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一体化教学已经在各类职业院校中被广泛运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阐述了一体化教学的改革成果,以促进该教学模式的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职教育 焊接专业 一体化教学
丹东市技师学院始建于1958年,建校50年来,为丹东地区培养和输送了近3万名毕业生,成为丹东地区专业技术人才主要培训基地。学院经过近60年的发展,拥有了一支高素质、高技能的专业化教师队伍。学院在教育、教学中始终走在辽宁省前列,是省各项教学改革的试点学校。
随着我国对技能型人才需求的日益增加,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已上升到国家的战略高度。该领域的专家一直在研讨新的教学方法以解决目前传统教学方法的缺点与不足。一体化教学方法作为新时期背景下探索出的职业教育发展新思路一出现就成为职业教育的关注热点,一些学校都提出并着力推进自己一体化教学改革进程。恰逢此时, 该院作为试点学院于2010年在各个专业全面推进一体化教学改革,经过多年的探索推进,目前教学改革成果处于辽宁省前列,受到了省教研室及其他相关部门的一致好评。
笔者作为丹东市技师学院焊接专业教师队伍的一份子,通过焊接专业系部的培养,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摸索和積累了经验,现结合该院在焊接专业发展中摸索出具有自己办学特色的自主化管理模式,谈谈该院焊接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成果。经过四年的努力该院焊接专业已经建立并完善了校内一体化改革进程,将校内教学成果提高一个新的层次,是从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设计、教师资质、教学过程、教学环境等各个环节实施一体化。以下着重阐述该院焊接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成果。
1 制定特色的一体化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
教学计划不仅是学院组织教学的重要依据,而且还是指导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理论性文件。传统的教学计划是分学科教学、分学科考试,已然不适应市场对人才的要求,这就要求学校制定严谨、科学的一体化教学计划,培养面向基层,面向生产和服务第一线,既掌握专业知识,又能熟练应用现代技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将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有机的结合,贯穿教学始终,使学生一边学习理论知识、一边进行实习操作,将二者及时的进行衔接,防止因时间的延误而使学生因遗忘知识点产生厌学情绪,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该院焊接专业教学计划的制定过程首先根据国家焊接职业标准要求,以学生需求为中心,以学习的需要性和够用性为尺度,以学生的职业能力拓展为导向,以企业用人标准为依据,结合学院自身的教学经验和学院实际情况,对“中、高”级焊工的操作技能要求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最终确定适合该院学生特点的教学目标和相关职业能力要求。然后再将焊接专业所涉及的《机械制图》、《CAD》、《机械基础》、《公差》、《焊接工艺》、《金属材料学》以及操作方法等相关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进行详细分析分解后再有机结合,最终统和成六个课题,分别是焊条电弧焊、CO2气体保护焊电、手工氩弧焊、弧焊提高训练、特种方法的焊接、典型材料的焊接。每个课题依据不同的知识点又分成若干个子课题,根据课题内容合理分配教学课时,知识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最后根据不同课题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并制定每个课题具体的教学目标和技能要求。中级工完成前三个课题,高级工完成前六个课题。最终制定出属于自己的一体化教学计划。
教学大纲是落实学院一体化教学计划、实现教学目标顺利进行的最基本的教学文件。该院焊接专业教学大纲的制定要以一体化的教学计划为依据,综合考虑焊接行业的发展趋势和该院的实际情况,以市场的需求为着眼点,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专业型技术人才,合理设置教学内容和课时,使学生初步掌握解决一般性焊接工艺问题的技能和焊接工程应用能力,具备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勤奋求实的工作作风和勇于创新的精神。要将企业规范和新技术融入到专业教学过程中,要将行业专家和企业工程技术人员聘请进入学院进行讲座等活动,充分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利用校内生产性实训条件,采用规范的方法进行实训操作,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突出职业岗位技术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考核,完善现有的顶岗实习管理办法,建立校企双向考核的评价机制,制定不同资格等级人才的教学要求和技能目标。
2 编写一体化校本教材
一体化教材是完成一体化教学要求和技能目标的基础。传统的教材已不能适应实现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需求,编写符合院校实际的一体化教材势在必行。教材的开发要遵循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企业需求为依据的原则,结合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和当地的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战略,根据学生的知识层次,充分考虑学生发展的多元需求,满足不同特点、不同层次的学生不同需求,给学生留出自由选择的空间,设计灵活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明确教学目标、内容规划、活动设计,将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创建以能力为中心、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的校本教材模式。教材的编写还要考虑到教师的专长,使个性不同的教师都找到发挥自己特长的空间,尽可能地引入新技术、新知识、新工艺、新方法,使教材富有时代感。
3 教师队伍的一体化
学习能力差、厌学情绪严重、自控能力差是现代中职类学校学生的普遍特点。教师是一个神圣的职业,职业学校的教师要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以培育人才,发展先进文化和推进社会进步为己任,积极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爱护学生,善于用多种方法激励学生,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情感氛围,乐于奉献,这是作为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一体化教师应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和高超的操作技能,会针对不同的课题及不同的教学对象娴熟地运用多种教学模式以及职业教育特有教学方法的能力。一体化教师要有严密敏捷的逻辑思维,清晰的思路,良好的口头演讲表述能力,能够站在教育的前沿掌握最新的教学信息动态,善于同学生交流沟通,还要不断增加自身知识结构,培养自身综合能力,敢于标新立异,努力学习,不断进步,成为真正的名副其实的一体化教师。
4 教学过程的一体化是保证一体化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传统的课程体系即理论课在前期集中学习,后期集中上实习课的课程模式,由于教学内容空洞且相隔时间较长等问题导致两种课程的学习效果都很差。教学过程的一体化能够保证达到预期的教学要求和实现技能目标。它是通过由学生在实习操作的动手行为为教学起点引发一系列相关理论知识,来激发和引导学生学习理论、专研理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体化职业教育课程并不是忽略了对传统理论知识的学习,而是强调要让学生按照一种更合理、更有效的方式来进行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因为教学过程的一体化,学习对象不抽象,易理解,好掌握,从中可获得成就感,更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实践技能的不断提高,学生不断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会让学生产生有进一步学习理论知识的需求和渴望。
5 一体化教学场地是实施一体化课的重要物质保障
它既能满足理论教学,又能满足实践教学。教室有黑板、课桌、电教化、多媒体设備;车间要有焊接设备,切割设备,通风设备,工作台,以及相关的工具护具和库房等。将二者结合构成了一体化教学必要的教学场地。
6 校企合作,大力发展焊接专业学生工学能力,培养竞争意识、吃苦耐劳等优良作风
自从学校推行工学实习后暨学生企业适应能力培养,大批的焊工学生被送到各个企业参加工学实习锻炼。制定工学实习作为一体化教学重要环节优点在于通过工作实践锻炼,有助于学生的快速成长和增强实际独立工作能力;有助于学生树立起竞争意识和吃苦耐劳精神;更有助于让学生了解企业,适应社会环境,缓解家庭经济负担,改善学生上学条件等。通过工学实习,返校后的学生都变得更加懂事,更加尊敬师长、孝敬父母。受到学生家长的广泛好评,为学校的招生工作也注入一支强心剂。
在全国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推波助澜之下,该院焊接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取得辉煌的成绩,该专业无论从教学质量、学生素质以及师资情况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发展,笔者相信一体化教学必能成为改善现有教学模式的一剂良方,也相信一体化教学模式也会为其他中职院校教学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刘佳.职业教育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索[J].职业,2010(21).
[2]黄华.工学结合的有效模式——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J]. 电大理工,2013(02).
[3]何翠,李盛林,何磊,玉小玲.校企合作开发“电能计量”虚实一体化课程的教学探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3(14).
作者简介:季璐瑶(1984-),男,辽宁丹东人,中级职称,中职教育机械专业,研究方向:机械专业基础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