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道应避免落入大众情绪的陷阱

2015-05-30 10:48王健
中国广播 2015年1期
关键词:公共利益新闻媒体

王健

【摘 要】新闻媒体有表达公共利益诉求、反映社情民意的责任。然而在此过程中,媒体应避免落入大众情绪的陷阱。由于思维定势的干扰、既得利益的制约、网络虚假民意和大众情绪感染等原因,大众情绪时常偏离客观理性的轨道,新闻从业者需要时刻保持警惕,用媒体定力、职业操守和专业精神,发出客观、公正、冷静的声音。

【关键词】新闻媒体 公共利益 大众情绪

【中图分类号】G221 【文献标识码】A

新闻媒体是连接社会和个体的重要平台。一方面,媒体通过新闻报道及时准确地将社会信息传递给个体受众;另一方面,媒体的新闻报道又像一面镜子,反映着社会群体的需求和状态。因此,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常常表现为“监视环境”和“社会协调”。

一、客观公正的新闻报道推动社会进步

近年来,新闻媒体常常通过多种多样的报道表达公共利益诉求,反映社会群体的意见和观点。新闻媒体通过对事件和现象的报道,准确反映社情民意,畅通沟通渠道,对于社会稳定起到了“调节阀”的作用。例如媒体对“孙志刚被故意伤害致死案”的报道,触发了广泛的社会讨论,推动了收容遣送制度被更加人性化的制度所取代。媒体对劳动教养相关问题的聚焦,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和全国人大常委会的高度重视。2013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正式通过决议,废止了已实施50多年的劳动教养制度。此外,媒体对医疗、教育、户籍、城市管理、公共服务等民生领域中一系列复杂问题的关注,反映了主流民意,促进了理性的探讨,推动了共识的形成,也为相关领域的改革做了良好的铺垫。

与此同时,伴随着社会不断发展,社会结构也在不断分化。社会生活中的利益主体日渐多元,准确捕捉公共利益诉求成为关键点和难点。有时,大众情绪并不一定客观,大众观点并非总是理性,大众意见也并非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案。而新闻媒体记者在采访过程中有时也会一叶障目,被“大众情绪”左右,使报道偏离主流、理性、客观的轨道,落入狭隘、偏激、非理性的陷阱。

这样的例子在近年的热点事件中并不鲜见。近年来,对于公益慈善事业的关注,大众情绪中有根据的质询和“无厘头”的咒骂同时存在,建设性的观点和看热闹的心态彼此交织。对于医疗、教育、铁路客运服务的不满,常常湮没了这些领域发展进步的实际情况。对于洋快餐、洋超市的批判往往伴随着狭隘民族主义情绪的宣泄。对于社会名人的评价,常常透露出仇富的心态。对于普通人的境遇,不管对错,人们常常投之以同情……

冷静客观是新闻的生命线,事关媒体的职业操守和名誉。如果为了迎合大众情绪而丧失客观的立场,媒体的公信力和影响力就会日渐式微。即便并非主动迎合,无意中为大众情绪所左右,也会对媒体公信力造成误伤。

二、新闻报道中应排除的几种非理性因素

事实上,人们习惯于认为大众情绪是正确、理性、客观的化身。然而真理并非总掌握在多数人手中,许多情况下大众情绪带有强烈的误导性。大众情绪为何有时会显得偏激、狭隘、非理性呢?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是思维的习惯定势。先入为主地预作判断,对号入座地解析个案,不仅个体易于如此,群体亦然。当一位西装笔挺的绅士和一位衣着随意的男人站在人们面前时,思维定势总会让人们觉得前者更加事业有成。但事实上,一个人的衣着和职业成就没有任何必然联系,这只是人们脑海中的思维定势而已。新闻事件中,这种先入为主的思维习惯也常常会搅动大众情绪,让大众观点偏离理性的轨道。例如:一遇到城管与小贩的纠纷,人们就习惯地认为城管有错。一听说对某位官员的质疑,人们就倾向于认为这位官员非腐即贪。

2014年9月,网络上传出大量吉安市委书记王萍的照片。照片刻意圈出了王萍穿戴的首饰,引发了人们对王萍的质疑。更有网友将这组照片与“表哥”杨达才的相关新闻关联起来,认为王萍与杨达才同样在党纪国法方面经不起审视。网络上的声音对一些媒体产生了影响,有媒体发表了报道和评论,质疑王萍有非法收入。然而经查实,网帖系吉安市峡江县涉嫌受贿、正在由检察机关查处的原县长涂建忠的家属所为,目的是通过恶意诽谤的方式,以达到向纪委及检察机关施压、干扰司法调查和司法公正的目的。

事实证明,个别媒体在大众情绪面前未能保持公正客观的底线。尤其是在未加核实的基础上偏听偏信,是典型违反新闻操作报道规程的做法。当然,绝大多数媒体都能秉持理性态度分析问题,有的媒体还发表评论文章《反贪不能只看戴不戴表》,认为这样的反腐“有时,误打误撞抓出几只‘蛀虫,有时却容易出现误伤”①,提示公众应辩证地看问题。

二是既得利益的制约。任何公共事务的探讨,往往都有支持和反对两种声音。无论哪种观点,社会群体常常从各自角度出发,站在小群体利益的角度去审视问题,力求利益最大化。这种情况下,大众观点往往并非最优解决方案,大众情绪也往往并不理性。

例如关于公共交通涨价的话题,反对声总是占绝大多数;相反,关于降价的消息总是引来一片叫好声。关于小产权房的政策方向,总有既得利益者呼吁既往不咎;相反,没有小产权房的公众则更多倾向于严格查处。关于城区小汽车限购措施,有车一族希望投放的车牌总量应该严格控制,确保道路畅通;无车一族则希望人人都能承担治堵成本,宁可单双号限行也应增加车牌投放的总量。

更典型的案例则是近年来PX石化建设项目在多地引起的纷争。尽管PX项目在就业、利税等诸多方面对选址的城市有益,但遭遇的反对声却总是极其强烈。究其原因,还是“邻避效应”惹的祸。“邻避效应(NIMBY,Not-In-My-BackYard,即不要建在我家后院),本是环境学术语,指居民反对垃圾场或焚化炉盖在他们社区的现象”。②在社会学中,“邻避效应”反映了社会人群在公共事务中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现象。事实上,公众明白垃圾焚烧站、殡仪馆、核电厂等公共设施对人们正常的生活必不可少。但从自身利益考虑,却希望这些公共设施建设在远离自家的地方。这样的大众情绪与理智客观无论如何划不上等号,但有时却容易让媒体误入歧途。

三是网络的虚假民意。近年来,伴随着互联网突飞猛进的发展,网络平台已经成为探讨公共话题的重要空间。尤其是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异军突起,激发了网民在社交媒体平台上讨论公共话题的热情。2013年上半年,新浪微博注册用户达到5.36亿,互联网上的公共话题设置和网络舆情变化也成为媒体无法忽视的风向标。

与此同时,网络上表现出的“民意”常常貌似一边倒,事实却往往并非如此。一方面,互联网用户高度集中于15~35岁区间的年轻人,中老年人群的意见很少通过网络的渠道来表达;另一方面,城镇人口的互联网普及率远高于农村地区,某些特定话题的网络观点也会因此出现“失真”的状态。

更为重要的是,社交媒体中“沉默的大多数”,往往并不发表观点,只是阅读别人的发言。香港大学新闻及传媒研究中心的一项研究显示,约1000万用户创造了新浪微博约94%的消息,与此同时,还有约两亿用户只是在“转发”这些消息和观点。因此,在观点表达上,“沉默的大多数”往往“被代表”。而高度活跃的用户,例如“网络大V”,往往被包装成“意见领袖”。

现实中,媒体如果对网络观点不加甄别,就往往落入陷阱,将“小众观点”错当为“大众观点”。据此撰写的新闻稿件,也很容易进入偏激、狭隘的误区。

四是情绪的相互感染。现实生活中,人们的情绪很容易受到彼此的感染。尤其是在人际互动中,积极的情绪表达向人传递的是愉快、接纳、满意、肯定等信息,会使对方心情愉快;消极的情绪表达向人们传递的是不悦、排斥、拒绝、不满、否定等信息,往往会使对方感到压抑。正因如此,当我们置身影院时,电影情节悲切且影院中的其他人不时发出的抽泣声,会使我们很容易觉得自己内心也被打动。

这一现象投射在大众情绪的范畴,同样具有相似的效果。当大众情绪对一件事情感到愤怒或喜悦时,我们很容易“从众”,受到这种情绪的感染。2014年10月5日晚,中国福利彩票双色球开奖,当期山西一位彩民以百倍倍投,独揽奖金5.25亿元。随即,有网友质疑开奖结果,认为普通彩民很少有人百倍倍投,怀疑是工作人员做了手脚,要求公布获奖者姓名和相关信息。这本是毫无来由的质疑,然而在微博上却形成了舆论的小气候,进而彼此感染,赢得了更多的支持。更有甚者,个别媒体受到这种情绪的感染,呼吁中国的彩票行业应更多公开中奖者的信息。整个过程中,很少有人从“保护个人信息”或“如果获奖者是我”的角度去考虑问题。

情绪的感染有时不仅会让人迷失方向,更有甚者会让社会群体失去理智。1636年荷兰的“郁金香疯狂”、1720年英国的“南海泡沫”和1720年法国的“密西西比阴谋”这三次金融投机狂潮的故事③,都说明了这一点。在大众情绪喧嚣时,媒体就要通过理智的分析,力促大众情绪回归理性。

三、把握要领,坚持客观与公正报道

当然,坚持冷静的头脑和客观的立场,首先需要媒体自身能够牢牢把握原则。要做到这一点,媒体定力、职业操守和专业精神,一个都不能少。

一是媒体定力。市场大潮滚滚向前,媒体作为社会生活的重要成员,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特别是在市场的激烈竞争中保持一颗平常心至关重要。某些报道捕风捉影、夸大其词,目的是为了迎合不良的趣味和情绪。表面上看,这样的做法赚取了更高的关注度、更大的发行量、更多的点击率,事实上却在不知不觉间消费了媒体的公信力。

近年来,“秦火火”“立二拆四”等网络推手制造了一个又一个“热点”,其间能够看到不少媒体跟进和报道的影子,让本成不了气候的假新闻越炒越大。媒体之所以频频落入陷阱,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网络推手所制造的话题迎合了大众的某种情绪,从而与一些媒体错误的价值导向不谋而合。

冷静是媒体的基因。越是热闹红火的事情,就越应该冷静观察、以静制动;越是众生喧哗的时刻,就越应该隐忍不发、辨明方向。媒体除了经济效益,更应看重社会责任,不跟风炒作,不推波助澜。作为社会的调节阀和稳定器,媒体应该在时代洪流中稳得住舵、定得住神,不为利益所动,不为喧嚣所扰,坚守原则和品格,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是职业操守。任何职业都有本行业的职业操守,对于媒体从业者来讲更是如此。记者肩负着弘扬正气、鼓舞人心、传达政令、传递民声、颂扬美好、鞭挞邪恶等重要社会职责,因此必须要有大公无私的正义感,有扶贫济弱的责任感。

然而近年来,个别媒体从业者在利益面前渐渐迷失了双眼。对于某些“热点”,只要有利可图就不加甄别,睁一眼闭一眼,甚至全心投入跟风炒作。许多网络炒作的话题“造假”痕迹严重,但只要有红包拿,一些编辑就不惜推高置顶,一些记者就大做文章。

与此同时,一些记者甚至主动迎合大众情绪,不惜制造话题。尤其是在食品药品安全、教育公平、社会正义、惩治腐败等社会热点问题上,出于推高关注度的考虑,将职业道德置于脑后,不断通过虚假、低俗、偏执的内容来吸引眼球。更有甚者,一些记者把生活中的情绪带入相关的报道中,假公济私、夹带私货、打击报复、发泄不满。

职业操守是新闻行业的生命,无论何时记者都应当把促进社会进步和推动社会发展作为己任。不畏强权、不谋私利、不逢迎奉承、不为邪恶让路,只有牢牢坚持并呵护好职业道德,记者才能获得社会和百姓的认可。

三是专业精神。新闻行业有一整套完善的流程、规范和操作标准。在新闻报道的过程中,媒体从业人员应牢牢把握专业精神,严格按新闻流程操作。

一方面,媒体从业者要牢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辩证地分析问题。对于新闻事件,要冷静区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不能放大局部、不顾整体。同时,要抓住新闻现象背后的本质和内在规律,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对于发展中的问题,要把握“螺旋式上升”的规律,任何事物都不能一蹴而就,都需要有一个相对较长的过程。对于发展中的矛盾,要放在中国发展转型的大背景下去分析,不能只顾与国外横向比较,不顾中国沉重的历史包袱和人口资源现实。

另一方面,采写报道的过程中要谨慎核实新闻信息,力争厘清新闻源头、还原事件的本真。不能蜻蜓点水、浅尝辄止,更不能道听途说、偏听偏信。尤其是当大众情绪一边倒的时候,更是要仔细核实新闻的基本要素,毕竟真实是新闻的生命。

对于专业性较强的问题,要用专业性的知识分析和辨析。尤其是经济领域、司法领域等专业性较强的新闻,要采访专业人士,做专业化的分析和点评。不能囫囵吞枣,只求通俗易懂,使新闻在复杂问题简单化的过程中丢失了本来面目,更不能武断分类,甚至以贴标签的方式盖帽子、打棍子。

中国正处在时代变革的关键时刻,社会愈加复杂多元。有人认为,“转型期的社会是一座情绪富矿,民粹主义、民族主义、仇富情绪、不安全感、拜金心理都曾经被新闻点燃”。媒体作为社会发展的守望者、社会生活的参与者、社会群体的服务者,更应当坚守客观公正的底线。

冷静是媒体的基因。正因于此,当大众情绪偏离轨道时,媒体更应在众声喧哗时冷眼观察,在群情激昂时理性判断,在人心失落时点燃光亮。少一份冲动,多一份理性,敢于发出冷静的声音,媒体才会在社会发展进步的过程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作者单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

(本文编辑:刘园丁)

注 释

①舒扬 《反贪不能只看戴不戴表》,载《新报》2014年9月25日。

②乔艳洁 曹婷 唐华 《从公共政策角度探析邻避效应》,载《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2期。

③【英】查里斯·麦基(Charles Mackay)著、李绍光等译 《非同寻常的大众幻想与群众性癫狂》,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年5月第1版。

参考文献

1.曹丽 崔中连 《去“情绪化”与媒体的社会责任》,载《青年记者》2013年第1期。

2.黄文龙 《安全阀:大众传媒的社会角色——苏联新闻体制的启示》,载《新闻记者》2008年第3期。

3.刘文嘉 《“深圳最美女孩”摆拍 还有多少新闻消费大众情绪》,载《光明日报》2013年3月28日。

4.蒋蕴 《传媒尚且“陌生”的机制:疏导情绪》,载《新闻实践》2010年第7期。

5.Fu K-w, Chau M (2013) Reality Check for the Chinese Microblog Space: A Random Sampling Approach. PLoS ONE 8(3): e58356.

猜你喜欢
公共利益新闻媒体
谈谈个人信息保护和公共利益维护的合理界限
探讨网络新闻媒体与传统新闻媒体的整合
公共利益豁免标准的解释与重构*——以公平竞争审查为视角
时代召唤老区新闻媒体
论专利行政执法对公共利益的保护
公共利益要件的司法确认——以确认违法判决中的判决倾向为角度
新闻媒体的放大器效应及行为选择研究
公共危机管理中新闻媒体的应用
新常态下的新闻媒体人
2014美国新闻媒体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