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博 王莹 张国锋
【摘 要】 目的 观察纳络酮加亚低温方法在治疗临床上众多早期的高血压并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及其效果。方法 抽取我院在2013年8月—2014年6月收治的124例早期高血压并脑出血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成甲乙两组各62例,分别给予其单纯纳络酮药物治疗与纳络酮加亚低温治疗,进而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 通过2周的有效治疗,两组患者的神经缺损功能的评分均有所降低,且乙组改善情况更为明显(P<0.05),治疗总有效率为87.97%,同甲组的64.52%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同时,治疗2周后,两组的出血量均有所降低,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的水肿量同治疗前相比,均显著减轻,且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纳络酮加亚低温治疗可有有效减少临床众多高血压并脑出血患者的水肿量,并进一步改善其神经功能的缺损情况,效果较显著,值得大力推广。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纳络酮;亚低温
【中图分类号】 R743.2 【文献标识码】 A
脑出血亦称脑溢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的动脉、毛细血管或静脉破裂而引起的出血,占全部脑卒中的20%?30%。本病好发于50-65岁,男女发病率相近。脑出血后血肿周围存在着一个组织损伤和水肿进行性加重的区域,该区域内脑组织发生着复杂的病理变化,严重影响脑出血患者病情程度及预后。我们选取我院在2013年8月—2014年6月收治的124例早期高血压并脑出血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观察对象,以具体探讨纳洛酮加亚低温法在治疗该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并作如下分析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抽取我院在2013年8月—2014年6月收治的124例早期高血压并脑出血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观察对象,男78例,女46例,患者年龄均在33-80岁间,平均年龄是(48±3)岁,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均经过神经系统的检查与头部的CT检查被临床确诊是脑出血。所有患者均有明显的高血压史,并未患有严重的肝肾功能障碍与心力衰竭等疾病,在入院时血压值在141-220/91-120mmHg之间,平均的血压为178/105mmHg,而体温均在36.4℃-37.9℃之间,血肿的大小均在34-76ml之间,其中,42例患者意识较清楚,30例患者有嗜睡倾向,25例昏睡患者,27例昏迷患者。随机将所有患者分成甲乙两组各62例,且两组患者在年龄、血压与意识状态、出血量等资料上无比较差异,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均给予其常规检查,并根据患者实际出血量与病情的发展情况给予其必要的手术治疗,并于手术之后,严密檢测患者的颅内压,有效控制其血压,使其颅内压得到明显降低,同时给予其营养脑细胞与水电解质维持平衡、感染预防等各项常规治疗[1]。而后,甲组患者在常规治疗上给予其纳络酮药物治疗(北京凯英生物技术有效公司产出,批号为20080102),将4mg的纳络酮与500ml的生理盐水相融合,给予患者静脉滴注,1次/d,两组治疗2周,并于患者用药期间严密观察其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2];而乙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再给予其亚低温治疗,即借助HGT-200电子冰毯降温机联合肌松与镇静等药物对患者进行降温处理,引导患者借助呼吸机来自主呼吸,并动态监测患者的脑灌注压与颅内压,使其肛温始终维持在33-35℃间,连续治疗4d[3]。
1.3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1995年第四届的“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关于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的相关评分标准对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进行评分,倘若患者功能的缺损评分降低了90%以上且病残度为0级,则为基本痊愈,若功能的缺损评分降低在46%-90%间病残度是1-3级,则为显著进步[4];若功能的缺损分降低在18%-45%间,则为进步,若功能的缺损分降低在17%以下,则为无变化,若功能的缺损分增加超过18%,则为恶化[5]。同时,有效观察并记录患者在治疗前后的脑出血与脑水肿量,并进行对比分析。
1.4 统计学分析 选用SPSS13.0软件对研究数据展开有效分析,而治疗前后相关数据用t值检验,若比较结果P<0.05,则代表两组间的比较有显著的差异,且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通过2周的有效治疗,两组患者的神经缺损功能的评分均有所降低,同治疗前相比有显著差异,且治疗后,乙组改善情况更为明显(P<0.05),治疗总有效率为87.97%,同甲组的64.52%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表1)。同时,通过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出血量与水肿量进行分析对比发现,治疗前两组比较无差异,而治疗2周后,两组的出血量均有所降低,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的水肿量同治疗前相比,均显著减轻,且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表2)。
3 讨论
在临床上,高血压并脑出血,指的就是非外伤型的脑实质内出血情况,属于临床上一种比较多见的脑血管急症,有着较高的死亡率与病死率,主要表现为颅内血肿以及在血肿周边出现缺血与水肿情况,而缺血与水肿又是造成患者出现神经功能缺损的一个重要原因,可以说,颅高压、脑水肿与脑疝是脑出血急性期的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6,7]。为此,在病症早期,采取措施来有效控制该类患者的脑水肿、降低其颅高压,同时预防其脑疝的产生,是有效降低该病症病死率的主要手段。目前,在临床上,主要采用的是降低颅内压、脑保护治疗与脑代谢改善以及外科手术等传统方法给予这类患者有效治疗,虽取得了一定疗效,然而脑出血的致残率与病死率还是比较高[8]。为此,有研究发现,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患者降温处理,可明显降低患者血肿周边缺血区的脑代谢,减少耗氧量,从而更加有利于患者脑细胞功能的有效恢复,从而减轻脑水肿。
如今,在临床上,通过亚低温治疗来减轻患者的脑水肿量,并使之颅内压得到明显降低,以发挥出脑保护的功效,已经被临床实践研究所证实,而该治疗法对脑出血保护与治疗机制主要表现在:①降低患者脑代谢率与脑耗氧量,同时减少乳酸的大量堆积,并通过对血脑屏障进行保护来适当缓解脑组织出现的氧化应激反应,从而减少脑水肿量[9];②通过减轻钙离子的内流来阻断钙对患者神经造成的毒性损害,并通过减少对患者脑细胞结构中蛋白的破坏来促进结构和功能的早期恢复[10];③通过抑制内源性的毒性物质对患者脑细胞造成的损害来有效避免细胞的凋亡。同时,亚低温还能通过减少机体血红蛋白外流而有效缓解由于血红蛋白的相关降解产物所诱发的神经损害与脑水肿,并有效调节患者脑出血之后血浆神经降压素与内皮素等的浓度,从而发挥出显著的脑保护功效[11]。
而纳络酮作为一种羟二氢吗啡酮衍生物,有着解除呼吸抑制的功效,可帮助患者早期苏醒,有利于增强患者的心肌收缩力,有效改善患者组织内血液的灌注,抑制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大量分泌,故常被应用于早期的高血压并脑出血患者的治疗中,效果较显著[12]。因此,在本次研究中,乙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均被给予了纳络酮+亚低温的联合治疗,效果同仅仅采用纳络酮治疗的甲组患者相比较,有着显著的差异,患者的脑水肿量得到明显的减轻,且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也得到显著的改善。由此可见,纳络酮加亚低温治疗可有有效减轻高血压并脑出血患者的水肿量,并进一步改善其神经功能的缺损情况,效果较显著,值得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 孙秀芹,董西刚,于光芝,等.不同剂量的纳络酮治疗早期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2):1,3.
[2] 沈礼芹,蒋金泉,郭建杰,等.持续颅内压监测和纳络酮应用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的影响[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1,17(1):54-56.
[3] 邵道良.纳络酮辅助治疗早期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14,6(10):157-158.
[4] 宋阳.不同剂量纳络酮辅助治疗早期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14,22(9):149-150.
[5] 钟有安,肖开敏,钟良,等.早期强化降压联合亚低温治疗对脑出血患者术后影响的评估[J].中國临床新医学,2013,6(5):423-425.
[6] 杨玉梅,贺丽,赵晓,等.早期强化降压联合亚低温治疗对脑出血患者术后再出血和预后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8):100-101.
[7] 李华.亚低温疗法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早期C反应蛋白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113-114.
[8] 覃宗华,成庆辉,潘国斌,等.亚低温配合常规治疗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早期炎症反应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2,9(9):154-155.
[9] 王晓,陶志宇,肖龙坡,刘建红.亚低温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凝血、纤溶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1,14(02):167-170.
[10] 肖雅娟,王晓蓉.局部亚低温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研究[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0,42(11):1320-1322.
[11] 马红琴,赵秀琴,赵伟锋.局部亚低温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0,5(26):90.
[12] 王进,周长文.亚低温联合大剂量纳洛酮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J].西南军医,2010,12(05):836-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