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新闻当营销手段,把发稿当利益工具,这样的“营销新闻”大行其道,势必伤害媒体的公信力。
“营销新闻”的制造者和传播者都应受到批评和处罚,但媒体之责呢?正如北京参考网声明中所说:“对新闻把关不严,管理制度执行不力,致使虚假新闻得以传播”。为了追求点击率、关注度,一些网站乐于将奇闻逸事置顶;为了抢抓首发,一些官微放松了核实把关的职责;为了“拉粉”造势,一些媒体甚至为弄虚作假者提供舞台。这些问题值得反思。
其实,鉴别虚假营销新闻很多时候也不算难。这类“新闻”,何时、何地、何事、何因、何人的新闻“5W”要素缺东缺西,新闻转载的来源很是可疑,核心事实也常常缺少多信源支撑。就以“萌妹子陪游”来说,全文转述当事人网帖,却没有对当事人进行身份确认和深入采访;而“挖掘机”新闻,提到上海普陀区某派出所却并未具名,仅这些简单事实就足以让人怀疑其真实性。或许,这的确只是个别编辑“把关不严”,但类似的情况多了,就必须多问问:是不是存在有偿新闻、钱稿交易,媒体新闻发布的管理环节是不是存在漏洞,对假新闻的互联网管理是否应该建立联动机制……
对媒体来说,要赢得受众信任,需要多年努力。媒体的权威是靠一篇一篇报道累积起来的。一旦失实,就会导致成果尽毁,被公众质疑乃至抛弃。把新闻当营销,把发稿当交易,这样的“营销”新闻大行其道,带来的恶果就是降低新闻界公信力。当读者不再爱你,受众总质疑你,新闻报道影响社会、引导舆论、凝聚人心的作用就无从谈起。
(肖潘潘文,摘自2014年10月30日《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