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节目两种形态

2015-05-30 02:40方亮
中国广播 2015年1期
关键词:广播

【摘 要】2013年8~11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借中国足球职业化改革20周年之际推出11场系列直播节目《一路向前——“中国足球职业联赛20年”特别节目》,赢得了球迷和听众的高度关注。承担了8场直播任务的主持人方亮阐述了他是如何在同一期直播节目中将两种新闻节目形态水乳交融地糅为一体,从而达到最佳传播效果的。

【关键词】中国足球 体育赛事解说 广播 现场实况 三七开 两种语态切换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借中国足球职业化改革20周年之际,2013年8~11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推出了11场系列直播节目《一路向前——“中国足球职业联赛20年”特别节目》(以下简称《一路向前》),每期2小时,直播地点均在中国足球超级联赛比赛现场。主持人在直播赛况的同时,与足球界人士和全国球迷就中国足球职业化和中国足球建设中的热点话题展开讨论。节目播出后反响热烈。经统计,11场直播的话题微博阅读总量达到7514.5万人次,转发和评论总量为99131条,而11场直播时段同比2012年同期收听率平均提升242.39%,市场份额平均提升277.86%。

作为主持人,笔者承担了其中的8场直播任务。在主持过程中感受到最大的挑战是:如何在同一期直播节目中将两种新闻节目形态水乳交融地揉为一体,达到最佳传播效果。

一、为什么一个节目会有两种形态

《一路向前》由体育赛事现场实况直播(也称转播)和新闻热点现场访谈两种节目形态构成。体育赛事的现场实况解说是最早的广播现场直播形态之一,而新闻热点访谈则是广播顺应时代需求而出现的一种新形态。作为现场实况解说的《一路向前》,同步直播赛况是基本要求。而中国之声作为新闻频率又要求《一路向前》同时也是一档新闻热点访谈节目。于是,从频率定位和目标听众的需求出发,节目设计之初,对主持人就有一个明确要求:每场解说和谈话的比例大约控制在3∶7。接受任务之初,笔者曾设想能不能“以一种形态为主、兼容另一种形态”?如果可行,节目难度会降低,主持人会有更大的宽松度。但经过分析后发现,“以一种形态为主、兼容另一种形态”的模式会影响节目传播效果。

先看第一种设想:以谈话充实解说。对只靠现场音响和语言描述来解说比赛实况的广播直播而言,解说是最重要的元素,尤其是关键时刻的细节描述和悬念渲染,以及由此给受众带来的想象空间是体育赛事广播现场直播的魅力所在,这就决定了解说必须硬桥硬马,句句到点。可以压缩解说的量,但在解说过程中“兑水”,肯定会影响传播效果。

再看第二种设想:以解说来补充谈话。既然要求谈话所占比例更高,那能不能把解说作为一个元素来补充谈话,给谈话提供背景支撑和同步参照?客观地说完全可以,而且操作简单方便,但这种模式同样有硬币的另一面。

首先是解说必然滞后。广播体育现场直播最大的卖点是悬念的同步传送和由此营造的身临其境的想象空间。如果直播过程中主持人的注意力集中在和嘉宾的讨论上,就不可能时时同步兼顾比赛进程。而现场的音响效果,伴随着精彩场面出现的山呼海啸的呐喊声同步传递到受众的耳边时,主持人虽然在现场,也只能在受众先产生疑问“比赛怎么了?进球了?红、黄牌了?争议判罚了?……”之后再来做补充说明,充其量只能是较快地汇报结果,牺牲了现场直播最重要的特点——悬念和想象空间。比如:“突到禁区的里面……哎……射门!……好险啊,擦着门柱偏出底线……”和“刚刚是突入禁区的一脚射门,很有威胁,可惜打偏了!”这在收听效果上截然不同。而整场比赛如果都是这样置后报结果,还要现场直播做什么?其次,这种置后处理也会使谈话流于清谈。中国足球说到底是说的太多、做的太少,海阔天空的清谈可以做到热闹、好听,但从专业话题讨论的角度,眼前的球赛都不关注,还说中国足球的未来?节目就会欠缺应有的深度和厚度。

此外,如果只“以一种形态为主、兼容另一种形态”还可能导致主持人和评论员的角色出现定位上的问题。《一路向前》的每场直播除一位主持人、两位嘉宾之外,还有一位体育记者担任现场评论员。四个人的组合里,主持人和嘉宾的角色是一目了然的,评论员的定位可塑性很强,可解说比赛,也可参与话题讨论,但也正因为如此,处理不当会带来问题。比如:如果把解说的主要任务都交给评论员,主持人专注于嘉宾访谈,就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当评论员开始解说比赛的时候,嘉宾也会跟着走,因为这是他们最喜欢的工作,这时候如果主持人强起话题,从听觉上就会有“三人说球好好的,那个人干嘛要捣乱”的感觉。反之,让评论员掌控节奏,把握解说和谈话的淡入淡出点,那主持人呢?只需要保障安全播出吗?所以,不能让主持人和评论员的角色定位在节目中打架。

综上所述,《一路向前》只能是两种形态并存,而且要灵活地根据现场比赛情况调整两种节目形态在同一个节目里的存在量和走向。

二、如何在一期节目里做好两种不同的形态

(一)处理好两种形态的关系——三七与七三,听得见与听不见

中国之声的频率定位要求《一路向前》每场解说和谈话的比例大约控制在3∶7。笔者的尝试是,要想做好这个“三七开”,现场直播时主持人的注意力得反过来“七三开”,也就是:解说的量虽然只占大约三成,但主持人却要投放七成的注意力。只有这样,才可以做到心中有数,才有可能在真正值得解说的关键时刻马上介入,从而保证解说的效果。换言之,主持人的大部分注意力其实是在比赛上,虽然听众听到的解说并不多,但可以保证精彩不遗漏,这里“听不见”的是主持人时刻准备着的状态。反之,虽然谈话是七成,但谈话时的注意力恰恰可以降低,只要能保证听得见嘉宾的即兴发挥,能够激发出嘉宾与嘉宾、嘉宾与主持人的“斗智”和“交锋”,谈话部分就成立了,这里“听不见”的是主持人做的减法。

(二)为保证“三成注意力”的有效而做“十成”的谈话准备

直播中三成注意力在谈话上不等于事先只做三成的准备,事实上,直播前要用十成的心来准备谈话。这包括广义上的准备,也就是主持人必备的专业素养,包括熟悉中国足球,了解中国足球的历史和问题所在。熟悉到场的嘉宾,了解他们的观点,了解他们从球员时代起的辉煌和挫折等。这是营造“交浅而言深”的访谈氛围所必需的前提。此外就是每期节目的具体准备。以2013年9月13日的《一路向前》为例,直播前半个月,笔者天天在沈阳主持中国之声的全运会节目,直播前一天还要主持全运会闭幕式,9月13日当天午后才能赶到广州,还需要处理查看现场、审听并入库所有的音响资料等工作。因此,和嘉宾的沟通等到了广州再联系一定是来不及的,必须提前。在沈阳期间,笔者就分别与9月13日的当场嘉宾电话沟通,确认他们最想聊的核心话题、观点上的差别和各自的敏感点。随后再协调节目组确认本场讨论的最终话题。有了这样的事先准备做基础,笔者才能在直播中对话题讨论部分收放自如。

谈话节目的魅力在于它是多种声音、多种观点交流的平台,“即兴”是谈话节目的灵魂。主持人只有事前充分了解了嘉宾的核心观点和性格特点,才能在直播中因人而宜,在谈笑风生间从容控场,在外松内紧中推动热点访谈流畅行进,用“三成”的注意力出色地完成“七分”的播出量。

(三)直播中如何用三成注意力做好七成热点访谈

首先,三成是相对节目整体内容的一个比例。在中场休息或比赛的平和时段要果断转移阵地,百分百投入谈话;而在比赛的关键时期,一方面打开解说空间,尊重并适当引入嘉宾和评论员的关注,同时随时寻找比赛细节和话题的勾连,以点带问,力求做到解说和话题的切换流畅自如。

其次,三成主要做什么?基本的原则是:“连连看”与“找不同”。也就是说先要在“听”字上下功夫,要迅速捕捉和归纳嘉宾言谈中的核心意思,主动去寻找嘉宾表达中稍纵即逝的、但可以进行观点碰撞的火花;做足“问”字和“评”字,结合节目中的各种元素,在起承转合中,用各种不同的问法和点评来推动进程,勾连环节,同时保证节目节奏的松紧适度。

第三,一方面要用好各种事先设计、既定元素,比如老照片、各种片花、采访音频、中场球迷连线、微博微信互动……用活这些素材会帮助主持人松紧有度、收放自如地掌控谈话。另一方面要用好评论员,要让评论员的定位和嘉宾区分开来,受众对嘉宾的期待是越出位越好,越有个性越好。而理性、建设性的部分就可以交给评论员了。在节奏明快的谈话中,评论员的表述可以起到“点刹”的作用,为切换话题和节奏变轨起到铺垫作用。

三、如何在两种语态间随时切换、自如转换

解说和访谈对主持人基本语态的要求是不同的,在一个节目中运作两种节目形态,主持人要做到能在两种语态间从容转换。

(一)解说:快与准

动态画面的描绘是广播解说的基本要求,情景渲染、悬念营造更是广播解说大有可为的空间。因此,解说要以叙述句为主,并尽量用最精炼的语言快速捕捉赛场上的变化。语言的声调、速度、停顿等应当尽量符合赛事进程。总之,最基本的概括是快速、准确。特别要强调的是,快速并不是指语速。虽然体育转播的语速原则上(除围棋、冰壶等项目外)不宜太慢,但这里更多指的是反应速度,所谓眼到、心到、口到。

(二)访谈:放与收

与解说相比,访谈语态有很大的不同,最基本的要求是即兴、双向、平等。这就要求主持人既能放得开,也能收得回。在话题的起步与推进环节,关键是把握好提问的技巧;在话题的转换和总结环节,则要具备一些好比“三句半最后那半句”的概括和延展的能力。总之,访谈的主角是嘉宾,还有虽然看不见但时时刻刻就在我们身边的听众。语言的方式听众是否能接受,是否感到舒服,会不会喜欢,这些是成功交流的前提,也是追问、争辩、幽默等节目亮点能够顺利展现的保障。在这里,对主持人的反应速度依然有要求,但讲究的不再是短、平、快,而是稳、准、狠。此时,对谈话场的营造与控制才是第一位的。

(作者单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

猜你喜欢
广播
STK及IGS广播星历在BDS仿真中的应用
广播发射设备中平衡输入与不平衡输入的转换
周日广播电视
周三广播电视
周五广播电视
周二广播电视
浅谈广播五要、五不要
网上广播的现状和发展前景
网络在现代广播中的应用
论交警广播直播室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