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上如何让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2015-05-30 20:45杨金龙
新课程·小学 2015年10期
关键词:闰土邱少云桂林山水

杨金龙

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应该是让学生带着问题跃跃欲试地走进课堂,又带着新问题愁眉紧锁地走出课堂。在课的伊始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尤为重要,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在“疑”这一环节上下功夫,引导学生提出最有价值的问题,使学生在整节课的学习过程中处于一种困惑、探究的学习状态,让学生解决自己最想知道的问题成为学习的内动力。

根据小学语文课的内容和类型来看,可以有如下提问题的方法:

一、针对课题直接质疑

例如,《万年牢》这篇课文就可以根据课题直接质疑,什么是万年牢?为什么叫万年牢?

二、抓住课题的题眼质疑

例如,《桂林山水甲天下》这篇课文就可以质疑:甲天下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的山有什么特点?桂林的水有什么特点?

三、抓住文中的重點词句来质疑

例如,《中彩那天》这篇课文中母亲的话:“一个人活得诚实、讲信用,就等于拥有了一大笔财富。”这是文中的中心句,可以提问:为什么母亲说诚实、讲信用就等于拥有了一大笔财富?

四、根据文章结构质疑

例如,学习《桂林山水甲天下》一文,第一段中“桂林山水甲天下”和最后一句“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是什么关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五、根据文章的写作顺序质疑

例如,学习《天山》一文,因为这是一篇游记,学生会提问:“这篇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游览天山的?”

六、对比中质疑

例如,阅读《故乡》时,课文中写少年时的闰土外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见人很怕羞,只是不怕“我”,而且心里很高兴。跟“我”讲话无拘无束,滔滔不绝。中年时的闰土外貌已与少年时大不相同:先前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见到“我”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与往日的滔滔不绝完全不同——“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地叫道:‘老爷……”少年与中年的闰土简直判若两人。就可提出以下问题:二十年前的闰土和二十年后的闰土有什么不同?这变化表现在哪儿?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七、寻找因果关系质疑

在学习《桂花雨》一课时,文中有这样一个句子“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学生发现一个不解的现象:“浸”字一般表示把东西放在水里,而村子怎么会浸在桂花香里呢?经老师和同学的集体解疑,明白了:盛开了的桂花香气浓郁(这是“因”),村子里处处都能闻到桂花的香气,村子就像浸浴在香气里面(这是“果”)。

八、发现矛盾中质疑

在学习《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中,课文第二小节说“我们趴在地上必须纹丝不动,咳嗽一声或者蜷一下腿,都可能被敌人发觉。”第五小节又说“我忽然闻到一股浓重的棉布焦味,扭头一看,哎呀啊!火烧到邱少云身上了!”前面说必须“纹丝不动”,后面怎么能“扭转头一看”,从这一矛盾中可以质疑:这样做会不会被敌人发现昵?他发现火烧到邱少云身上了,为什么不扑灭?

九、从标点符号上质疑

例如,学习《夜莺的歌声》一课,学生质疑:他注意数着一声一声的鸟叫:“一,二,三,四……”文中的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起到什么作用?

十、从写作手法上质疑

例如,学习《尊严》一课,文中有几处对年轻人外貌、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学生可以提问:对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猜你喜欢
闰土邱少云桂林山水
桂林山水桂林人
秀甲天下之桂林山水
云的天庭,从不惧火
——电影《邱少云》观后
邱少云和他守望的城
烈火中永生
——献给邱少云
桂林山水里:那千年不灭的漓江渔火
轻轻松松聊汉语——桂林山水甲天下
关于《故乡》的闰土人物形象分析
鲁迅作品善良人物的形象分析
《故乡》的呐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