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富林 王昌苏
[摘要]文章从心理学的角度简单介绍了学生解题过程中的信息获取与处理过程,并结合例题探讨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条件结论信息陷阱命题逆命题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02-0078
考试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信息获得和处理的过程。不论是获得信息,还是处理信息都需要一定的能力,都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其心理过程就是大脑接受试题信息(文字、图表、数字、字母、符号、模型等)的刺激,并做出相应的反应。为了说明方便,不妨将这一复杂的心理过程分解为两个子过程:一个是大脑受信息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的过程;二是大脑对相应刺激做出反应的过程,即信息获得和信息处理的过程。我们知道在考试过程中,“获得信息”的器官一般是眼,为什么考生都有眼,而获得信息的能力又千差万别呢?为什么获得同样信息,而有的考生又不能解决问题呢?如果一个考生,看到什么而不能想到相应的知识内容,或者是无法从试卷中快速获得有用信息,那么这一道题就无法解答。因此,研究和探索学生在考试中如何才能做到“看到什么,就想到相应的知识或对应的方法措施”,本文结合实例进行分析探讨。
一、看到“条件”想到“结论”
从物理学角度来分析,看到“什么”往往是指“条件”或“结论”。如看到“漂浮”,想到“浮力等于重力”;看到“物距变大”,想到 “像距变小、屏幕上的像变小”;看到“穿过线圈磁通量变化”或“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想到“线圈”或“部分导体”中产生感应电流。其心理活动过程如图1所示。
图1
生的学习情况。有一次,我们让学生在课堂上小组讨论解决一道题。课堂结束后,大家都说懂了。晚上,我为了检查效果复印了几张一模一样的题目,抽调了02班的韦兆明、黄宝刚、王永珠同学及01班的班琛俏、覃世美同学,结果除了王永珠同学,其他人都做得出来。从结果来看,讨论成效还可以。
2.培养骨干,锻炼学生。学习小组的组长们都能到很好的锻炼,表现都很出色。如02班的董秋怡家住县城,利用周末时间为小组搜集了高二实验题,并且打印出来,小组统一研究。董秋怡可以说是为小组尽心尽力。02班的黄钰钰讲解耐心,团结组员,曾经成功带领小组勇夺第一,具有很强的集体荣誉感。01班的黄江昆,克服组长压力,为小组学习制定合理方案(引入骨干廖宏亮、分派潘光程负责黄烨翔学习),带领小组取得重大进步。具体的例子还有很多,一切的一切都体现着小组长们的成长。
3.制度有效,发展空间大。开展学习小组以来,同学们成绩普遍提高、学习热情高。长期处于垫底的02班奇迹般的进步了两个名次,低迷的01班再次成为魁首,并且后发力十足。一切都显示,建立物理学习小组可行且有效的。现在都讲究效率,而高效课堂又是我们的追求。比如做两道题的效果和做一道题的效果一样,那就做一道题;如果做两道题的效果和不做一样,那干脆不要做。在高一上学期,我们所教班级成果与现在类似。但是却是在大量作业轰炸之下取得的。教师累,学生依赖性大,可持续性不佳,后来的低迷就是证据。而现在,学习小组的建立让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得到锻炼,可谓一举两得。
四、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1.出题层次性问题。学生们普遍认为班级作业、组内作业偏难,不能分层出题,针对性不强。普遍的建议是,组员也参与出题,或增加出题人选。增加选择题、实验题的作业,减小大题难度,或是难易结合出题。
2.组员的调动问题。当初组员分配不合理,造成组间实力悬殊。在弱组失落时,没有及时指导,让学生情绪低落,影响学习。
3.组长、教师的态度问题。组员希望组长多耐心些。同时希望教师多参与学生讨论,例如旁听指导、对组长进行培训等。
4.交流时间和机会不够。许多学生希望有特别的交流课,同学之们可以相互讨论,解决作业,并且增加组间的交流。
参考文献
[美]大卫·W·约翰逊,罗杰·T·约翰逊,爱迪斯·约翰逊,贺路伯著.粟芳,[美]杰斯沃德译.合作性学习ABC[M].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06.
(特约编辑安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