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4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6378(2015)01-0155-02
DOI:10.3969/j.issn.1005-6378.2015.01.032
思想政治工作是為实现一定的政治目标而对特定对象所实施的意识形态和政治思想、文化的目的性影响[1]。严格来说,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对象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一是本校教职工,一是在校大学生。比较上述两大群体,可以发现:相较于本校教职工,对在校大学生实施思想政治工作难度更大、任务更艰巨,但实施效果的持久性和影响力也更强。本文拟以学生为导向,针对大学生的“研究型”思想政治工作开展讨论。
一、学生导向视野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内涵
学生导向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以学生为对象,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社会实践活动、课余学习和研究等方式来实施的价值观教育过程。它主要包括对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共产主义理想和人生观教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道德教育、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等[2]。这一工作要实现两个目标,最终提高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在学习上,要实现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最终塑形和定性;第二,在生活上,要让大学生能够感知人生、了解社会、洞悉世界、树立理想。
学生导向视野下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其核心是学生,主体是学生,最终的目标指向也是学生,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辅导员和各级政工人员就无事可做,完全沦为旁观者。相反,他们的作用极其重要,只是定位由传统的实施者调整为引导者,真正地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思想启迪者”。而研究型的工作模式也并非要颠覆传统的工作模式,它是对传统的补充与发展:规避传统模式的弊端,结合现时代的特点,利用新技术和新方法来让学生自己感知和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需要注意的是,这一工作模式的关键是“引导”,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相关人员一定要遵循循循善诱的原则,以“导”为主,既不能放手不管,任凭学生自己去空想、瞎想,甚至是胡思乱想,也不能过多地干预学生,将成人的观念强加于他们。
二、学生导向视野下研究型
思想政治工作的路径 “灌输型”的单向传达教学,这一传统渠道以“灌输型”的单向传达教学为主,这一方式有着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在以往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起到了主要作用。但是,在媒体发达、学生自主意识增强的现时代,单靠课堂上的简单概念灌输和说教是难以达到工作目标的,这一方式已经明显不能满足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
在这种情况下,以学生自我学习为主,以研究而非灌输作为习得主要方式的“研究型”思想政治工作方案被提上日程。“研究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渠道是以学生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以社会现实为主题的一种强调自主意识和习得经验[3]的思想政治工作方式,它培养的是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既能够充分发挥高校各级组织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优势,又能及时回应社会上出现的各种新情况。需要注意的是,“研究型”模式不是对传统“灌输型”工作模式的否定和颠覆,相反,它是传统模式的发展与革新,是一种有益的补充。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研究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对“单向传达”教学模式的修正和变革,目的是改变“单向传达”教学中学生主动性发挥不足,加强课堂教学的互动性。教师将教学的重点由知识点的“灌输”转向解决问题的“启发式学习”和“自主性研究”,减少学生以机械记忆的方法来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状况[4],将知识的被动接收转变为主动吸收。
在“研究型”思想政治工作中,课堂教学时少用或不用“灌输式”的授课方式,而采取“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思考,然后讨论,得出结论,理论联系实际,使书本上的“死知识”变得“活起来”。众所周知,思想政治理论课相对于专业
收稿日期:2014-12-16
课程而言是比较晦涩而枯燥的,很多政治理论又涉及经典著作,对一些学生,尤其是理工科背景的学生来讲,有一定难度。如果长期按照这种模式教学,难以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反而加重学生的负担,从而引起他们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反感与排斥。“研究型”课堂教学通过先提问,设置教学情境,让学生能够带着问题去学,带着问题去研究,然后在教师的授课过程中积极思考。所以,“研究型”课堂教学其实就是一种情境式的“解答”教学。
研究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还应当注重实践活动。实践活动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参与到教学过程之中的一个重要手段和环节,它的实质是一种师生间关于课程学习的互动,其实现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例如,采用学生微讲座、分组讨论和调研报告等实践形式[5],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采取实地暑期调研、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兄弟学校交流访问等方式。不论何种方式,都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将课堂所学的知识与社会相联系,达到寓学于用,致知于行的目标。例如,实地暑期调研可以让一些生活在农村的学生根据教师所布置的题目,调查当地的一些“红色”故事、“红色”遗迹、“红色”人物,用自己的亲身体验和经历来加深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认知;再比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这一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将课本上的场景通过参观活动复原自己的知识[6],巩固所学到的一些常识和理论,寓教于行,在实践中感受精神的力量,达到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
(二)社会实践、课余学习和研究
研究型思想政治工作的另一个主要渠道是社会实践、课余学习和研究,这个渠道以往的工作方法是以学生为中心,以辅导员为责任人,以各级政工人员为主体来开展相关工作,这种方法的效率较高,容易控制和操纵,但持久性差,而且效果多是临时性,难以对学生产生长久且深远的影响。要改变这一现象,应当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自己的实践活动中去认知、去感受、去学习,辅导员和各级政工人员主要发挥引导和解疑答惑的作用。
某些高校在长期的实践中,发展出一整套思政工作的课余学习与辅助项目,主要有校园文化建设、网络平台、科研实践项目、学生就业创业实习演练、各类高校专业性技能大赛,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校园文化建设和网络平台。
一些具有悠久历史的学校,校园中随处可见雕塑、碑廊、文化历史名人的雕刻,这些人文景观很多都有着极富教育意义的故事,体现出爱国主义、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展示着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具有的勤劳、善良、勇敢、正义、开拓进取等宝贵的精神品质,这些都是绝好的思想政治工作素材。如河北农业大学以“太行山道路展览馆”为核心,“两馆一廊一园一批校外基地”为载体,校内校外、室内室外相结合,展室、教育、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形式,形成了学校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思想政治教育基地,成为学校构建特色校园文化、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培育学生全面发展的独特载体[7]。每一位河北农业大学的大一新生都会在入学教育时参观这些人文景观,聆听它们背后所隐藏的故事,感受人文的力量和思想的激荡。河北农业大学的校园文化已经成为塑造在校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一种重要手段和方法,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相互配合,相得益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当今时代,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和学习不可分离的一部分,特别是微博、论坛和交互工具的出现使得“自媒体”的力量超越任何一種传统媒体,因此,高校相关部门应当善用网络,使其成为高校实施思想政治工作的有利助手与实效工具。河北农业大学充分利用校园网络的优势,建设了一批网络平台,如学校官方网站、官方微博、网络学习平台和论坛,让在校学生拥有一个发言和对话的平台,学校则通过这些网络平台来监控校园舆情和学生的总体状况,做到了实时掌控,及早化解学生中的不良情绪,适当满足他们所提出的合理诉求,与学生建立一种良性互动。网络的主体是学生,但是管制权力在校方,而这一权力是隐性而非显性,学生的排斥和反感程度没有那么强烈。可以说,这种利用网络平台来实施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达到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界。
[参考文献]
[1]周益锋.试论社会转型时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49-50.
[2]汤力峰,赵昕丽.网络舆情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应对[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7(4):64-65.
[3]梁继峰.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政治观在纵向维度上的变化轨迹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6):89-90.
[4]靳诺.开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J].求是,2004(9):55-56.
[5]武宇清,王余丁.高校危机管理预警系统研究初探[J].中国高教研究,2007(5):66-67.
[6]阮财斌.浅议高校转型期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挑战与对策[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术版,2012(5):18-19.
[7]王俊刚,闻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3(4):62-63.
【责任编辑王雅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