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丽珍
[摘要]自主学习是一种在教师指导下的半独立性的学习,能有效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自主学习生物,以“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为例对学生进行分层分班教学,分析探讨了在同老师、同教材及同学案的引领下学生的自主学习效果。
[关键词]自主学习 有效性学案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02-0121
自主学习,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具有主体意识和元认知能力,发挥自主性和创造性的一种学习过程或学习方式。笔者及备课组同仁认为自主学习理念很好,为此结合我校学生的特点,以学案的形式引领学生自主学习,效果良好。
一、案例呈现
以下为我们备课组制作的其中一个案例:“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自主学习学案。
复习:染色体、DNA、基因、脱氧核苷酸之间的关系。
现代遗传学观点: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而性状又是由蛋白质体现的,也就是说蛋白质是由基因控制合成的。但是基因(DNA)在细胞核中,而蛋白质的合成是在细胞质的核糖体上进行的。那么,在细胞核中的基因如何控制在细胞质中的蛋白质的合成呢?
通过科学实验发现:原来在DNA和蛋白质之间,有一种中间物质(RNA)充当信使。那为什么RNA适于做DNA的信使呢?
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利用教材中的图解,通过观察、思考、归纳获得知识。3分钟后以表格的形式比较两者之间的异同点,完成下列例题。
例题:组成人的核酸的碱基和核苷酸各共有()。
A.5、5B.5、8C.8、5D.4、4
DNA的遗传信息又是怎样传给mRNA的呢?带着以下问题阅读课文,了解转录的过程,并完成练习册的基础填空题。DNA的两条链都能转录吗?DNA链需要完全解开吗?对照书本上的图来讲解转录的过程,以表格形式与复制进行对比,进一步掌握知识要点。
课后思考:转录得到的RNA仍是碱基序列,不是蛋白质。那么,RNA上的碱基序列如何变成蛋白质中氨基酸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呢?
反馈练习:做练习册中的练习。
二、结果与分析
这份学案是在备课组的全体成员共同讨论研究后制作出来的,倡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安排的各个环节衔接紧凑,设问严谨,鼓励学生探究、讨论。根据教材所要解决的重点知识设计问题,让学生在阅读教材时围绕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使学生大脑处于积极思维的亢奋状态中。并且精心安排了小结,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对比能力。应该说这份学案考虑得比较全面,设计也合理。
但结果是笔者所任教的10班和11班两个重点班的学生能够顺利解答学案中的问题,并且能准确地讲述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过程,对于反馈练习还能正确并地讲出解题思路;17班学生也能完成学案中的问题,但少部分学生不能讲述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过程;而9班仅仅有少数学生能够正确回答出答案,全班没有学生能够准确清晰地讲出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过程。
三、反思与对策
同样的老师、同样的教材用同样的学案引领学生自主学习,为什么9班的掌握情况和其他班差得那么远呢?为什么我们备课组所做的其他学案在9班引领学生自主学习时效果都不太理想,而在10班和11班效果就很好?分析原因可能跟班情有关,在普通班中9班学生的基础最差,并且学习习惯不好、学习积极性也不高。通过跟学生交流谈心发现,并非所有的学生都愿意为自己的学习负主要责任,这里有态度、动机的原因,也有个性特征的原因。所以自主学习的理念虽好,但并不一定适用于所有学生,尤其是像“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这样有难度的内容,在普通班中更不适用。
对此,我们备课组经过讨论后得出对策:分班而教。
10班、11班(重点班):进行“自主-拓展式”教学,导向积极的思考与探索,大部分内容由学生来完成。教师做适当的补充与拓展,促使学生多思考并联系实践。
17班(中层班):进行“自主-传授式”教学,学生阅读思考的时间增多,自主完成大部分内容。教师对重要知识点深入讲解,并增加前后知识的联系,引导学生建构知识网络。
9班(普通班):运用“掌握知识策略”,教师给予明确的学习目标,注重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典型例题讲解并配有适量的课堂训练,在简单的内容上尝试让学生自主学习。另外,我尝试把赏识性评价介入到课堂教学中来,注重对个体发展独特性的认可,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经过半个学期的尝试之后,重点班出现了一批尖子生,在区统考中囊括了前5名,平均分也位居前茅;中层班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大大增加,甚至在广东省生物联赛中有中层班学生获得一等奖;普通班学生经过训练之后,学习习惯与态度大有改观,在统考中平均分与中层班距离缩小,学生更自信了,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可见,采用分层分班教学,效果很好!
(责任编辑黄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