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毅波 白满仓 许丽霞
摘 要:大学生就业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于促进大学生就业能力、破解大学生就业难题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要充分认识当前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取得的成绩以及存在的问题,构建大学生就业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机制、创新方法和手段、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就业观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01-0257-02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愈来愈严峻,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根据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数据,从2005年到2014年,10年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从338万增长到了727万,总数翻了一番还多。面对如此就业压力,大学毕业生在思想和情绪等方面表现出复杂多变的态势,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和教育工作者要切实加强对毕业生的引导教育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认清形势,转变观念,从而顺利实现就业。
一、当前大学生就业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大学生就业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为了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各高校都加强了就业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在这一过程中既取得了相应的成绩,也有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大学生就业中思想政治教育取得的成绩
大学生是我国宝贵的人力资源,大学生就业也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因此国家长期以来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工作。
1.高度重视,不断出台和完善各种政策。为了加强大学生就业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指出:“要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进一步健全大学生就业指导机构和就业信息服务系统,提供高效优质的就业创业服务。”2009年教育部办公厅出台了《关于加强普通高校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的通知》(教思政厅〔2009〕1号)第一次提出了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这一全新的概念,并从十个方面对如何加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明确而具体的要求,成为指导大学生就业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纲领性文件。2012年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印发了《全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测评体系(实行)》,其中多项指标指向了大學生就业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如:“加强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宣传表彰基层建功立业先进典型”。国家上述政策突出强调了对大学生就业中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也为各部门各单位指明了方向。
2.开设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了使大学生具有明确就业意向,增强择业能力,2003年教育部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若干意见》(教字〔2003〕6号)指出:“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将就业指导课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纳入日常教学”。2008年教育部印发《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将就业指导课程纳入教学计划,明确了就业指导课的教学目标、方式、内容、评估。高校就业指导课的开设,为大学生就业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最为重要的平台和有效载体。
3.探索了若干行之有效的方法。为了增强大学生就业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出各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和方法,例如召开座谈会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召开主题班会引导大学生树立良好就业观念、邀请专家学者或成功人士到校做就业形势报告、利用校园网和宣传栏等宣传媒介发布国家政策和需求信息,使大学生及时了解相关政策。
(二)大学生就业中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1.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学生就业之间结合得不够紧密。从当前大学生就业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现状来看,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学生就业在很多情况下没有得到有效结合,存在着“两张皮”的现象,例如:有些就业指导课就是简单地教学生制作简历或面试技巧,而没有从思想政治教育的高度给予学生思想上的启迪;有些院校就业指导课仅局限于毕业生,覆盖面过窄;有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脱离学生思想实际,未能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就业观,以致学生在面对就业难题时脱离了正确的理论指导;有些学校不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不论是在专业课还是实践课中一味强调专业技能,课程设置刚性过强,而忽视了对学生政治理论水平、心理、人文素养、创新思维、方法启迪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教育和培养等等。
2.大学生就业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需要改进。当前,高校就业指导教师和思想政治理论教师总体素质是好的,教学效果得到学生高度认可,但是也有少部分人教学方法单一、照本宣科,上课不善于与学生交流和互动,大大降低了思想政治教育在就业指导中的效果;有的仅局限于知识的灌输,脱离学生的实际需求和社会需求;有的教学内容陈旧,不关注国家政策变化和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教学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因此很难引起学生共鸣;有的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时代却不注重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教学信息量匮乏,缺乏感染性和生动性。
3.工作机制和队伍不健全。当前,一些高校对就业中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长远规划和统一完善的措施,造成工作机制不健全,不能形成合力。一般来说,高校学生管理部门、团委、招生就业处及下属各学院学生管理部门是与学生就业联系最为直接、最为密切的单位,但是这些单位由于具体业务往往十分繁忙,因此对就业思想政治教育重视程度不高,投入精力不够,实际上没有担负起教育主体的职能;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大多关注于本课程的教学效果,对学生就业工作往往忽视;高校辅导员是和学生打交道最多的一个群体,其工作职能最初定位就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但是在具体的实际中辅导员却担负了过多、过重的工作任务,比如社团工作、班级管理、心理辅导、学生党员培养甚至学费收缴等等,角色的多样性使辅导员整天忙于具体事务,很难有精力对学生就业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深入研究,严重影响了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和有效性。
从队伍建设来看,尽管国家各种政策反复强调要按照一定比例配置高校思政教师和辅导员,然而由于受扩招等因素的影响,不少高校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数量远远不能达到国家規定标准,不得不进行大班上课或者大量聘请兼职教师、兼职辅导员,大班上课和大量聘请兼职教师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负面影响是可想而知的,更不用说对就业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了。在此背景下,一些高校就业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同虚设,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就业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一)构建大学生就业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机制
第一,明确工作责任。各级党委是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者、领导者,对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全面部署和筹划是其义不容辞的责任。为了使大学生就业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到实处,必须明确各方工作职责,制定相应的责任制度对领导部门、学工部门、教学单位的义务和职责进行明确规定。
第二,建立有效教学机制。教学是学校实现教育目的最有效的途径,“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机制旨在紧密结合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在教学目标、课程安排及教学责任主体的特殊性和独有性进行阐释。”[1]一是确立教学目标,根据国家相关要求和毕业生思想、心理特点,按照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规律,深化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大学生就业观念、态度和行为转变,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二是合理设置相关课程。大学生就业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一定的隐性和渗透性特征,主要渗透在专业课、就业课、思政课等课程中,所以一般不需要单独开设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这门课程。单独开设,会造成人力、财力的浪费,而且也会打乱高校课程规划。那么怎样在大学课程中体现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呢?建议在思政课及就业课中单独开辟章节,专门、集中阐述就业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目的、原则、内容。例如在思政课教学中可把思想政治教育、心理教育、法制教育、诚信教育、形势与政策与就业教育结合起来;在就业课中突出人生观、成才观、择业观、创业观教育;专业课中则注重着力提升大学生的专业素质和行业职业道德,介绍行业发展趋势、就业需求、岗位设置等行业动态。
(二)创新大学生就业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和手段
长期以来,不少高校在大学生就业中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了不少好的经验,这些经验和方法必须继承和保留。当然,为了适应大学生就业新形势,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也要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进行创新:一是强化校园文化的渗透功能,比如开办人文社科讲座、举办社团活动等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拼搏精神,以及沟通交流能力,为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做好充分的准备。二是发挥榜样的典型示范作用。社会成功人士尤其是校友的成功经验对大学生就业具有较强的示范作用,可以组织有关人士定期给大学生开办讲座,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实行人生目标定位,向榜样看齐。三是强化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大学生了解国情和社会实际的重要途径,是学生增长才干、锻炼能力的重要载体,所以各校不能一味进行课堂灌输,要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尤其是要高度重视产学研结合,探索产学研结合的新路子,加强和企业、政府事业单位的交流和合作,使学生在实践中了解和认识自己,增强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四是发挥网络阵地作用。当前,上网已经是大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高校应积极更新观念、创新工作方法,掌握网络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动权,切实做好网络时代背景下的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2]
(三)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大学生就业中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教师的素质直接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因此建设一支水平高、能力强的师资队伍是保证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条件和可靠保障。这其中,高校辅导员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坚和骨干力量。一是要强化辅导员队伍建设,有针对性地对他们开展相关业务培训,有条件的高校可考虑对辅导员实行职业分类,设立专门就业岗位辅导员队伍;二是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就业教育的发展,除了加强和改进辅导员的工作之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力量也是不容忽视的”[3]。因此,高校要不断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就业指导水平,使他们充分认识到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并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提升指导能力和水平。
参考文献:
[1]赵炜婷.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建构研究[D].重庆:重庆交通大学,2012:39.
[2]李宴群.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析[D].齐齐哈尔:齐齐哈尔大学,2011:27.
[3]咸春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的就业教育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