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鹏 吴崇宇
摘要:2013年,我国商品进出口贸易总额首次突破4万亿美元,成为全球最大贸易国。然而,随着人口年龄结构的改变,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增长速度减缓,“人口红利”正在消失。本文综合考虑了劳动生产率,单位劳动成本等因素,通过对我国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实际平均工资进行描述性统计,并与27个OECD主要国家2002年至2012年平均工资数据做比较分析,报告了我国劳动力成本比较优势的现状,及其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为了更直观地分析劳动力成本上涨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作者引入可比净出口指数、他国单位劳动成本与我国单位劳动成本差额两项指标,对其进行相关性检验。通过分析,得出目前劳动力成本上涨对我国出口整体比较优势影响有限的结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实现我国对外贸易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劳动力成本;对外贸易;实际工资;可比净出口指数;单位劳动成本差额
中图分类号: G5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378(2015)01-0091-05
DOI:10.3969/j.issn.1005-6378.2015.01.018
2013年是我国对外贸易发展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我国商品进出口贸易总额首次突破4万亿美元这一历史性关口,达到4.16万亿美元,取代美国成为全球最大贸易国,这不仅展示了我国近年来贸易发展的成果,而且强化了各界对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关注。
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无论是我国经济处于改革开放初期,还是加速发展阶段,乃至于当前的提质增效阶段,对外贸易一直发挥着重要的引领和带动作用,为我国经济发展奠定良好的外部基础。学界通常以对外贸易依存度这一指标衡量一国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本文根据国家统计局颁布的统计数据,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1978年至2013年)的对外贸易依存度进行了测算(图1)。从图1中我们不难看出,一方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大幅提升,在2006年达到峰值63.3%;另一方面,对外贸易依存度指标存在明显的波动性特征,在亚洲金融危机、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期间,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显著下滑,但仍保持较高水平。
图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
长期以来,各界普遍认为廉价的劳动力成本是推动我国对外贸易迅速增长、支撑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并将上述观点概括为“人口红利”理论[1]。根据这一理论,廉价劳动力的供给源于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带来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量转移,这使得一定时期内我国劳动力需求的增长伴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几乎”无限的供给,工资可以长期地维持在一个较低水平,保持较低工资水平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迅速崛起,使得我国对外贸易中的商品和服务呈现明显的价格优势,确保我国出口得以快速、大幅增长。
在上述理论共识的大背景下,近年来,尤其是
我国局部出现“民工荒”现象之后,不少学者提出随着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劳动年龄人口的增长速度逐渐减缓,“人口红利”正在逐渐消失,我国劳动力成本呈现明显上升趋势[2];另外,一些学者认为生活资料价格的上涨和教育成本的攀升也是助推我国劳动力成本上涨的重要原因[3]。基于上述判断,一些学者甚至提出,由于成本上升异常快速,中国作为世界制造业中心的地位已经开始丧失,而已经或即将被印度和越南等国家取代[4]。
当前,我国劳动力成本上涨真实情况如何,其对于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影响有多大,如何积极应对劳動力成本上涨这一长期趋势,改善我国对外贸易形势,这些问题都是直接关系到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关键性课题,本文将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系统阐述。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1期一、宏观视角下的我国劳动力
成本上涨现象作为研究的背景,本文首先对近年来劳动力成本上涨现象进行客观、系统分析。关于劳动力成本上涨的报道近年来不断见诸于报刊、电视新闻报道之中,以“用工荒”、“涨薪潮”为集中表现。但是这种微观报道只能直观地使我们形成感性认识,在宏观视角下,基于统计数字对我国劳动力成本上涨现象进行分析,是我们客观、科学地认识该问题的基础。
首先,本文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绘制了1978年至2012年我国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走势图(图2),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剔除通货膨胀因素)水平进行一个概括性描述。从图2中我们不难看出,我国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实际工资一直处于上涨态势,尤其是1998年之后,我国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实际工资呈现接近和超过两位数的增长(2012年除外),我国工资水平上涨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
为了对我国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实际平均工资水平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本文收集了27个OECD主要国家①2002年之后②的平均工资数据,与我国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实际平均工资水平进行比较。通过比较我们不难看出,2002年至2012年的11年间,我国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实际工资增长了275%,显著高于27个OECD主要国家的增幅(实际平均工资的增幅位于5%至150%)。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截止2012年,我国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实际平均工资水平仍显著低于27个OECD主要国家,仅为美国的14%,日本的11%,韩国的29%。为了突出当前与未来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的潜在竞争对手的比较,本文进一步分析了部分非OECD国家实际平均工资水平(详见表1),一方面南非、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目前实际平均工资明显高于中国,但增长速度较慢;另一方面俄罗斯、乌克兰等等发展中国家目前实际平均工资略低于中国,但增长速度明显高于中国,本文可以认为一定时期内,上述国家不会构成对中国明显的劳动力成本优势。更为重要的是,考虑到我国当前庞大的劳动力供给规模,即使部分发展中国家较我国形成明显的劳动力成本优势,但是由于其劳动力供给能力十分有限,很难大规模地承接我国因劳动力上涨而出现的大规模产业国际转移。
图2我国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
注: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实际平均工资是通过对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名义平均工资进行了以1978年为基期的价格平减得到。
表1 部分非OECD国家与我国的实际平均
2882.72注:本文将各国平均名义工资水平以2000年为基期进行了价格平减,进而得到平均实际工资。为了便于比较,本文以当年汇率均值为准算标准将平均实际工资折算为美元计价。
①本文选择27个OECD主要国家作为比较对象,一是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取性,二是上述27个OECD主要国家基本涵盖了世界主要的出口国家,其出口总额近20年来一直维持在世界出口总额的60%至70%,非常具有代表性。
②本文选择2002年时间起点,一是考虑到2011年底我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二是考虑到2002年开始,我国逐步走出了通货紧缩的阴影,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上文仅就我国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实际平均工资进行了国际比较,为了精确地衡量和比较劳动力成本,本文进一步借鉴国际劳工组织(ILO)的观点——研究劳动力成本的优势,不仅要看劳动力成本的绝对数额,还要考虑劳动生产率,单位劳动成本( ULC)是更为精确反映一个产业或国家的劳动成本优势的指标。单位劳动成本不仅考虑了工资水平,而且考虑了劳动效率,其定义是平均劳动报酬对劳动生产率的比值。基于此,本文进一步地将实际工资水平的比较研究拓展至单位劳动成本的国际比较。通过比较,我们可以看出,考虑到劳动生产率因素,2002年至2012年的11年间,我国单位劳动成本增长了28.9%,增速在27个OECD主要国家中属于中等水平,而且就2012年的水平来看,我国单位劳动成本仅仅高于匈牙利、波兰、斯洛伐克三国,较其他发达国家的仍有明显差距(仅为美国的40%,日本的17%,韩国的67%)。
据此,我们可以做出判断,虽然近年来我国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实际工资和单位劳动成本均保持快速上涨态势,但就与世界主要出口国家的比较来看,我国的廉价劳动力成本优势仍然比较明显,短期内不可能迅速消失。
二、我国对外贸易的出口结构调整
面对劳动力成本将长期上涨的事实,近年来,在政府的引领与鼓励下,我国企业以产业结构调整为核心,积极从经济全球化生产营销链条的低端走向高端,外贸出口结构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从出口结构来看,我国对外贸易出口逐渐摆脱了对于轻工产品和纺织品等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依赖,从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导,转入以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为主导的新的发展阶段,并不断发挥着服务贸易的带动作用,高耗能、高污染、资源型两高一资产品出口的持续下降。2013年,我国出口商品中,纺织品、服装、箱包、鞋类、玩具、家具、塑料制品等7大类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4 618.4亿美元,占商品出口总值的20.9%,较2008年下降了0.8个百分点;同时,出口商品中被视为典型的资本密集型商品的机电产品出口额达1.27万亿美元,占商品出口总值的57.3%,与2008年水平基本持平;而被视为技术密集型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为5581.93亿美元,占商品出口总值的29.9%,较2008年提升了0.8个百分点。另外,2013年我国服务贸易占贸易总额(包括服务贸易和商品贸易)的8.7%, 服务贸易在我国对外贸易中逐步展露头角。
从贸易方式上来看,2013年,我国产业链长、增值率较高的一般贸易出口额为10875.3亿美元,占我国商品出口额的49.2%,较2008年提升了2.8个百分点;加工贸易进出口额为8608.2亿美元,占我国商品出口额的39.0%,较2008年下降了8.3個百分点。另外,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和梯度转移的逐步推进,主要表现为从加工装备为主的低附加值环节向研发设计、创立品牌等产业链的高端环节延伸,从委托来料加工为主向自营进料加工为主转变。
从出口空间分布来看,为应对东部沿海地区企业包括劳动力成本在内的生产成本的日益上涨,我国积极推进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在中西部地区有序承接产业转移的基础上,在全国范围内优化产业分工格局。这一变化也深刻地体现在我国出口贸易空间布局之中。表2显示,对于劳动力供求日趋紧张,劳动成本显著提高的东部地区,其出口规模占全国比重虽然仍占据绝对优势,但从发展趋势来看,其比重呈现明显的下降态势。相反,作为传统的劳动力输出地,中西部地区的劳动供求矛盾相对缓和,劳动力成本上涨速度也相对较慢,作为产业布局调整的成果,近年来中西部地区的出口规模逐步提升,尤其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这一趋势愈加明显。
表2我国商品出口的空间布局(单位:%)
三、我国劳动力成本上涨对出口的影响
为了判断我国对外贸易领域的结构调整措施是否取得实效,接下来,本文具体分析在一系列结构调整措施的背景下,劳动力成本上涨对于我国对外贸易出口的负面影响力。
研究劳动成本上涨对于我国对外贸易出口的影响,我们首先分析伴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上涨,我国外贸出口商品价格整体走势。图3给出了2002年至今2012年我国出口商品价格指数走势(以2002年价格为基期100点),从中我们可以发现,2002年至2012年,我国外贸出口商品价格上涨了43.1%,考虑到汇率因素,我国外贸出口商品价格上涨了9.2%,这一涨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消同期我国单位劳动成本28.9%的增幅。
图3我国出口商品价格指数
在研究了对外贸易出口商品价格变动趋势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分析在劳动力成本上涨背景下的我国出口商品规模。2013年,我国商品贸易出口2.21万亿美元,较2002年增长578.8%,年均增速15.8%;服务贸易出口2105.9亿美元,较2002年增长534.5%,年均增速15.0%。从整个国际市场来看,2002年我国商品贸易出口额仅占世界市场总额的4.9%,2012年这一比例提升至12.1%。2002年,我国服务贸易出口额占世界市场比重仅为2.5%,2012年这一比重达到4.4%。可以说无论是商品贸易还是服务贸易,近年来,我国出口规模均呈现出超过国际平均水平的高速增长态势,占世界市场比重不断提升,劳动力成本上涨对我国对外贸易出口规模影响有限。
为了更加直观的分析劳动力成本上涨对于出口的影响,本文引入两个统计指标分别表示劳动力成本比较优势以及我国产品出口竞争力,并绘制散点图。首先,本文引入可比净出口指数(Normalized Trade Balance, NTB)指标表示我国商品贸易出口竞争力,具体地,NBT=X-M/X+M,即我国对某国商品净出口与两国间商品进出口总额比重。另外,本文引入他国单位劳动成本与我国单位劳动成本差额作为表示两国单位劳动成本差异指标。从理论上来说,将可比净出口指数作为y轴指标,将他国单位劳动成本与我国单位劳动成本差额作为x轴指标,绘制散点图,如果劳动力成本优势是我国商品出口依赖的主要比较优势,那么散点图主要呈现斜率为正的右上方走势;相反,如果散点图没有呈现上述规律,那么可以推断,劳动力成本优势并不是我国商品出口依赖的主要的比较优势。依据上述理论,本文采用上文提到的27个OECD主要国家与我国的可比净出口指数和单位劳动成本差额绘制散点图(图4)。从图4我们不难看出,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前(2002年至2007年),除个别国家外(如荷兰)上述两个指标散点图呈现一定程度的右上方走势;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2008年至2012年),上述两个指标散点图的右上方走势基本消失,散点图呈现出比较均匀的分布特征。可以说,在我国劳动力成本上升过程中,我国商品贸易出口对于劳动力价格优势的依赖逐步降低,换言之劳动力成本上涨对我国出口整体比较优势的影响有限。
2002年至2007年2008年至2012年
图4我国单位劳动力成本差异与商品贸易出口竞争力
四、结论与建议
通过一系列横向与纵向的比较分析,本文可以得出以下几个结论。第一,无论从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实际工资还是从单位劳动成本指标来看,我国劳动力成本上涨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且这一上涨趋势将长期持续。第二,虽然当前和今后很长时间,我国不得不面臨劳动力成本的快速上涨,但是就与世界主要出口国家的比较来看,我国的廉价劳动力成本优势仍然比较明显,短期内不可能迅速消失,这为我国积极应对劳动力成本上涨赢得了宝贵的时间。第三,从近年来我国出口结构调整的具体措施及成效来看,目前我国应对劳动力成本上涨问题的态度是积极的、措施是有效的,这突出表现为近年来我国出口价格、规模与劳动力成本的同步增长,我国商品贸易出口对于劳动力价格优势的依赖逐步降低,劳动力成本上涨对我国出口整体比较优势的影响有限。
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本文对未来在劳动力成本上涨背景下,如何将我国对外贸易进一步引入良性、健康、可持续发展轨道,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应对劳动力成本上涨,调整出口结构是关键,而未来发展服务贸易应成为我国外贸出口结构升级的新目标。从规模上来看,目前我国已经成为商品贸易进出口第一大国,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在商品贸易领域的比较优势和发展潜力充分释放,在国际经济形势日益复杂、贸易保护手段不断翻新、出口贸易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未来我国巩固并进一步提升商品贸易世界市场份额的难度进一步加大。相反,我国服务贸易方兴未艾,2012年其出口占世界市场份额仅为4.4%,位居世界第五,这一比例尚不足2002年我国商品贸易出口占世界市场的份额,我国服务贸易在国际市场的发展空间巨大。同时,2012 年我国服务贸易出口占出口贸易总额(包括服务贸易和商品贸易)的比重仅为8.5%,而同期世界平均水平为19.1%,这说明我国服务贸易与商品贸易的出口结构尚不合理,仍需大力推动服务贸易出口。最为重要的是,服务贸易多数为旅游、通信、金融、咨询等高附加值、低能源消耗、低环境污染的产业,符合我国产业调整目标,是我国对外贸易出口逐步迈向国际产业链高端的重要通道。
另外,应对劳动力成本上涨,提升劳动者素质和人力资本是根本,未来我国应实现工资与劳动效率的同步上涨。正如上文所言,单位劳动力成本是劳动成本较为准确的衡量指标,由工资水平和劳动生产率共同决定。以往我国廉价劳动力成本优势表现为较低工资和较低劳动效率的组合,未来在工资不断上涨的背景下,如果劳动生产率和人力资本存量实现同步上涨,那么我国很可能形成以较高工资和较高劳动效率组合为表现的新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实现上述目标,政府不仅需要加大投入,提高劳动者受教育水平,尤其是重视职业技术教育和职业培训的发展,而且需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确保劳动者的基本权益和合理诉求得以实现。另外,政府要积极引导我国东、中、西产业转移和承接,降低劳动者务工迁徙的物质费用和心理成本,最大限度地发挥劳动者的潜质和能动性。
最后,应对劳动力成本上涨,需要转变观念,强化充分利用国、际国内的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的意识和能力。在我国劳动力成本不断上涨的过程中,弱化我国商品贸易出口对于劳动力价格优势的依赖仅仅是我国对外贸易战略发展布局中的部分内容和阶段性目标,从根本上讲,我国对外开放要实现充分利用国际、国内的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合理配置资源,提升经济发展质量的目标。“十二五”规划中已经前瞻性地提出,对外开放战略要适应我国对外开放由出口和吸收外资为主转向进口和出口、吸收外资和对外投资并重的新形势,这预示着当前和未来吸引外资、实现贸易顺差不再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唯一目标,要重视进口对经济结构调整的作用,积极加快“走出去”战略步伐,在综合平衡中形成应对劳动力成本上涨、优化我国对外贸易格局的新思路和新措施。
[参考文献]
[1]王丰.人口红利真的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J].人口研究,2007(6):76-83.
[2]蔡防.劳动力成本提高条件下如何保持竞争力[J].开放导报,2007(1):26-32.
[3]廖骏.我国劳动力成本上升分析——以制造业为例[J].中国劳动,2007(3):25-27.
[4]PARTNERS, ALIX. A lix Partners Introduces New Outsourcing Tool That Determines“Best-Cost Countries”[EB/OL]. http: //www. marketwire. com /press-release /Alixpartners-991044. html.
【责任编辑侯翠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