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界与境界

2015-06-01 05:25陈瑞英
广东教育·综合 2015年5期
关键词:眼界佛像师范

陈瑞英

每个人看问题都会有自己的看法,而这些看法就会影响自己的眼界。我认为:在教师队伍中,教师的眼界决定其境界。如果眼界开阔,站得高,望得远,那么境界就高;反之,只顾自己,只看眼前,境界自然就低。而在教师职业道德方面,尤为如此。

比如,老师们大都从师范学院毕业,对“师范”的理解,有人却戏言 “师范就是稀饭”,读“师范”,就要喝“稀饭”,这样,境界就很低了;而北京师范大学的启功大师就把师范解读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就把“师范”上升到一个很高的境界!

我再举一个例子来说说眼界与境界的关系吧。北京师范大学的江楚亭教授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建筑工人手艺很好,而且一辈子都跟一位老板打工盖房子,平常关系也很好。有一天,他向老板辞工,他说自己老了,不想再干了。老板就挽留他,说再为我盖一座房子吧。由于关系不错,工人答应了。但是,他怎么也提不起热情去工作,手工再没有以前好了,偷工减料,随随便便把房子盖好了。幸好老板又没有来检查工作,他就交差了。结果,出乎意料的是,老板对他说:“你一直跟我打工,这座房子就送给你吧。”工人收到礼物,本该很高兴,但他却后悔了,早知道认认真真的去盖那房子啊。

其实,人很多时候会住在这样的“自己盖的房子”里。这也是因为看问题的眼界问题,如果老板早对工人说是要送给他的,那么他的工作态度会如何呢?当然会认认真真去干,但他的想法是他不想干的,是老板求他干的,是为老板干的。那么之前他的手工为什么这么好呢?因为他以此谋生,是为了自己,要好好干。前后对比,才有了这样一个反差。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工作的态度要摆正,眼界要开阔。我们什么时候工作都应该以这样的眼界看问题:各行各业,在为祖国做贡献的大前提下,在为自己单位工作的本份之下,我们其实也正是为自己干,为自己工作。因为只有你工作好了,才能立足,有自己的一席之地,正所谓“有为才有位”;否则,得过且过,碌碌无为,自然就慢慢被淘汰,所以说努力工作,实际上也是为自己着想的。这样,我们的为国为民、为单位工作的公心与为自己的私心就是统一的而不是矛盾的。这样想想的话,我们的眼界就可以看得宽广一些,我们的职业操守就会变得更好,工作就自然会尽职尽责了。结合一下我们教学工作吧,上课是为了祖国培养人才,因材施教,教好学生,同时也是为自己工作,施展自己的才华。如果工作成绩突出,自己就可以有更好的发展,前途无量。比如,初一初二的老师,你总不能说反正初三也不一定是我上,不要为别人去干好工作,这样的境界就低了;而初三老师把工作做好了,既为国家又为学校工作,而同时也是为了自己的前途工作,使自己的才华得到最大程度的施展。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眼界高呢?我想:老师们要放开心怀,保持平常心踏实工作,不要攀比,不要太计较。有这样一个寓言故事:一尊佛像,要经过很多台阶才能上去参拜,而石阶的石料和做成佛像的石料都是从同一座山里取来的。有一天,石阶很不服气地对佛像说:“我们本来是兄弟,凭什么人们踩着我上去参拜你呢?”佛像很平静地说:“你来到这里只经过四刀,我却要经过千刀万剐呀!” 经过千刀万剐的境界当然高了。因此,要修成正果,要有所成就,必须经过艰苦努力。

我们在教学方面的境界,又该怎么样呢?有位哲学家说:“我思故我在。”我认为教师教学应该这样:“我思故我教。”著名语文特级教师魏书生曾说过,同样是从事教育工作,为什么有的老师感到乏味,而斯霞、于漪、梦龙他们为什么感到快乐呢?就因为他们不是教书匠,而是教育艺术家,他们不是一成不变地去教学生,而是不断地去研究,在研究中获得成果,获得快乐。

著名教育家斯宾塞也说:“教学是一个自我教育和愉快教育的过程。”因此, “师生合一”“愉快教学”就是教学的最高境界。要做到“师生合一”,就如同奥运会赛马比赛的“人马合一”那样,要求老师和学生目标一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哈佛大学前校长科南特说:“学校的荣誉不在于它的校舍和人数,而在于它的一代又一代的教师的质量。”我想:一间学校要取得教育教学的良好效果,老师们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在思考中行动,在行动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

老师要使自己眼界开阔,就要选择航行,而不要漂流!我们既然选择了当老师,就要往高境界的方向扬帆启航!

猜你喜欢
眼界佛像师范
郑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作品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作品
佛像面前的 菩萨
刘红卫
大看眼界
师范学人
眼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