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材二次开发的组织流程与策略

2015-06-01 06:40黄志坚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2015年1期
关键词:二次开发教学资源课程标准

黄志坚

摘 要

在新的教学观和课程观引领下,教学资源不再局限于教材。教师根据客观实际需要创造性使用教材,选择利用资源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这样就要求教师能够有重新解构和完善教材的能力。笔者结合教学实例,阐述生物教材二次开发实施流程及所运用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

生物教材 二次开发 组织流程 策略

一、教材二次开发的缘由

1.新课程理念的坚持与追求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教学实施建议要求“教师依据教材灵活结合本地区、所属学校和学生的实际,创造性地组织教学”。这是对教师课堂组织、设计教学的较高能力要求。新理念还有助于打破教材原本封闭僵化的内容体系和至高无上的真理发布者的权威性。随着新课程实施的深入,新的教学观被教师普遍接受与认同(如“用教材教”的观念现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并指导日常教学行为。

2.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最佳途径

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核心任务,是教师专业化地组织资源传授知识、能力的过程。教学中教师围绕核心概念收集资料,考虑哪些资源可以应用、怎么组织,才能让学生认知能力得到发展。长期积累必然会使教师课堂教学表现耳目一新,资料收集与整合能力得以提升,课程资源的认知、利用水平达到崭新的境界。同时在对教材“重编”过程中能完善、提高自身教育教学理论,使教师真正成为知识与能力的领跑者,为教师专业化成功提供广阔的舞台空间。

3.教材对学生学情的适合性

现有的不同版本的高中生物学教材,都是编者依据课程标准,在对新课程理念接受和理解的基础上精心设计与编排的结果。随着社会科技文化的不断进步,学生群体的心智发展程度也有差异。教材呈现的案例情境资源对现今的学生来说大多都已经是“过时的”、“不新鲜的”,仍然用陈旧的文本资料进行分析推理,难以给予学生有效的信息刺激,不利于学生深层次思维能力和心理认知逻辑的增长。

二、教材二次开发的内涵

1.对教材二次开发的基本认识

教材的二次开发以学校学科教师为主体,以现有教材为依托,以课程标准为指针,合理重组、选择教学资源,以利于学生思维、技能的训练和培养。它不再把教材遵从成“圣经”般的权威,而是学科教师的一种教学设计上的创新和超越。所以,教材二次开发的校本化结果不是校本课程,而是为培养学生学科素养、结合具体教学实际的可调整的动态生成性教育教学资源。

2.教材二次开发蕴含的教育价值

教材的二次开发是学校学科教师以备课组或教研组为依托,把自身实践经验与课程理念相结合,以促进课堂积极有效的生成。它适合学校具体实践操作,能够体现学科组教师教学风格。内容“二次开发”过程还能够反应出学科组教师对学科知识局部处理与整体理解和把控的深度、广度,更符合本地区学校教学实情。

三、教材二次开发的解构与组织策略

1.内容选取标准和实施流程

教材二次开发实质是基于教材的教师个性化演绎与完善教材。所以,笔者所在课题组以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为基础,聚焦于生物课程标准、学生需求和兴趣能力培养、高考要求三个方面进行资料的收集整理。内容选取要求紧贴时代又富有现实意义,能促进学生深度体验生物学的价值,但具体内容是开放的、动态的。

在二次开发设计具体操作中,首先,依据课程标准明确核心概念,围绕核心概念展开基本知识内容资源的收集、分析、甄别;其次,根据教学手段科学合理利用资源,呈现最终实施出来的课堂教学设计;最后,通过学生学习成果反思调整,将其转化为动态发展的课堂教学设计。具体在教学过程中遵循的操作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教材二次开发基本流程图

2.教材二次开发组织利用的策略

高中学习阶段恰逢学生理性思辨能力的迅猛发展时期,为满足学生对科学知识信息的需求、拓宽认知视野,教师的教学设计要不受教材束缚,以自身对课标的理解“资源式”地研究教材,跳出编者设想框架,大胆对教材作出改造。教材二次开发是基于学情的选择和判断后形成的教学情境。笔者在实际教学中的资源组织利用主要采用了调整顺序、加工整合、添加比对、裁剪修补等策略,现辅以案例叙述如下。

(1)合理调整教材的内容顺序,提高教学效能

案例1:人教版生物选修三《重组DNA分子的模拟操作》

背景:教材设置模拟实验是让学生体验重组DNA分子的基本过程,将微观的分子水平的过程用宏观模拟加以展示,以加深学生对基因工程原理的理解。由于学生初次接触基因工程内容,实验模拟中仅是对原理的验证,所以操作往往流于形式,收获不大。

教学改进设计:为了充分发掘模拟实验的作用,让学生有机会更深入思考理解基因工程的“酶切和重组”难点,达到主动构建知识,笔者调整教学内容,把教材基因工程操作流程中“表达载体组成及各部分功能”的内容提前讲解,同时帮助学生复习回顾“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内容,在教材提供的DNA片段基础上,向碱基对中额外添加氢键。

在课堂教学模拟操作中,利用问题引导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重点关注思考:限制酶切割后质粒和含目的基因DNA片段各形成多少片段?形成的片段进行重组有多少组合类型?其中能形成环状连接产物的有几种?基因工程操作中需要的产物是哪种,为什么?有什么方法让质粒和目的基因发生定向连接?内容设计调整后增加了学生的细节性体验,将模拟验证性实验通过问题给学生造成认知冲突,转化成探究性实验并让学生尝试自主探寻知识结果。

有时为了更符合能力目标培养的要求,教材内容的调整往往会加深教学内容。那么调整结果好坏的判定依据最终要看调整后课堂上是否有利于学生思维逻辑的发生与发展,是否有利于知识内容的接受和理解。如果调整只是一味追求教学难度,增加学生理解负担,这样的做法是对课程标准、学习目标产生了误解。

(2)创新加工教材内容并有效整合

案例2:人教版生物必修一《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

背景:教材设置有丝分裂实验目的:基于有丝分裂知识内容,让学生明确原理和实施各步骤的作用,并学会观察、判断有丝分裂各时期,理解有丝分裂完整过程。

教学改进设计:本着激发学生实验兴趣、培养创新学习思维、启发锻炼学生认识问题能力的目的,笔者不拘泥于教材,调整实验步骤,在培养根尖过程中用0.02%的亚甲基蓝活性染色剂对洋葱根尖细胞中染色体(或细胞核)染色。这样不仅能在装片制作中简化流程变为解离-漂洗-制片,节约课堂时间,通过提前染色还能“精准、真切”地感知根尖分生区,不似以往学生只是依据教材中说明进行记忆性描述、缺乏直观印象。

教材的加工整合能体现教师对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引领和培养意识,还能体现教师对教材的研究和专业化的解读能力。此外,教材的整合、改造应采用大胆的“拿来”。多版本教材的借鉴补充,如国内苏教版、浙教版等高中生物教材,国外美国高中生物教材等,这样更能集中优势训练学生认知思维。还要多渠道广泛收集所需相关图片、文字资料,如网络、报刊等,拓宽学生信息来源,开阔眼界。

(3)添加区域性特色教学资源,深化理解

案例3:人教版生物选修一《果酒的制作》

背景:葡萄之乡江阴市璜土镇多次举办在江苏省内影响较大的《中国璜土葡萄节》,全面展现璜土葡萄的风采,树立品牌,强化产业效应。

教学改进设计:组织有制作葡萄酒经验家庭的学生(特别是璜土镇的学生)利用休息日回家询问家长葡萄酒的制作流程、细节等,并记录形成文本。课堂教学时让学生展示交流,并与教材内容列表比对分析原因。通过文本归纳梳理、表达展示等活动,创造机会让学生施展各项智能,培养能力。

及时了解并收集本地区有关的教育教学资源,在平时教学中有目的引入课堂。将课堂内的知识学习延伸进生活,活化教材中静态的知识,使其更具亲和力。教师抓住时机利用本土化特色教学资源,有利于将乡土情怀逐渐渗入学生的意识深处,使学生了解家乡,热爱生活。

(4)裁补资源,诱导学习和思维的发生

案例4:人教版生物选修三《生态工程基本原理》

背景:教材资料分析选用1998年长江流域特大洪灾让学生分析讨论原因。如今高中学生都是2000年前后出生的,学生阅读此文字信息后并没有感触,参加讨论、分析的积极性不高。

教学改进设计:为了活跃课堂氛围,吸引学生兴趣,教师选取发生在学生身边、比较有切身感受的事件,如2007年5、6月间,中国江苏太湖爆发的严重蓝藻污染,造成无锡全城自来水污染,生活用水严重短缺,超市、商店里的桶装水被市民抢购一空。资料呈现使学生积极性高涨并都有话要说,且都能说一些与之相关的信息及想法。

上述对教材陈旧资料的裁剪或补充是为了教学情境更加完善丰满,增强学生的认同感。另外,教材中编者的选择倾向性造成遗漏或忽略部分情境,如细胞膜成分与模型、光合作用历程、DNA分子模型建立、生长素的发现等科学史资料的不足,造成学生探究思维发生障碍。教师把细节补全使情境连续,会促使学生认识与思维更加连贯,更易于探究教学的深入开展。

【责任编辑 郭振玲】

猜你喜欢
二次开发教学资源课程标准
广州市教育局邀请专家深入解读《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开发
例谈对高中数学教材中习题的二次开发
浅谈CAD软件二次开发的方法及工具
关于开辟版块答疑解惑的通知
新型教学资源在综合课程中的应用
新型教学资源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数学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应用
新课程标准下的计算教学怎样教更有效
例谈课本习题的“二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