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建红
摘 要:语文教学是小学教育的基础课程,是传授人文知识的重要学科。教学语言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的语言,对于学生的语言能力的发展会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主要从教学语言特点这一角度出发,结合具体案例,对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特点做了比较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探析
一、前言
小学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中的基础,其教学质量水平的高低,无论是对于整个教育的发展,还是学生个体的发展,都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锻炼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提升人文素养。教学语言是衔接教学开展以及传授知识和启发学生的重要手段。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老师的言传身教,特别是在课堂上使用的语言进行的。由此可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选择恰当的教学语言方式对于教学效果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在选择之前,要充分了解教学语言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心理特点。
二、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探析
小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还没有定型,心智等也还不够成熟,教师的行为和语言等都会对学生的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因此,深入探讨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特点显得尤为必要。本文主要将其特点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小学语文教学语言具有规范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主要是教给学生识字认字,培养学生理解并且自如运用语言表达自身情感的能力。近些年来国家语委一直倡导要使用标准的普通话。因此,小学语文教学语言最首要的特点就是具有规范性。对于小学生来说,教师是一个近于神圣的人物,对老师的感情处于崇拜和迷恋的阶段,无时无刻不关注着教师的一言一行,甚至是暗中模仿。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提高自身普通话的水平,只有这样才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学好字词的读音及流利地运用和掌握标准普通话树立典范,纠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标准的发音。
2.小学语文教学语言具有生动性
小学语文教材,都是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思维习惯来编排的。在教材中涉及很多富有童真趣味和天真烂漫思想感情的篇章。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尽可能多地运用生动形象且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展开教学,这样不仅可以将抽象的知识点变得生动有趣,便于学生理解接受,而且有助于活跃课堂氛围,改变单调枯燥的课堂环境,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比如,在讲授课文时,教师可以借助一些形象的情境,用生动的语言给学生营造某种与教学内容相符合的意境,拉近学生与知识点间的距离,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增强课堂教学有效性。如,在学习朱自清《春》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通过语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春姑娘悄悄地来了,小草探出了身子,树木穿上碧绿的衣裳,到处都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同学们,一提到春天,你们会想到什么呢?今天我们就跟随着朱自清老先生一起去春游吧。”这样生动的语言,贴近小学生的思维习惯,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引发小学生的想象,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此外,教师在讲解字词意思时,如果仅仅只是对其科学的解释进行直观讲解的话,难以让学生充分了解这一抽象的解释。而如果教师换用一种生动的语言讲解,则可能会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讲解“幽静”这个词的意思时,与其讓学生死记硬背“安静优雅”这一义项,不如为其解释创设一种意境,如“在皎洁的月光下,在无人行走的河边,有一座小木屋,空气中传来一阵悠扬的琴声,这样的环境可谓是幽静了”,借助这一意境,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能够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更能体会词语的意思。
3.小学语文教学语言具有可接纳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会有诸如“我平时都讲过了,可学生考试都不会”的感慨和“只怕春风不化雨”的担忧,其实这就是老师的讲解学生并没有接受。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教学内容和现实生活相结合,从学生熟悉的角度展开教学,尽量使用学生较能理解接受的方式和语言进行讲解,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如,在讲授《瀑布》时,教师可以借助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入新课,如“同学们,我们平时见到小河都是怎么流淌的呀?今天我们将要学习另外一种流淌方式的水流,那就是瀑布。”这样不仅贴近学生的生活阅历,便于学生理解接受,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三、结语
小学语文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人文修养具有重要作用。教学语言选择得恰当与否,对于教学有效性的增强有很大影响。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多参考学生的特点和教学内容的特色,抓住教学语言的特点,从而选择恰当合理的教学语言,促进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宁丽荣.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新探[J].学周刊,2014.
[2]杨春.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新探[J].考试周刊,2014.
编辑 薛直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