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威扬 李多
摘 要:考察大学生的压力知觉、心理弹性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为提高大学生的生活满意度提供参考建议。采用问卷法,对207名大学生进行压力知觉问卷、心理弹性问卷和生活满意度问卷的测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在压力知觉、心理弹性上均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压力知觉与心理弹性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压力知觉与生活满意度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心理弹性与生活满意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可见,压力知觉是生活满意度的重要相关因素,通过提升大学生的心理弹性水平,减少压力感,可提高个体的生活满意度。
关键词:压力知觉;心理弹性;生活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C9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01-0117-02
近年来,压力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在心理学研究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我国学者杨廷忠将压力知觉定义为生活中的不利因素和各种刺激事件对人在心理上所构成的威胁或困惑,表现为身心不适和紧张,代表了个体的一种失控和紧张状态。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压力知觉与生活满意度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Matheny等人研究表明当个体知觉压力较大时通常无法很好地处理压力情境所引起的问题,引起生活满意度水平下降;张云喜以幼儿教师为研究对象,指出生活满意度对幼儿教师的知觉压力水平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尽管压力会给人们带来抑郁、虑焦等一系列心理问题,但在同一压力事件中个体感知到的程度不同,对个体产生的影响也不同,这其中既有社会原因,也有个人心理原因,心理弹性可能在压力知觉与生活满意度之间起着重要的作用。心理弹性是个体在面临压力事件时恢复和保持适应性行为的能力,Friborg的研究结果表明心理弹性较强的个体可以知觉到更少的心理痛苦或压力困惑。因此,本研究将心理弹性引入到大学生压力知觉、生活满意度的关系研究中,进一步揭示压力知觉与生活满意度之间的关系,为大学生健康教育工作者有針对性地教育大学生正确感知压力、对待压力提供理论依据,为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提高当代大学生生活满意度提供科学指导。
一、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采取随机抽样方法选取黑龙江省某高校的大学本科生250名作为调查对象,共回收有效问卷207份,回收率为82%,其中无效问卷7份。
(二)测量工具
1.压力知觉量表(CPSS)。采用杨廷忠教授修订的中文版压力知觉量表,该量表共14个题目,包括紧张感和失控感两个因子,采用从“从来没有”到“很多”5级计分。分数越高代表感知到的压力越大。
2.心理弹性量表。采用Block和Kreman编制的心理弹性量表,该量表共有14个项目,采用4点计分方式。1分表示“根本不适用”,2分表示“少许适用”,3分表示“有些适用”,4分表示“非常适用”。全部得分越高,表示心理弹性越高,心理弹性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α=0.803。
3.生活满意度量表(SWLS)。采用Dinner、Emmons和Larsen等人(1985)编制的生活满意度量表,该量表使用的是七点计分法,得分越高,说明其生命满意度越高。SWLS总共包括五个项目题,对被试的要求是将其对实际生活的满意程度以及与理想生活的接近程度进行评定。
(三)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20.0进行统计分析,采用描述性分析、T检验和相关分析方法。
二、结果
(一)大学生压力知觉状况
女生在压力知觉总分、失控感维度中得分均比男生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二)大学生心理弹性状况
男生在心理弹性总分上显著高于女生(P<0.05),女生在社交能力维度得分上显著高于男生(P<0.01),见表2。
(三)大学生生活满意度状况
大学生非独生子女的生活满意度总分高于独生子女,城市学生的生活满意度总分显著高于乡镇学生,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四)压力知觉、心理弹性与生活满意度的相关分析
对大学生压力知觉、心理弹性与生活满意度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压力知觉的两个维度与心理弹性三个维度中,除紧张感与组织风格无显著相关关系外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压力知觉两维度与生活满意度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心理弹性三个维度均与生活满意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见表3。
三、讨论
本研究发现,大学生在压力知觉和失控感维度中存在性别差异,女生的压力知觉总分和失控感维度得分均显著高于男生,认知心理学、生理心理学研究中均已证实男女在情感体验方面存在着差异,女生对于压力事件的情绪体验更加敏感,女生在面对压力事件时更容易体验到压力和负性情绪,在面对压力和情绪变化时更加感觉无法掌控。大学生在心理弹性上也存在性别差异,男生的心理弹性要显著高于女生,但女生在社交能力维度却显著高于男生。基于此结论,从社会对男女性别的要求分析,女生更倾向于柔弱,而男生要坚强独立,可以比女生承担更大的压力。女生处理事物和人际关系时要较男生细致,可以做到思前想后、合理安排,另外女生的言语表达能力要高于男生,所以可能更好地与人沟通。大学生在生活满意度方面,非独生子女的生活满意度显著高于独生子女,城市学生的生活满意度显著高于乡镇学生。乡镇的学生离开家乡到城市求学,生活、学习环境都有了很大的改变,需要重新适应环境,离开家人的同时需要建构新的人际关系,而且城市学生较乡镇学生在物质条件方面更加优越。
本研究表明,压力知觉与生活满意度显著负相关,无论是紧张感还是失控感均会引起个体生活满意度降低。心理弹性与压力知觉也是显著负相关关系,且心理弹性三维度均与压力知觉的失控感维度显著负相关。失控感是对自己能够成功解决问题的评估,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为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个体的自我效能感越低,对自己解决问题越不自信,失控感程度便越高;同样,个体的社交能力越差,导致个体在解决问题时越不自信,也会引起个体的失控感。心理弹性与生活满意度是显著正相关关系,这说明拥有高自我效能、社交能力和组织风格的个体更易于产生积极情绪体验,从而提高个体的生活满意度水平。综上所述,在关注当代大学生生活满意度问题时,应该以减少大学生压力感为切入点,通过压力调节,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沟通能力,提高心理弹性。一方面,学校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开展减压训练、自信心训练、人际沟通训练、团队合作训练等不同内容和形式的心理辅导。另一方面,学生个体也应利用假期等课外时间参加更多的社会实践活动,提升对情绪的控制能力,丰富社会经验;通过提升个体的自我效能感、社交能力和培养积极的组织风格,改善学生自己的心理弹性情况,提升自己遇到压力后的恢复能力,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提高大学生的生活满意度水平。
参考文献:
[1]杨廷忠.社会转型中城市居民心理压力的流行病学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3,24(9):760-764.
[2]Cohen S,Kamarc T,Mermelstein R.A global measure of perceived stress[J].Journal of Healthand Social Behavior,1983,
24: 385 -396.
[3]Rutter M. Resilience Reconsidered: Conceptual consideratio
ns,empirical findings,and policy implications[M]. In: J P Shonroff ,S J Meisels (Eds.),Handbook of Early Childhood
Interventi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0:651- 682.
[4]Masten A. S. Ordinary magic: resilience processes in develo
pment[J]. American Psychologist,2001,56:227-238.
[5]Rice VH. Handbook of stress,coping,and health: Implicati-
ons for nursing research,theory,and practice. London: SAGE,2000.
[6]胡夏娟.大學生压力知觉、复原力与心理幸福感的关系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09:37-41.
[7]朱玉梅.大学生压力知觉、心理弹性及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
[8]朱激文,康莉.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弹性调查报告[J].早期教育,2012 (6) .
[9]杨艳玲.大学生生活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J]. 科技创新导报,2008,6(16):189-190.
[10]王金霞.中学生一般生活满意度与家庭因素的关系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5,3(4) .
[11]陈姝羽.大学生学业压力、心理弹性及生活满意度的关系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3:27-29.
[12]张云喜. 幼儿教师生活满意度、应对方式与知觉压力关系的研究[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 (5).
[13]江红艳,余祖伟,陈晓曦. “蚁族”群体知觉压力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希望的调节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1 (9).
[14]张超,青少年压力知觉、孤独感和抑郁情绪的关系研究[D].曲阜: 曲阜师范大学,2011:8
[15]张兴贵,何立国,等.青少年学生生活满意度的结构和量表编制[J].心理科学,2004(5).
[16]董泽松,张大昀. 536 名少数民族留守儿童心理弹性与生活满意度关系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3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