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宗品
[摘 要]教育孩子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当今,对于大多数独生子女的中国家庭来说,很多父母辛辛苦苦地为孩子付出,却得不到孩子的理解,甚至还总是引起孩子的反感。究其原因,既有家长方面的原因也有孩子方面的原因,要从问题产生的背景、原因和解决问题的办法入手。
[关键词]家长 孩子 沟通
[中图分类号] G6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030107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教育孩子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而当今,对于大多数独生子女的中国家庭来说,很多父母辛辛苦苦地为孩子付出,却得不到孩子的理解,甚至还总是引起孩子的反感。父母想不通,孩子也想不通,这里就存在怎样与孩子沟通,怎样帮助孩子的问题。据统计,目前国内90%的家庭存在家长与孩子沟通的“代沟”问题,而且孩子的青春期是沟通不畅的多发期,这责任主要在家长。中学阶段如若父母与子女之间缺乏及时的沟通,可能会导致不良的后果甚至悲剧的发生。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
(一)孩子方面
1.极强的自尊心
孩子上了中学以后,自尊心也在不断壮大,他们害怕别人讥笑自己,他们想把内心的想法与父母说明,但是又害怕父母的想法或看法与自己的不同,会说自己的想法或看法是无稽之谈。在这种情况下,子女的自尊心受到挫折,他们的心思在这个时候是最细腻、最敏感的,也许父母一个不经意的动作,一句不经意的话,也会伤害到他们的自尊心。作为父母,如果还像小学那样,出了问题对孩子就是一味训斥,尤其是当着其他人的面,不允许孩子申辩。这样做,非但起不到教育孩子的效果,反而会引起他对你的排斥和反感。孩子听到你劈头盖脸的教育,首先想到的是自己很没有面子,今后怎么还能在同学们面前抬起头来,而不是反省自己到底是不是错了或错在哪里。在孩子的自尊心受到打击后,他们便会有意地隐藏情感与自己的想法,有意识地远离父母,逐渐拉开自己与父母的距离,沟通也就谈不上了。
2.强烈的独立意识
到了初中以后,孩子内心逐渐产生一种要自主支配生活和学习的欲望,逐渐有成人感,希望自己的事自己做,希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尊重和帮助,也想有自己的小秘密。他们渴望参与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期待体验各种时髦的东西,难免会与父母对着干,产生反抗意识。但是,同时他们的内心也是脆弱的,这时候,父母要自愿充当孩子的参谋,争当绿叶。虽然,孩子年龄还小,缺乏处理问题的经验,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是要尽可能地给孩子提供展现自我的平台。很多做父母的,尤其是母亲,总是怕孩子做不好,处处代劳。这样,一方面会使孩子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另一方面,对孩子健全的人格成长也是极为不利的。
3.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
上了中学的孩子思维敏感,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尤其是坏的影响。加之中学阶段孩子正处于青春期,变化之大,时间之短,矛盾之多,影响之长久,是人的一生中其他时期不可比拟的。所以作为父母要经常关注孩子的各种情况,尤其是他交往的朋友,尽量给孩子创造一个单纯的、积极的成长空间。
(二)家长方面
1.不善于倾听孩子说话
一些父母与孩子交谈时,只注重自己的观点,而不注意听孩子怎么说。因此,父母也不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听不到孩子的心里话,使孩子失去了与父母沟通的愿望,更使沟通变得困难。
2.不讲究平行对话的艺术
家长与孩子沟通,需要互换角色。在生活中,家长不仅是严父,更是良友,有些父母常靠“打”来督促孩子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这样,尽管父母在责骂孩子时声称“这是为了你好”,但孩子却很难感受到父母的爱心与善意,沟通常被阻断,使“爱心”被淹没在“粗暴的管教行为之中”,使孩子不愿与父母沟通。
3.不当顾问硬当裁判
孩子常对父母的规劝表现出逆反心理,他们觉得自己不需要大人管教,而应帮他们出主意、教他们处理问题的方法。特别是孩子将生活学习中的快乐与兴奋告诉父母时,往往遇到的是猜疑、训斥与泼冷水;也有的是婆婆妈妈。于是,孩子干脆不说或少说。
4.过于急躁而缺乏耐心
有些父母在与孩子沟通时过于急躁,总幻想通过一两次聊天就能与孩子成为知心朋友,而缺乏扎实的行动,这就难免在亲子关系上吃“夹生饭”。有些父母高兴了就与孩子泡在一起;而忙了、烦了,就对孩子不闻不问,这种“冷热病”很不利于与孩子建立良好的关系。
三、解决问题的办法
父母、子女之间应互相理解,互相尊重,顺利度过孩子的青春期,尽力消弭“代沟”。要达到这一目的,关键是双方共同的努力。
(一)孩子方面
1.要留意看
作为沟通的基本要求,孩子应在日常生活中观察父母的习惯,关心他们的身体健康。这样才会更加了解父母,那么对于父母的一些做法,一定会多一份谅解的。
2.要用心听
孩子要从平时的谈话做起。仔细聆听父母的意见,尽量做到站在父母的立场想事情,可以尝试听听父母的想法、需求、担忧及压力。
3.要多言谈
早上孩子要向父母说声早安;外出时向父母说再见及交代预计回家的时间;多利用言语表达对父母的关心,亦可以用小字条表达心意;做错事时要坦诚认错;主动和父母倾谈自己在学校的情况;这样做,会使父母也了解你的想法。这也是消除代沟的好方法。
4.要常常做
孩子应该安排固定的时间协助父母做家务;尽力做好自己的本分,努力读书学习;对生活负责及投入;在节日或父母生日时表达心意,如送礼物给父母或一同外出游玩联络感情。
(二)家长方面
1.要相信孩子
相信孩子,保护他们的自尊心,理解他们的愿望,看到他们的努力,称赞他们的成就,倾听他们的诉说,把他们作为一个有思想、有需求、有情感的青少年来看待,要让他们觉得父母是关心和爱护自己的。亲子之间如果能做到经常交流,彼此诉说,问题便会减少很多。父母必须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找到适合自己的沟通方式。比如,一位母亲的儿子个性内向,沉默寡言,用一般的方法难以与他获得有效的沟通。于是,这位母亲根据儿子喜欢听音乐、写作和阅读的特点,经常与儿子一起到书店去,在那里听儿子向她讲述故事和书里的人物,以此了解他的想法和感受;她还和儿子一起听音乐、做儿子作品的第一个读者,不断对儿子进行鼓励。她的儿子最终慢慢地活跃开朗了起来。可见,成功的亲子沟通没有什么秘诀,只要你是有心人,就能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沟通方式。
2.要学会倾听
与孩子沟通需要谈自己的意见,但更需要耐心地倾听孩子的想法。倾听意味着避免打断孩子的话、集中精力于交流的过程。为了便于做到这一点,沟通最好在安静的地方进行,排除可能使人分心的干扰。如果你正忙于做晚饭或看喜欢的电视节目,要做到认真倾听是很困难的。做一个耐心的倾听者能使你了解孩子的问题和观点,有助于澄清事实,避免对孩子的误解。经常倾听孩子的声音,你会发现,尽管你没有对孩子提出许多要求和建议,你的孩子却更善于向你提出问题了。这是因为,善于倾听的父母才有可能成为孩子的知心朋友。
3.要创造机会交谈
与孩子沟通需要有恰当的机会。青少年不喜欢预约式的谈话。你想谈的时候,他们可能没有兴趣;只有他们想谈的时候,沟通才有可能顺利进行。有些父母可能喜欢在晚饭桌上或睡前时间与孩子谈话,有些父母则常常利用一起散步或郊游的时间与孩子交流。不管选择什么时间,我们都要知道,最佳的沟通一般都是在共同的活动中进行的。切忌不要总是试图在临时想起的、不固定的时间里与孩子进行沟通,那样做的结果只能是失败。
4.讨论相互间的差异
父母与孩子之间往往在观念和意见上存在差异。比如,父母认为孩子应该在晚上9点以前回家,而进入青少年时期的孩子则认为自己已经长大了,可以晚一点回家。如果不能有效地处理这种差异,沟通就难免失效。父母应当认识到,这些差异实际上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机会,以便重新思考原有的教养方式和限制措施,与孩子一起商议和制定新的制度,从而帮助孩子发展有用的社会技能。由于青少年对事物的认识辨别能力以及考虑各种可能性或观点的能力不断增强,这种商议是有可能的、也是有益的。如果相互间的差异比较大,一时难以协调,父母也不必着急上火,最好平静而坚定地告诉孩子你对他的关心和期望,耐心地进行解释,从而使差异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而不至于演变成一场冲突。
5.避免过度反应
对孩子言行的反应过于激烈往往导致争吵,使交谈无法继续。为了使交流保持友好的气氛,父母绝对不要带着焦虑和情绪与孩子沟通;同时,为了体现尊重,避免引起反感,父母在提问题时,最好以商量的、平和的语气进行,如“你这样做是怎么想的?”“让我们谈谈好吗?”父母要努力成为孩子愿意倾吐秘密的对象,成为对孩子的事情感兴趣的人。只有这样,孩子才乐意向他们敞开心灵。比如,你的孩子告诉你,晚上他和伙伴们一起去抓蜜蜂了,如果你表现得根本不感兴趣,孩子以后就不会喜欢再对你说什么了。父母要认识到,孩子最希望得到父母的肯定、鼓励和奖赏。如果孩子和父母谈话时受到批评,他会感到自己的坦率得到的不是奖励而是惩罚,这将伤害他继续与父母直接交流的积极性。
6.讨论对孩子们来说重要的事情
孩子们生活在不同于成人的另一个世界之中。有些事情对父母来说并不重要,甚至令人烦恼;但对孩子们来说就不同了,那可能是意义重大的事。父母不必假装对孩子们的事情感兴趣,但是必须对他们的感情和观点表示尊重。因此,经常与孩子讨论他们的事情是必要的。
7.沟通时持亲切、尊重的态度
现代的青少年崇尚个性,喜欢自我表现,追逐新鲜事物。因此,他们说话做事时常令人难以接受。但无论孩子给你的刺激有多大,作为父母,你最好保持平静。在与孩子说话时,你所表现出的尊重和自我控制最终有一天会出现在孩子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在与孩子交谈的时候,如何说话与说什么同样重要,简单命令式的、挖苦讽刺式的、情绪发泄式的话语只会伤害孩子的感情,而于事无补。父母要学会以尊重的态度、平静的语气对孩子说话,因为,即使一个不到10岁的孩子也能轻易地区别不同的态度、情绪和语调。
(责任编辑 黄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