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俯仰古今中体会深情

2015-05-30 06:07詹丹丹
无线音乐·教育前沿 2015年1期
关键词:教学体会教学案例

詹丹丹

摘 要:今昔巨变 黍离之悲。在朗诵充分的前提下,学习词作的最突出的表现手法。了解词人写什么,怎么写,抓意象,品意境,明情感,深切的感受词人的“黍离之悲”。

关键词:教学体会;对比学习;教学案例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5)01-138-02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诵词作,学习对比、衬托等表现手法。

2.抓意象,品意境,明情感。

教学重难点:

1.对比扬州今昔的变化,深刻体会黍离之悲。

2.学生自主鉴赏优美词句,全面把握词作在炼字、修辞、情感方面的特色。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扬州是一座物华天宝、人灵地杰的历史文化名城,许多文人都留下了关于扬州的名篇佳句,有南朝“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有“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不仅写出了扬州的繁华与富庶,而且写出了扬州的美丽风光。而在公元1176年,年轻的词人姜夔在扬州也停下了他的脚步,他在扬州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让我们带着好奇走进他的名篇《扬州慢》,去体会他的深思与悲情吧。

二、整体感知

(一)读序言

1、熟读小序,找出作者的创作信息,体会作者的黍离之悲。

明确:创作背景 时间 南宋丙申冬至日

地点 维扬

创作原因 感慨今昔

2、找出能总括景物描写环境的句子?

明确:四顾萧条

3、总结:作者到了如今的扬州城,昔日的繁华早已随风而逝,词人心中怆然悲伤,把心中的万千感慨都谱写进了《扬州慢》,这种感慨与悲伤被千岩老人称为“黍离之悲”。“黍离之悲” 表示的是家国残破之痛、昔盛今衰的感伤之情。

(二)读词作,感受词之情感。

1、齐读

2、范读 解题,《扬州慢》慢词,吐字宜缓慢。教师诵读指导,语调的轻重缓急及情感的融合

3、再读 注意抑扬顿挫的韵味与感慨今昔的伤感

总结:情感是神,韵味是形,掌握好它们,诵读才能灵动感人。

(三)进入文本,感受词之深情。

1、参照注释,说说千岩老人的评价对吗?你是否也能感受到黍离之悲?

这种悲情是通过什么手法表现出来的?

明确:对比、衬托

展示:今日之扬州 空城 春风十里

昔日之扬州 名都 荠麦青青

总结:今昔对比更是以昔来衬今,昔日扬州越繁华,今日扬州的残破更令人难忘和痛惜。

2、词人在下阙继续深化着这种今昔对比,有和扬州关系密切的诗人杜牧,代表性的景二十四桥及著名的花芍药,请大家找出他们的今昔之变。

明确:杜牧:昔 杜郎俊赏 豆蔻词工

今 重到须惊 难赋深情

总结:即使晚唐那个那么有才情,那么风流倜傥的杜牧,穿越的如今的扬州,看见如此萧条之景,必也是哀叹不已,深情难述了吧。

二十四桥:昔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美人美景

今 波心荡,冷月无声 清冷寂寞

芍药: 昔 甲天下 游人之盛 热闹繁华

今 年年知为谁生 冷清凄凉

总结:词人从今昔的对比中,想象了昔日的繁华富庶、热闹惊艳之景,而在今日的扬州城却只能看到满眼的疮痍、满眼的残败,叫词人如何不痛惜,如何不在如此的今昔对比中发出昔盛今衰、国破失土之痛,黍离之悲实乃悲戚得黯淡、无声、呜咽无语吧。

(四)细读文本,分小组鉴赏其词作中的句子,在抓意象的基础上,再细品作者的情感之伤,用美丽的语言表达出与《扬州慢》的心灵碰撞。

例:

1组: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十几年前扬州经过金兵铁蹄蹂躏之后,如今是满目疮痍了。战争的残痕,到处可见,满城的“废池乔木”都不愿再回忆昔日的惨烈的战祸。特别是“犹”字,程度之深。這里用了拟人的写法。侧面描写了战争的残酷。废池、乔木是没有知觉的东西,词人将它们人格化,意即它们目击了战争的恐怖、敌人的凶残,种种景象仍然留在它们心中;它们“犹厌言兵”,更何况当地的人民呢?这样写,深刻地反映了人民对侵略战争的极端痛恨。对扬州人民的痛苦表示同情。

2组:“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黄昏时分,清冷而悠然的清号角之声,打破了黄昏的沉寂,空荡荡的城中寒意弥漫。这是用音响来衬托寂静。“清角吹寒”四字,“寒”字下得很妙,寒意本来是天气给人的触觉感受,但作者不言天寒,而说“吹寒”,把角声的凄清与天气联系在一起,似乎是角声把寒意散布在这座空城里。听觉所闻是清角悲吟,触觉所感是寒气逼人,再联系视觉所见的 “荠麦青青”与“废池乔木”这一切交织在一起,一切景物在空间上来说都统一在这“空城”里,“都在”二宇,使一切景物联系在一起,来突出词人对往昔的怀念与如今的扬州触眼所望的惨不忍睹的哀伤之情,“黍离”之请真乃令人哀伤不已也。

3组: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原来的二十四桥在明月的照耀下,游人极盛,笑语盈耳,还有美女吹箫唱歌,月儿见此光景也陶醉了吧,它也跟着人们一起欢笑。可是现在呢?“二十四桥仍在”,而歌声笑语却听不到了,甚至连月儿也没有声息了,只是沉浸在冷冰冰的湖水中,随波荡漾。如此冷落凄凉的景象,怎能不令人伤怀呢?词人站在清冷的湖水边,触目所及,心也会由黯淡变成无语了吧,此处情景交融,流露出“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的无限伤痛之情。以昔时“二十四桥明月夜”的乐景,反衬今日“波心荡、冷月无声”的哀情。

4组: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桥边的红药,原来是名满天下、名满江南的,拿娇红艳丽的花朵曾吸引了多少人来驻足观赏而如今想那冬去春回,来日红药花开,又有谁来欣赏它呢?花开依旧,人事已非,名都已成空城,更兼国难未息,还有谁来赏花采摘呢?词人乐景写哀情,借此曲折地表现出劫后扬州人民的凄苦生活情况,以及自己感时伤乱的情怀。把伤今怀古之情推向高潮。也给读者留下深沉的思考和回味以景作结;委婉含蓄,当春天来临,看到的不是红杏枝头春意闹的盎然生机,不是万紫千红总是春的姹紫嫣红,而是无限春愁无限恨。

总结:词人由对昔日扬州的兴盛之景来衬托今日所看的扬州的凄凄之情,物不随人迁,情却不得不随事迁,我们感受到了姜夔对扬州的一片痴痴之情及蕴含其中的对物是人非、国家衰败的哀哀之情,不得不发出国破家何在,物是人已非的深深咏叹,就让我们和姜夔一起缅怀那段刻骨铭心的令人沉痛的历史吧。

猜你喜欢
教学体会教学案例
工科院校《概率统计》课程的几点教学体会
教学案例的内涵及其应用意义
关于职业教育的一点教学体会
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教学改革体会
讲究识字方法,提高识字效率
充分整合教材资源 优化历史课堂教学
小学数学课堂导入技巧及案例分析
反转课堂模式与数学教学案例
促进初中化学定量观建构的教学案例
对口单招高三数学后期复习的“点滴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