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孝德视域下的高职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2015-06-01 16:21熊锡征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15年4期
关键词:孝德爱国主义高职

摘要:本文分析了中国传统孝德内涵精华与爱国主义精神,指出二者在内容上和功能上具有一定的契合性。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以孝德教育促进高职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两条路径:以现实生活为载体,注重人本教育,大力推进精神文化构筑工程;创新思想政治教育体制机制,广泛开辟教育渠道,推进文化育人工程。

关键词:孝德;高职;大学生;爱国主义

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5)04-0019-03

收稿日期:2015-03-05

作者简介:熊锡征(1975-),广州涉外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讲师、法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从事中共党史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广东 广州/510540)一、前言

在多元文化背景下,中国传统孝德内涵精华与爱国主义精神具有内在契合性。高职院校要注重开发传统文化德育功能,发挥孝德教育优势,以现实生活为载体,以孝德教育为切入点,开展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二、中国传统孝德内涵精华与爱国主义精神具有内在契合性“孝”作为反映人类发展规律的一种道德规范,内涵十分丰富。《说文解字》对“孝”的释义是:“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尔雅·释训》有记:“善事父母为孝。”《论语·学而》也载有“入则孝,出则弟”,“其为人也孝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三字经》更疾呼“孝于亲,所当执”,“首孝弟,次见闻。”由此可见,“孝”是中华民族文化和中国传统道德的一个基本的重要的内容。

爱国主义是“由于千百年来各自的祖国彼此隔离而形成的一种极其深厚的感情。”这种感情“反映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公民与祖国之间的关系”,“它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因此我们不难发现,中国传统孝德与爱国主义此两者之间是源与流的关系,同属道德范畴,一脉同源。本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用现代道德的眼光来梳理中国传统孝德文化的合理内核因子,可以看出,中国传统孝德内涵精华与爱国主义精神具有内在契合性。

1.传统孝德精华与爱国主义在内容上的契合性

从“孝”的基本意义上来看,中国传统孝德文化精华主要体现在“善事父母”“尊祖敬祖”和“承志履责”等方面,而这些方面恰恰内在契合了爱国主义的要求。

首先,“善事父母”不仅包括子女对父母物质上的“养”,更要体现于对父母精神上的“敬”,以及对父母常怀的感恩之情。这实际上也是爱国主义基本要求之一的“爱自己的骨肉同胞”的体现。对父母的赡养、敬爱和感恩,是“孝”的精神实质。对父母的养育之情知恩图报,这固然是“家庭之爱”、“亲情之爱”的体现;更应将这种“孝”观念和态度纵横开来以待他人和社会。家庭是国家和社会的细胞,促进家庭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就是爱国的体现。只有和谐稳定,我们的祖国方能“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 可见,“孝”是维护家庭和社会的粘合剂。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霍姆林斯基就主张爱人民、爱国家的教育要从爱父母、爱家庭、爱学校教育中来得到提升。

其次,“承志”不仅仅只是中华民族传统孝文化意义上的子承父志,实际上是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教育,包含于“履责”之中,指向于高职大学生对父母、对自己、对学业、对他人、对班级、对社会和对国家负责,做一个有责任心的有为青年。高职大学生在历史新时期的这种“承志履责”,就是要“继承前辈开创的伟大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航船不断破浪前进”,就是要“珍惜历史机遇,自觉把人生追求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联系起来,在为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不懈奋斗中,创造无愧于人生的业绩。”此即为担当和使命。

由此可见,爱国主义是中国传统孝文化演绎的结果,是孝文化的升华和精华。

2.传统孝德精华与爱国主义在功能上的契合性

通过孝德教育促进爱国主义教育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一种文化范式。文化传统作为一个民族群体意识的载体,“是一个民族得以延续的精神基因,是培养民族心理、民族个性、民族精神的摇篮,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基础。”

首先,从文化传承角度来看,通过对高职大学生实施孝德教育本质上就是弘扬爱国主义传统美德。“孝,德之本也”,孝德是中华文化和传统美德的本源。而作为一种道德品质、道德规范和道德情感的爱国主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居于核心地位。加强孝德教育可以增强大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自信、自觉和自强意识,提升大学生的内在精神。孝德是德育的切入点和基础,从一个人对待自己父母的态度,便可推知其对他人、对集体、对社会、对国家的态度。一个人对其父母能报以孝敬和关爱,就能对祖国产生一种发自内心的深厚感情,才能真正爱国。

其次,从历史发展角度来看,“由于中国社会是带着氏族制的脐带跨入文明社会的门槛的,……在结构上,家庭成了国家的缩影,国家则是家庭的扩大。”作为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根本的“孝”,在家国同构体系下的扩张就表现为是将一种“家庭式”的亲者之爱,泛化为一种对国家和社会的爱。孔子的“孝慈则忠”,恰恰说明忠是孝的拓展。孝道是一种人文教育,是后天教化的结果,虽然“孝作为维护宗法制度的道德规范,已经失去了它存在的基础,但作为亲情的表达和维系家庭关系和谐的道德规范,却还有很重要的意义。”

从孝德教育入手开展高职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并使之生根、发芽、成长、坚固,一则可以使大学生在感受人文情怀的同时自觉弘孝,二则可以增强大学生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和高度的责任感,促使当代高职大学生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实现其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三、以孝德教育促进高职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路径选择对高职大学生进行孝德教育不仅仅只是在理论层面使大学生个体认识“孝”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更应在现实层面实践孝德,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自我拥有健康有序的和谐人格,保持一种锐气昂扬的精神风貌。实际上,这同时也是高职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一种应然诉求。

1.以现实生活为载体,注重人本教育,大力推进精神文化构筑工程,促进高职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重点,在其实施过程中绝然不能脱离或背离它的现实生活基础。否则,大学生便不能从爱国主义教育中真正领悟到爱国的本质及如何理性爱国。当前形势下,通过与生活实践相融合的孝德教育促进高职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这不失为一个好途径。

大学生的孝德教育实践过程和爱国主义教育实践过程都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交互作用、真理与价值相互融合的过程。大学生在这种“知行合一”的环境中获得的知识总是感同身受,甚至刻骨铭心,“这是培养理论与实际结合、学用一致、全面发展的新人的根本途径。”实践孝德应由内而外,先感其心,再动其情,后正其行。只有在生活实践中,才能真正培养感恩意识,才能体现“孝”并检验“知孝——向孝——学孝——行孝——弘孝”这个格局是否在大学生中间真正形成。“孝心就是一种至诚的爱心,把这种敬爱双亲的孝心推广到兄长身上,就是悌;推广到朋友身上,就是信义;推广到众人身上,就是仁爱;推广到万物身上,不忍伤害一虫一蚁,不忍浪费一丝一粟,不忍毁损一草一木,就是慈善。”以孝心见爱心。为此,在教育实施过程中必须要高度重视人文熏陶,重视学生的人文情怀,重视学生真实的、合理的现实需要,重视大学生个体的发展价值,鼓励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积极性,激发大学生个体的道德情感。

“一个没有道德情感的人,是很难具有高尚的道德行为的。”故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善于抓住每一个契机,采取各种手段,脚踏实地渐进式地推进高校精神文化构筑工程的实施,深入挖掘爱国主义关荣传统,充分利用具有地方特色的红色资源,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要求务必引导大学生把对祖国的感恩意识上升到高度的社会责任意识,引导他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使命,以维护国家、民族、社会和人民的利益为己任,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爱校、爱国热情。

2.创新思想政治教育体制机制,广泛开辟教育渠道,推进文化育人工程,促进高职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邓小平曾指出:“我们政治工作的根本的任务、根本的内容没有变,我们的优良传统也还是那些。但是,时间不同了,条件不同了,对象不同了,因此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不断拓宽文化育人渠道,不断提升文化育人内涵,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

首先,积极搭建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平台。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必修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大力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探索形式多样、富有特色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内容,丰富教学体系,引入传统文化的丰富资源和人类文明的重要成果,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感染力、吸引力和针对性,引导学生思想发展,提高教学实效性。

其次,积极构筑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平台。在对高职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融入孝德教育,要注重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课上教学与课下辅导相结合、课程建设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要充分利用大学现有的教学资源,高度重视新媒体环境建设,建立健全以提高学生人文素质为主体的育人机制,激发的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提升学生的道德操守。当高职大学生建立起“对父母之自然之孝,亦为我与一切生命相通感之开始点,或对于一切人尽责任之开始点,一切仁心之流行之源与根本”这样一种群体意识时,便是教育效果的彰显。

参考文献:

[1]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63.

[2]列宁.列宁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3]罗国杰.伦理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

[4]本书编写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5]李宗桂.中国文化导论[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2002.

[6]钱逊.先秦儒学[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 1995.

[7]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 1983.

[8]朱岚.中国传统孝道七讲[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 2007.

[9]李萍.现代道德教育论[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1999.

[10]唐君毅.中国文化之精神价值[M].台北:正中书局, 1969.

责任编辑陈春阳

猜你喜欢
孝德爱国主义高职
孝德教育与学校德育结合的必要性
“润物细无声”
弘扬孝德文化,倡导校园新风
探索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下的教学之路
爱国主义教育70年
高职数学教学和创新设计的渗透
小学“外养内构”孝德教育模式的建构及思考
wolframalpha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浩然正气贯长虹 爱国主义谱新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