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汉文
“和谐教育”是深圳市盐田区外国语小学的办学理念,其思想内涵是:运用合乎儿童身心成长规律的科学办法,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实现学生个体身心、群体和社会、知识和人格的和谐发展,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基。在“和谐教育”的引领下,学校在课堂教学改革探索中建构起了“和乐课堂”教学实践模式。
一、“和乐课堂”的理论视野
在“和谐教育”办学理念的引领下,学校从“和顺管理”“和雅德育”“和适课程”“和乐课堂”“和美环境”“和精队伍”六大领域着手,建构起了一体化的教育实践体系。其中,“和乐课堂”是这一办学理念体系的核心支柱。
“和乐课堂”,是指课堂上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形成主动的学习态度;营造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使学生乐于探索,快乐学习;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知识、发展智力、提升素养、培养灵魂,实现课堂教学的和谐。“和乐课堂”之“和”,核心要义是“和而不同”,即尊重学生差异,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创造适合每一个学生的因材施教方法,促进学生和谐成长。“和乐课堂”之“乐”,核心要义是“乐在其中”,即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定教,营造良好的教学情景,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激发自主学习动力,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体验学习乐趣。
二、“和乐课堂”的考量标准
对于“和乐课堂”的观察考量,主要从三方面入手。
第一,“和乐课堂”是合乎课程标准和学情实际的“适切课堂”。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制订适宜的“三维”目标,善于整合教学内容和资源;采用有效的教与学的方式及教学媒体和手段,教师生动地教,学生愉快地学;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索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第二,“和乐课堂”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生本课堂”。教师要把为教师好教而设计的教育,转向为学生的好学而设计的教育,从“学”定教,为“学”而教,以“学”评教;学生是天生的学习者,是学习成长的主体,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学习。
第三,“和乐课堂”是发展智力培养灵魂的“智慧课堂”。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记忆、观察、想象、思考、判断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悉心呵护童心让学生充满自信地学习,鼓励求异思维,让学生有个性地学习;学习过程中渗透育人因素,实现课堂的育人功能。
在教学实践中,学校制订了《盐田区外国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指引(简表)》,从“教学视野”“有效教学”“主动学习”“教学成效”“量化记录”多维度观察课堂,引领教师有效参与“和乐课堂”教学改革。
三、“和乐课堂”的实践路径
(一)校本教育研修引领“和乐课堂”实践
学校积极打造常态化、制度化的校本研修平台,校本研修内容与形式呈现出多样化特点,如结对子研修、沙龙式研修、教育论坛、微型讲座、主题展示等,尤其突出的是校本培训网络研修项目。学校目前是广东省中小学校本培训网络研修项目的种子学校,借助基于网络环境的新型教学研究平台,确立了“基于课例研讨的教师课堂教学问题改进计划”研修主题,以开展“和乐课堂” 研究为具体内容,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工作。
青年教师蒋老师参加了学校数学科组“基于课例研讨的教师课堂教学问题改进计划”研修项目。初始阶段,研修团队走进她执教的六(2)班课堂,录制了一节“诊断课”,并将该课上传至网络平台,专家团队对该课进行主要问题诊断,并帮助教师制订课堂教学问题改进计划。按计划认真改进提高后,蒋老师上了一节“验收课”,研修团队对其提高进步情况作出客观评价。和蒋老师一样,在“基于课例研讨的教师课堂教学问题改进计划”研修项目过程中,专家团队对参与研究老师的起始课堂进行主要问题诊断,并帮助教师制订课堂教学问题改进计划。接下来,教师通过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观摩实验课例,邀请其他老师进行听课、提出意见,积极主动地请教研修团队的专家,不断进行反思,并尝试在课堂实践中改进自己的问题。整改到一定阶段,当研修教师认为一开始提出的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即可提出验收申请,录制并上传验收课。专家、教师们针对其“诊断课”和“验收课”做一次集体会诊,主要研讨“验收课”是否达到预期目标,有什么好的经验可以吸收,还有哪些不足需要改进。最后,总结、交流、反思:研修教师结合自己的成长收获,上一堂展示课,总结、反思改进过程,撰写反思文章,形成一份资源包,上传分享交流,传播经验。
(二)课堂教学研究聚焦“和乐课堂”实践
在六年级科学课堂上,学生担当起《环境和我们》一课的“小老师”,给全班同学“讲课”。各个学习小组的学生都争先恐后举手发言,迫不及待地想将他们的“预习成果”精彩亮相。在各小组轮番上台的过程中,教师以“导演”的身份静静地观察着各组学生的精彩展示,在适当的时候,针对学生说得不太全面、不准确的地方做指导。四年级数学课上,学生根据老师给出的几个主要问题分组探究、大胆质疑,积极思考,展示踊跃。五年级语文“成语故事”课上,只见学生们走上讲台,通过自己搜集的历史故事、自制课件绘声绘色开设大讲堂,学在其中、乐在其中。这样的教学情境,在我校比比皆是。课堂上教师讲得不多,学生自信、表现大方,真正成了课堂的“主角”。这样的课堂效果主要得益于以“和乐课堂”为主题的实效性课堂教学研究。
一方面,学校在“和乐课堂”理念引领下,大力提升课题研究质量,形成了鲜明的“和乐课堂”学科特色。近年来,通过《小学优质英语教学模式》《双语教育与外语特色校建设》《用读书笔记培养学生“说”和“写”的能力研究》《小学经典诵读引领班级文化建设的研究》《培养小学生良好计算习惯的研究》等一大批重点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有效推动了学校各学科教学形成鲜明的学科课堂特色。如语文学科形成“读一读、背一背、说一说、写一写,简简单单教(学)语文”模式,数学学科形成“先学后教、精讲精练、主动学习”特色,英语学科形成“创设情境,精讲多练,自主合作”课堂教学特色,等等。
另一方面,学校依托常态化教学研讨,推动全校教师积极参与“和乐课堂”建设。每学期初,学校分层次有序开展覆盖学科和老师的“听课、评课、研课”活动。学校首先开展全校性“和乐课堂”研讨引路课(全校教师不分学科、不分年级集体研课),随后在学科组内开展“和乐课堂”教学研究(突出学科教学特点)。在此基础上,开展基于“和乐课堂”主题的人人参与的“听课、评课、研课”活动。实施办法是:每周一上午通过抽签的方式,确定本周被听课的教师名单及时间。每一节课都指定一至两名行政负责参与听课,鼓励全校教师跨学科听课。每位听课教师填写听课评课简表,并在课后由听课行政进行收集、汇总,当天与授课教师面谈,进行反馈。如2014至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学校共组织了110节“听课、评课、研课”活动,有605人次参与了听课,上交了568份听课评议表,面评课121人次,极大促进了学校教师参与“和乐课堂”建设的积极性与自觉性。
本栏责任编辑 罗 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