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工作中常见的负效教育及其归因和对策

2015-06-01 06:26仇传银毕彩芹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2015年1期
关键词:学习者规则班级

仇传银++毕彩芹

摘 要

班主任角色的重要性是至高的,可现实中许多班主任在辛勤付出之后,不但没有得到预期的效果,反遭学生抵触。如何科学管理,除了对原来方法进行调试之外,更重要的是加强学习,用新理论丰富、完善班级管理方法。明晰科学的管理方法,利于班主任队伍培训与建设,利于学校管理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

班主任 班级管理 规则 心灵

一、班主任工作中常见的负效教育

1.贴标签

有经验的班主任常说:班主任的精力主要花在那几个捣蛋的学生身上,因此,管好了他们,班级就平稳了。于是,有些学生在进入该班级之前,就成了标签学生。在标签效应中,来自外界的各种不良信息不停地暗示着他们——不优秀,这种态度很容易造成师生间的对抗,不利于班集体建设。

2.只注重行为上的处罚

教育中免不了处罚,虽然班主任都能把处罚与体罚区分开来,但多停留在行为上的处罚,如让其扫地、抄作业、写检讨或保证书等,事实证明,这些办法很容易激发学生潜在的叛逆性,面服心不服,只是消极应付。

3.欺骗学生

不切实际地拔高目标、不负责的观点、随意性的允诺、恐吓、哄骗等都应该属于欺骗范畴。通过问卷调查,学生对欺骗行为不是讨厌或好笑,而是恨,甚至是怀恨在心。他们觉得自己的真情被戏弄、自己的人格被侵犯。学生对班主任的情感,由开始的信任逐渐转变为怀疑,班主任最终失去对班集体的领导力。

4.把“奇思妙想”当成了“创新”

人人都会有奇思妙想,但是如果把它当成了自己的独创,而不考虑这种想法的可行性,却最大化地利用班主任的权力,随意推广,今天实行新的妙想,明天又有了新的主意。其实,创新中最为重要的是创新人格,即养成人们不畏困难的气概、坚持不懈的气魄、谦虚好学的气度、健康阳光的气象。如果仅仅是有一个点子就试一下,那就是折腾,导致自己累、学生烦、班级乱的后果。

5.同一时间内定的规则太多

如果班主任在第一节班会课上就向学生交待、灌输十几条乃至二十多条学校制度和班规,学生们一定是记不住的,这种全面的、全方位的条款使学生头晕脑胀,也不知孰重孰轻。许多守则和行为规范都有大众化的性质,而不同地区、不同类别学校的学生所具备的基础不同、新的需求不同,所以,一味的贪多求全反而适得其反。

6.把“学习者”当成了“已知者”

学驾驶时,教练会经常性地训斥学员,其原因是教练员不自觉地认为学员应该同他一样懂车技。这就如同一个人喜欢篮球,就会认为其他人也喜欢篮球,如果他掌握了某些知识,会认为别人也具备这些知识,这就是“投射效应”中的以己度人心理。作为教育工作者的班主任,应避免这种“投射心理”给自己的管理带来麻烦。如果想超出人的力量行事,就会让人变成弱者[1],这样就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

7.忽略行动与心灵之间的不同步

学生时代多梦想,梦想是一个人的灵魂,是一个人昂首阔步的力量源泉。可有时学生的行动滞后于梦想,有时又心灵滞后于行为。

班主任心中的理想学生是学思结合、知行统一,面对不同步情况便会长吁短叹,无端地指责学生,怀疑自己的方法,抱怨周围的环境,这都是没有了解其发生的机理而错误地认为人为因素导致的情绪效应。

8.评价系统的不一致性

有的班主任会问:“我的评价够客观公正的了,怎么学生还有怨言呢?”这时班主任就要留心这样的问题:你班的评价标准与你班级所在的年级组的评价标准是否相同?与学校的评价标准是否一致?如果你班级的学习标兵仅以考试成绩的总分高低为标准,而学校的标准是帮助两名学困生取得进步且自己的学习成绩也优异,那么,你班即使有总分居全校第一的,也可能榜上无名,这就会挫伤你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学风建设。

二、班主任工作中负效教育的归因

1.限制思维的经验型

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他总结出教师成长公式:成长=经验+反思。经验带有浓郁的背景条件,如果不能与时俱进地借鉴式利用,失去反思环节,不但起不到积极作用,反而会有消极的作用。如贴标签就是经验型班主任身上常见的传统管理方法,其不可取的地方就是囿于成见。

2.贪图省事的简单型

班主任认识上的肤浅导致方法简单化,如欺骗学生和只重行为上的处罚。表现为教师不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调查、了解隐藏在事物表象后面的本质,仅凭感觉就采取简单甚至粗暴的处罚手段;欺骗是一种不尊重学生而耍的小聪明,信奉“假话能自圆其说”、甚至“不说假话办不成大事”的处事歪理。

3.急于求成的大跃进型

有些班主任想在自己的任期内办多、办好许多事情,想通过迅速建立起来的辉煌成绩满足自己的内心需求。可事物发展的规律最终会摧垮“大跃进型”的急功近利行为,回过头来还得补上所缺少的中间环节和过程。

4.自我满足的不学则退型

自我满足的人是在达到了一定的目标之后,便认为自己已经成功,赞美声、掌声、鲜花使之长久地陶醉,自认为已经拥有了相当的学识,从此不再有新的目标,疏远书籍、拒绝培训。新教育理念也就自然地远离了他们,他们在听到“学习者”、“知与行的关系”、“评价中心环境”、“共同体中心环境”等名词时显得非常迷茫,因为他们把自己安排在“不学则退型”之列了。

世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何况教育是最复杂的一门科学,到目前为止,也没有一门教育理论观点不存在争论,因此,人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汲取营养、更新血液、了解新时期的学生心理、掌握新技术,从而丰富、完善班级管理的方法。

三、班主任工作中负效教育的对策

1.用发展的眼光看人

中小学生身心发展过程中所展现出的各种特征都还处在变化之中,有极大的可塑性。个体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但不能混淆成等级间的差异,错误地进行分类,进而模式化地对待。班主任要用真情唤醒学生心灵中的真,用爱唤醒学生心灵中的善,用欣赏唤醒学生心灵中的美。皮格马利翁效应告诉我们,班主任要永远地坚信:每个学生都能发展、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公民。

2.让学生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教育中不能没有惩戒,惩戒是对违规所产生的后果进行的一种教育与补偿,其中一种有效的方法为取消特权:如有的学生因认识上的偏差而取消其参与某项活动的资格;因其行为不端而不受大多数学生欢迎时,则取消其某项优秀的被推荐权[2]。从心理上让学生知晓自己的错误,在“自食其果”中品尝后果的严重性。

如一学生在参加文娱演出时无故迟到,则取消该生在本学期中所有的大型外出活动资格;作业马虎,则在周末放学后晚走两小时补齐或加补,然后由其家长领回或班主任送回(班主任如有时间和精力,能够送他们回家,效果更好);学生打架(没有严重后果),则让其从“修剪草坪、打扫卫生、出黑板报、帮助食堂师傅做活”等劳动项目中选择一项,其劳动期也有长有短,如出黑板报须两期、食堂义工为两周、其它劳动为三周,最后由大家评议,满意度达80%以上的,视为合格。

从心灵深处立意,用可量化的处理手段,使其充分理解“后果自负”、“自食其果”的含义,培养他们自我监督、自我评估、自我鼓励的约束能力,否则,班主任平时喊破了嗓子都无济于事。

3.建立诚信

每学年开始,任课老师都争着想与我校的S班主任配班,家长也都想把子女们送到他的班级,学生为能分到他的班级而感到幸运。S老师班级管理为什么好?主要就是他不欺骗学生,这种威望会在学生中口口相传。他每学年在第一次班会课上都会说同样的一句话:“我本人做到任何事情不迟到,也要求大家不迟到。”这是时间管理方面最有力、最有效、也是最不易做到的方法之一,而S老师做到了:七年没迟到过一次,要不是亲历其为,真是难以想象。

有时人们往往会用“善意的谎言”来为自己的欺骗手段打掩护,如若你常怀此“善意”,学生们则不知道你哪句是真,哪句是假。其次,欺骗是逃避责任的行为,殊不知在逃避中浪费了他人的时间和情感。

善良是教育工作者必具的美德之一,其实,将一些对人打击性大的真实情况,选好时机说出来才是最好的善意。

班主任哪怕只欺骗过学生一次,也会对其形象有所损害,它会传播到以后好几届学生那里,须班主任费许多的力气,才能将其填平。

4.要沿袭学生已经形成的好习惯

人们自出生起,就开始接受好习惯的培养,诸如讲卫生、讲文明、尊老爱幼、爱祖国、爱集体等,许多学生不会骂人,就是应验“习惯就是第二天性”[3]的道理。像善于独立思考的学生不要逼着他一定与人合作;喜欢默读的学生不要改变他必须大声朗读;习惯于做第三套广播体操时就不要因一时兴起而改成第二套或别出心裁地统一学打太极拳,任何一套操只要认真做,都能达到锻炼的目的。

借助形成的好习惯,因势利导,才是尊重,才是智慧,才能在传承中发展,并不是反其道而行之才能显示自己的奇特。

5.轻重缓急,稳步推进

某段时间内定的规则一般以2~3条为好。过多会有班主任包办的痕迹,容易剥夺学生的相对独立性,同时也不能很好地达成,根据工作经验,规则的制定须注意以下几点。

(1)规则的针对性

当学生们走进新的环境里,需要有新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时,就要建立与之相对应的规则。如刚升入初中的学生,需要在校住宿,这时就要在班规中含有一条“按时就寝”的规定;对于自愿上晚自习课的学生,就要在班规中含有“保持自习课安静”的规定;针对处于青春期易迷茫、叛逆的心理,制定“禁止吸烟、酗酒”的规定。

(2)规则的服从性

规则是通过大家推荐统一起来的,一经形成,就要坚决执行,没有任何弹性或忍让。如“按时就寝”,在晚上九点熄灯铃声响过之后,就不准再有讲话声了。有些班主任往往在检查就寝纪律时,发现学生在被窝里借用手电光学习,受此精神打动而不制止,这是错误的,在规则面前,无论什么动机都不是正当理由,都要无条件地服从。黑格尔坚持认为:“服从是儿童的美德”,我想这里的服从,就是对规则的服从,而不是事事不用思考的服从,而规则是通过大家思考、讨论后形成的。

学校的管理不能简单地军事化,但对于制定的规则执行方面,必须实行军事化或准军事化。

规则是集大家智慧而定的,只有服从,不需讲解与辩解。在教育管理中,此时要有“必须”、“一定”、“应该”的词汇,不能有“或许”、“可能”、“如果”的词汇,在服从中培养他们自我约束能力,当学生们理解“真正自由的基础,就是善于约束自己,强制自己,因而如果一个人不善于强制自己去做他不愿意做的事,那么他就永远达不到他想要达到的目的”[3]。这句话的要义,则就达到了自主管理层面,这也是我们班主任期盼的最高境界。

(3)规则的周期性

对于规则,实行“开始重抓,过程监督,分阶段总结”的方法,在多轮反复中,最终形成习惯,而形成习惯后,此规则就完成它的“历史使命”,将被别的规则所代替。对于行为上的规则,一般以两周至一个学期的时间为一个周期。如“安静午休”,平均只需两周的时间就能在全校达到此标准,一般在一个月后,就不作为班主任重点检查的条款了。而诸如“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等心灵上的规则,其周期将是终生的。

6.明晰“学习者”与“已知者”之间的关系

“学习者”是指当前还没有掌握管理目标中规定的知识与技能的人;“已知者”是指通过理论与实践的学习,已经获得管理目标中规定的知识与技能的人。二者角色会随着学习的进程发生相互转化,例如,小学毕业生,对于小学阶段是“已知者”,而到了初中七年级,则为“学习者”了——就寝学习者、集体就餐学习者、七年级语文学科学习者、七年级数学学科学习者等。

如果不把已经成熟的符合相应年级标准要求的学生所拥有的品德、学识、意志、情感等,投射到刚进入你班级的新生身上,你将会是一名优秀班主任。

7.教育是等待

有的时候,人们在行走一段时间后,须坐一坐、停一停、等一等落在身后没赶上来的心灵;而有的时候,可能由于让自己产生激情的因素较多些,心灵跑在了前边,也须要等一等落在后边的身躯。怎样保持神体合一?只有等待。

教育是育人灵魂的精神活动,是涵养人的思想、提高人的素养、培养人的智慧、磨炼人的能力的伟大精神工程。对灵魂的塑造不是工人造机器零件,而是农民种庄稼,春种秋收冬藏是有时间季节的,快熟粮食是有营养缺陷的[4]。如果让思想过于超前,则会冒出急功近利的“大跃进”思想;如果思想过于滞后,则会保守、固步自封。

耐心的等待,会让每个学生对某一问题从片面的、偏见的、错误的认识,走向全面的、公正的、科学的认识;会让每个学生从无意的口误、不规范的行为,走向理性的、自觉的言行规范。就像是我们在耐心地等待一朵花开一样,她是花蕾成熟之后的一瓣一瓣的层层绽放,才能散出花香、亮出美丽,如果心急而硬把她掰开,那就是一种摧残。

如何做好等待?这要求我们安排一些时间让学生参加具体的活动,并让学生在班主任的预设与生成中体验。没有体验就没有内化,没有内化就没有发展[5]。

8.建设评价中心环境

纪律的外部形式不能有纷争,不能有意见分歧、敌对、拖延和说闲话的那些现象[6]。班级是小环境,年级组、学校、社会是大环境,小环境要依附于大环境才能稳定生存。从评价规则上讲,就如同法律的拟定要源于宪法,规则、制度的拟定要源于法律一样,只能一致,不能各自为政。

评价系统内不同独立体评价标准不一致,是工作中的最大内耗。学校教育失败的部分原因是由于学生在家庭文化中与学校的要求错位[7]。为此,构建一个良好的评价中心环境至关重要,它须参照以下几点。

(1)一致性

评价的内容与管理目标相一致、与家长的愿望相一致、与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相一致、与社会需求相一致。

(2)稳定性

评价的标准不能朝令夕改,否则,会使具体实施的人无所适从,如需改动,最好是在新学期或新学年开始的时候。

(3)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

形成性评价主于过程,反馈及时,调整迅速;终结性评价主于结果,催人回溯,对原先的评价内容进行分析。为避免“一考定天下”、“一言堂”、“以点带面”的极端性和片面性,终结性评价要结合平时的形成性评价。

虽然千头万绪的工作让班主任负重,到处充满着安全隐患的社会环境使班主任心情压抑,但教育所赋予我们班主任的重大责任、光荣使命,时刻需要我们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不断地进行调试:向经验型中加点时效性的思考、向简单型中加点深入了解、在大跃进型中提醒自己耐心等待、在不学则退型中加强教育理论学习,让自己永远焕发出优秀班主任的迷人色彩。

参考文献

[1] [法]让·雅克·卢梭.爱弥尔[M].彭正梅,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2] 仇传银.三种语言助推班集体建设[J].教学与管理,2014(13).

[3] 乌申斯基,郑文樾.乌申斯基教育文选[M].郑文樾,张佩珍,冯天向,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4] 代保梅,丁雪梅.教育应该是一个“慢”过程[J].教学与管理,2014(7).

[5] 张文茂.着力培育师生核心价值观,提升学校立德树人新境界[J].华夏教师,2014(9).

[6] 吴式颖,等.马卡连柯教育文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7] [美]约翰·D·布兰思福特,等.人是如何学习的:大脑、心理、经验及学校[M].程可拉,孙亚玲,王旭卿,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责任编辑 王 颖】

猜你喜欢
学习者规则班级
在线学习环境下学习者画像构建研究
班级“无课日”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情感过滤假说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非正式学习环境下基于移动终端的学习者模型研究
让规则不规则
不如吃茶去
班级FACE系列大放送
采用C—NCAP 2006年版管理规则
二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