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等差数列的灵活运用

2015-06-01 02:08汪毅刚
师道·教研 2015年4期
关键词:项数加数通项

汪毅刚

等差数列是历年来高考的重点内容,学生必须充分认知和理解等差数列。这就要求学生不仅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能够探索并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还能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发现数列的等差关系并能用有关知识解决相应的问题,还有体会等差数列与一次函数的关系。

一、从等距的角度开展等差数列的教学

根据等差数列的定义: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理解等差数列的关键在于理解“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都等于同一个常数”这句话,教学中必须让学生充分理解后一项与前一项都相差d,即an+1-an=d(常数)。

例如:下面的算式是按某种规律排列的:1+1,2+3,3+5,4+7,1+9,2+11,3+13,4+15,1+17,…问:(1)第1998个算式是()+();(2)第()个算式的和是2000。

解析:(1)第1个加数依次为1,2,3,4,1,2,3,4,…,每4个数循环一次,重复出现。1998÷4=499……2,所以第1998个算式的第1个加数是2。第二个加数依次为1,3,5,7,9,11,…,这是个首项为1,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根据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可求出第1998个算式的第二个加数:1+(1998-1)×2=3995,所以第1998个算式是2+3995。

(2)由于每个算式的第二个加数是奇数,所以和是2000的算式的第1个加数一定是奇数,不会是2和4。只有1+x=2000或3+x=2000。其中,x是1,3,5,7,9……中的某个数。

若1+x=2000,则x=1999。根据等差数列的项数公式可得:(1999-1)÷2+1=1000,这说明1999是数列1,3,5,7,9…中的第1000个数。因为1000÷4=250,说明第1000个算式的第1个加数是4,与假设1+x=2000矛盾,所以x不等于1999。

若3+x=2000,则x=1997。与上同理,(1997-1)÷2+1=999,说明1997是等差数列1,3,5,7,9…中的第999个数。由于999÷4=249……3,说明第999个算式的第一个加数是3,因此第999个算式为3+1997=2000。

点评:第二个加数为等差数列,那么第n项的值an=首项+(项数-1)×公差,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利用这些公式,可以快速得到答案,而且还能确保正确率,运用起来十分灵活、方便。

等差数列是一个特殊的函数,因此在解决数列问题时,要灵活利用函数的知识、函数的观点、函数的思想方法来解题,即用共性来解决特殊问题。

二、从推导通项公式展开等差数列教学

教师在授课时要注重从具体生活实例出发,注重引导、启发、研究和探讨以符合这类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从而促进思维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例如:水库管理人员为了保证优质鱼类有良好的生活环境,用定期放水清库的办法清理水库中的杂鱼。如果一个水库的水位为18m,自然放水每天水位降低2.5m,最低降至5m.那么从开始放水算起,到可以进行清理工作的那天,水库每天的水位(单位:m)组成一个什么数列?

教师:以上三个问题中的数蕴涵着三列数。

学生:18,15.5,13,10.5,8,

5.5。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三列数具有的共同特征,然后让学生抓住数列的特征,归纳得出等差数列概念。

学生:分组讨论,可能会有不同的答案:前数和后数的差符合一定规律;这些数都是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的……只要合理教师就要给予肯定。

教师引导归纳出:等差数列的定义;另外,教师引导学生从数学符号角度理解等差数列的定义。

点评:通过对一定数量感性材料的观察、分析,提炼出感性材料的本质属性;使学生体会到等差数列的规律和共同特点;一开始抓住“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为同一常数”,落实对等差数列概念的准确表达。

三、从一次函数角度理解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从函数的角度来理解等差数列,合理运用数形结合思想直观简化问题,在解决等差数列的问题时,能事半功倍。函数思想是重要的数学思想,教师需要在平常教学时逐步渗透,如若在等差数列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函数思想的熏陶,能拓展思维,使学生的知识网络不断优化与完善,使学生的思维能力不断发展与提高。

责任编辑 邹韵文endprint

猜你喜欢
项数加数通项
分解加数
数列通项与求和
n分奇偶时,如何求数列的通项
巧求等差数列的通项
求数列通项课教学实录及思考
一个不等式的推广
不计算也能比大小
加减法的错中求解
论高次方程
《推理与证明》必考题型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