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小桃
【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香苏散加味汤治疗的浅表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确诊为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病人86例患者纳入本研究,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86例患者分为:中医组(n=43)与西医组(n=43),分别采用香苏散加味汤与奥美拉唑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中医组治疗有效率为86%,优于西医组的奥美拉唑81.1%,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采用香苏散加味汤治疗成效理想,该种治疗措施是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和使用的。
【关键词】香苏散加味汤;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1-0323-02
浅表性胃炎是常见的胃肠道病症之一,患者的主要症状就是咳嗽胃脘部痞满胀痛,昼夜均有,食后加重,吞酸嘈杂,夜间或晨起口苦口干,舌质红,苔薄腻微黄,脉弦滑。在中医范畴中,对于胃痛有明确的记载,对浅表性胃炎患者采用中医疗法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治标治本,近年来,我院对于收治的浅表性胃炎患者采用香苏散加味汤汤进行治疗,取得了理想的效果,现将治疗方式与注意事项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将我院在: 2011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确诊为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病人86例患者纳入本研究,本组患者均符合中医范畴中关于胃痛的诊断标准,其中男40例,女46例,年龄为20~82岁,平均年龄为(48.3±2.6)岁,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86例患者分为中医组(n=43)与西医组(n=43),两组患者从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来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式
1.2.1 中医组
对于本组患者,服用香苏散加味汤,药物组成:醋香附15g苏梗15g陈皮12g甘草6g香橼12g拂手10g炒枳壳12g川黄连8g吴萸2g蒲公英30g煅瓦楞子20g橘叶10g生姜3片。加减:胃脘胀痛者,焦楂15个,莱菔子12g呃逆者加代赭石15g,湿浊较重,苔腻者加藿香12g. 水煎服,每天1剂,分3次服。每次150ml,连服10天,忌生冷,辣椒,烟酒.
1.2.2 西医组
对于本组患者,应用奥美拉唑20mg,口服,2次/d进行治疗,10天。 1.3 疗效判别标准
疗效分为治愈、显效、有效、无效四种,治愈即25例脘痞腹胀症状明显改善,嗳气渐宽,吞酸几乎未作。12例显效(胃脘部痞满腹胀消失,嗳气时有,偶有吞酸),6例无效(时有痞满胀痛,吐酸嘈杂,嗳气不减),总有效率86%。
1.4统计学方法
中医组治疗有效率为86%,优于西医组的69.8%,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医组、西医组患者治疗疗效数据对比示意表详见表1
表1:中医组、西医组患者治疗疗效数据对比示意表
3 讨论
浅表性胃炎是常见的胃肠道病症之一,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痛苦,常常导致患者饮食不佳,影响营养吸收,致使患者身体不适。浅表性胃炎属于中医胃脘痛范畴。浅表性胃炎的临床表现主要为胃脘部痞满疼痛,昼夜均有,食后加重,吞酸嘈杂,夜间或晨起口苦口干,舌质红,苔薄腻微黄,脉弦滑1。
香苏散来源于《太平惠民和局局方》,主药是香附、苏叶、陈皮,甘草。在此方上加拂手,香橼,枳壳,橘叶舒肝胃之气滞,以和胃畅中;吴朱萸、蒲公英、瓦楞子清泄肝胃之火,并制酸止痛。是以肝胃之火得清,则胃脘痞胀,嘈杂吞酸诸证自解。兼有恶心呕吐者加代赭石降逆止呕;纳呆者加莱菔子、焦三仙消食健胃。 另外香苏散有疏表散寒,理气和中这之功,可发散表邪治外感,理气和中治内伤。随病症加减,根据病因病机对慢性浅表性胃炎治疗,取得满意疗效,值得临床推广2。
参考文献:[1]加味香苏散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70例临床观察。刘敏,周涛。《河北中医》2011年12月,(1086);
[2]中医药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魏明,屈华,邵明义,赵文。《新中医》2011年11期,(106-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