尤其是班主任,我们应该如何对症下药呢? 笔者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三、对待留守儿童
(一)建立留守儿童档案
每学期开学,笔者会根据学校的安排制定具体详细的学生信息登记表,认真摸清并记录好本班学生的具体情况,特别是留守学生和单亲、离异家庭的学生。其主要内容为:家庭基本情况(家庭人口、是否单亲或父母离异)、 家长姓名、现居住地址、联系方式、学生的基本情况(性格爱好,身体状况等)、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的联系电话、家长的教育方式和态度等情况。制订详细的留守儿童教育工作计划和工作方案,营造关爱留守儿童教育的氛围,积极参与,把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摆上工作日程,加强对学生、家长之间的联系与交流。还利用假期孩子父母返乡的时机,召开留守儿童家长会,与家长充分交流,要求家长采取多种方式与孩子交流、沟通,如多和孩子打电话、鼓励孩子、陪孩子一起玩耍等;多关心孩子的身心健康,让孩子体会到父爱母爱,形成合力效应。
(二)弥补亲情
留守儿童缺乏亲情沟通,他们最缺乏的就是亲情关爱,缺乏安全感。在学校日常工作中,班主任要特别关注这些孩子的生活细节,从而了解他们的心理状况,加大情感投入,给予他们父母般的关怀。留守儿童往往比较敏感,教师面对他们的某些不良行为进行批评教育时,用语要更加谨慎,避免使用命令性的词汇和语气,以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使得结果适得极反。班主任与其谈话时要尽量营造利于谈话的气氛,沟通时应先放下班主任的架子,实现师生之间的民主与平等,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其产生依赖和信任,不知不觉地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同时应注意倾听,设身处地地去理解这些学生的各种内心感受,并将这种感受对学生表达出来,合理引导学生将不良情绪发泄出来,并且承诺对其情况保密。只有这样,这些孩子才能找到亲情的感受,他们的情感需求才有所归依,教育才能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四、对待留守儿童家长
儿童教育专家认为,父母教育如同母乳对婴儿一样重要。留守学生的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仍是家庭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因此,加强与留守学生家长的联系非常必要。在现代化教学手段发达的今天,我们可以通过电话、校讯通、家校QQ群、微信等方式随时与家长取得联系,将其子女的近况及时与之沟通,同时请家长配合教育。对于孩子的进步,请家长及时给予表扬;对于孩子的问题,不能一味地充当老好人,而是要与家长共同商量对策,争取找出最优的解决方案。需要注意的是,在向家长说明孩子的不足时,应该预先整理好措辞,并且提出合理的建议,必要时可以请当事的学生在场,让学生感受到你不是在向他的父母告状,说他的坏话,而是真心地想要和他一起改正缺点。一段时间后,孩子是能够理解到老师的用心的,从而向你敞开心扉……还利用假期孩子父母返乡的时机,召开留守儿童家长会,与家长充分交流,向家长说明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要求家长采取多种方式与孩子交流、沟通,如多和孩子打电话、鼓励孩子、陪孩子一起玩耍。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加强父母和留守儿童之间的沟通理解和亲情联系,强化父母家庭教育的责任和意识,这样就可以形成教育的合力,从多方面、各个渠道共同努力教育留守学生,克服父母不在身边的教育缺陷,使他们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当然,仅仅靠班主任的个人力量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这一社会问题的,但是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努力,这个社会对该问题的关注度不断增加,那么,这个问题一定能得到很好地解决。
【参考文献】
钟绍舒.真情融注 真心关爱——有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工作的思考[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