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太梅
摘 要: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切实提升教学水平,经实践,在教学过程中引入课堂练习是巩固知识、培养学生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是较为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练习;促进;教学效率
小学数学教育作为帮助学生初识数学知识的启蒙教育阶段,其主旨是为了促进学生通过基础知识的学习渐渐形成数学的思维模式,学习运用所掌握的理论和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尤其是新教程改革以来新的教学理念提倡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在教授学生书本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灵活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并且通过加强对学生动手、用脑能力的锻炼,促使学生养成深入探究、努力学习的自觉性。这样也就对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从更多层面、更全面视角去兼顾教学中各个方面的工作安排,不但从教育角度、课程角度,也应该从学生在学习中的信息反馈情况以及综合能力提升等多个角度分析,深入研究、不断创新、科学设计,以切实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
一、课堂练习的设置应具有针对性,应明晰具体的目标要义
教学的课堂练习设计应该突出教学重心,应该有明确的教学目的,旨在通过课堂练习涵盖中心,突出教学重点。通过课堂教学过程中练习与理论知识紧密结合,促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认识。因此,练习案例的设计必须有明确的侧重点,切忌内容过多而又相对杂乱的情况。在一次練习中融入过多的知识点会使学生难以切中要点,反而容易造成学生产生认识上的模糊,对相应知识点的认知度下降。
二、充分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鼓励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
课堂练习一定程度上就是为学生通过实例创造一种更贴近生活的学习情境,以实际举例等方式将一些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通过植入数学含义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并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所掌握的数学知识加以解决的一种教学方法。所以,课堂练习的设计应具有一定的趣味性,便于学生理解,利于引发学生的心理认同,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对练习有兴趣才能有效。通过这种形式引导学生调动求知的积极性。但为了有效评估课堂练习的效果,同时还应该广泛对学生在练习过程中运用知识、深入思考的情况进行了解。所以,每一次开展课堂练习的重心应放在了解学生对练习情况进行反馈之上。尤其是不应仅仅是了解学生回答问题的答案,更关键的是每一位学生对分析问题的思维方式,应对其中的亮点、闪光点及时加以肯定,并鼓励学生发挥良好习惯。例如,在进行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教育时,老师让每位学生用图钉将准备好的绳子拉出平行四边形的样子,有的学生却拉成了长方形,也有的拉成了正方形。老师问:大家想一想这是不是平行四边形呢?有的学生想了想说:是的,因为它们也都有四个角。老师马上肯定了这位学生的答案:是的,这都是平行四边形,但它们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这位同学观察得很仔细,分析得也很正确!之所以它们是平行四边形,正是因为它们都有四个内角,也就有四条边,而且对应的边相互平行。
三、立足学生,教学方案设计具有层次性,兼顾整体进步
教学工作应立足于学生,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摒弃过去陈旧不注重学生知识接受能力不同情况的教学方法,应该根据学生在接触新知识、新问题时所呈现出不同的接受情况,分层次地、渐进地设计课堂练习的教学方案。在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掌握书本基本知识的情况下,根据学生对所掌握知识的熟练程度设计由浅入深、层层推进的练习课程,为每一位学生都提供充分练习的机会,也引领学生了解每一次进步,尽快纠正所犯错误,鼓励学生取得共同进步。
四、课堂练习的设计应注重科学性,避免简单重复
新教改的宗旨要求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而非过去只单纯注重考试成绩的应试教育思维模式。特别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科学运用课堂练习教学方法,应改变过去在练习、作业中那种进行大量简单机械化的重复以求对知识点进行巩固强化记忆的方式,而实际收到效果却时常并不理想。所以,在以素质教育为指导的课堂练习设计时应采用灵活、丰富的方式结合学生兴趣培养,避免呆板、机械。并在练习中充分体现数学知识在其中的有机结合。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便于取得最佳教学成果。
科学地进行课堂练习方案设计,可以帮助学生对知识点中重点、难点进行强化记忆,并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练习训练学生动手、动脑思维的能力,有利于进行信息回馈收集和分析,也有利于及时提高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潘道建.激发小学生数学课堂练习兴趣策略探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06).
[2]胡凌云.关注细节提高数学课堂练习的有效性[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3(01).
编辑 薄跃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