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友荣
摘 要:在我国,由于环境因素与地理因素的影响,很多地区的经济发展都呈现出一种两极分化的差距,伴随这种差距而来的是对于教育培养投入力度的偏差和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在很多较为偏远的山区中,教育资源都是相当匮乏的。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长期实行,适龄教育的学生数量大量减少,这也将催生出人们对子女培养的格外重视与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求,使得山区各类办学机构面临着生源流失,几人一班或微型办学成为现如今多数山区小学教育的主要办学形式,自然复式班教学也就自然而然成为了山区小学班教学的主要课堂教学形式。
关键词:山区;教育教学现状;解决措施
面对越来越灵活多变的新课程改革与社会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转型,我国的山区小学和山区小学教师有很多关于转型发展上的无奈。提及山区小学小班教学与管理,很多教师都有着对各种困难的切身体会。工作环境的艰苦、教学设备条件的简陋及日常教学工作的繁重都让他们为之苦恼,而地处偏远、信息闭塞、研修空白、生源流失、隔代家教、社会评价的偏见等客观因素更是让他们对我国山区教育事业的未来思虑万千。小班教学直接授课时间相对较少,在山区又缺少学前教育的支撑,使得课堂教学组织管理难度变大,这些问题又进一步增添了乡村教师的苦恼与无奈。笔者连续两年参加“小学中老年教师基础知识暨新课程能力提升培训”,对山区小学教育教学的感触颇多。
一、山区小学教育的现状
1.生源萎缩严重
我国很多的山区地带都是人口稀少的小型村落,随着生态移民的发展,适龄教育的儿童数量本来就相对较少,而伴随着农民外出打工带走子女,条件较为优越的家庭转校至邻近城区学校,使得留下来的学生数量进一步减少。面对人数稀少年龄段却存在跨度的孩子,教师很难开展统一的教学任务,一名教师承担多年级的教学任务的现象稀松平常,山区小学课程设置单一更是常见。
2.课程开设不齐
由于山区很多小学的教学规模偏小且生源量少,且年级分层多,教师工作量大,因此除了语文、数学这种较为核心的课程设置外,对于其他学科课程的开展教师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同时,因为在山区教学任职的教师往往都是全年全勤服务于学校,这就让他们很难再通过教研和教学交流、远程学习、校本培训等方式来提升自己。如今,留在山区小学教学的很多教师基本都是年龄偏大的人群,且大多都是由当年民办教师转正而来,教育知识基础本就相对薄弱,加之信息闭塞,缺少与外界必要的交流研讨,这些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法、课堂技能还都停留在很多年前的老式教育模式之上,很难与现如今纷繁变化的教育形式相接轨。
3.办学條件简陋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山区教育投入的不断重视,过去简陋的教学环境有了很大的改观,各类教学资源也都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但同时伴随而来的诸如管理水平落后、教育质量欠缺等问题也更加凸显。另外,虽然所有山区小学教学都配备了“农远模式三硬件设备”,但是由于设备质量问题和长期损耗,加之教师和技术人员缺乏,损坏设备得不到及时的维护,就让很多教师根本没法长期利用这些较为先进的教学资源,到头来学校除了仅有的一点教科书外,其他教学资源基本上依旧处于空白状态。而缺乏客观、科学、全面、公正的教师资格考核机制同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对于山区教学的参与积极性。教育主管部门在考核教育教学质量时,将城市、山区这两类不在同一发展水平上的教育环境硬性按照同一指标执行,没有为山区办学体系着想,没有尝试着为山区建立一套适合其自身发展水平的山区小学复式班教学发展的考评机制。再有,山区小学教学点与一些城镇中心学校相比人数少、规模小,在学校管理上,很多教育行政和中心学校也由于各种原因往往“抓大放小”,忽略对山区教学点的教学管理,使得在管理上出现缺失。当然,山区小学同样也因为教学点学生少、教师少,缺乏教育氛围,而对自身的教育管理和课堂教学实施疏于管理。这重重的问题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山区小学教学点学生的整体学习习惯和综合素质。
二、提高山区小学教学质量的措施
1.构建布局合理的小学教育体系
在山区要做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其难点主要体现在山区小学教学点上。各级相关政府和教育行政机构要认真分析管辖区域内的人口增长与外来人口的集聚趋势,积极协调和指导辖区乡镇落实规划后的教育布局调整政策,对山区小学教学点适当进行撤并。同时从整体上调整区域内山区小学教学点分布布局,探索多元化的山区小学教育体系。
2.建构科学合理的小学教学机制
首先,教育管理上要做到转变传统的教育管理观念和思想。过去的那种“抓大放小”的畸形管理模式已严重背离了当初对于山区小学教育管理的初衷。因为现如今山区有将近七成以上的孩子,其低年级启蒙类教育都是在山区小学的教学点中的复式班里完成的,这和过去那种单班实施1至3年级启蒙教育的管理手段显然有所不同。以往,教学评估和教学检查的工作可以把重点放在中心学校和高年级,但现在这种错误的想法必须转变。从教育的长远角度而言,关注孩子的未来成长远比关注孩子的当下结果重要的多。
其次,学校领导也要尽快转变老旧的观念。学校领导要从根本思想上改变以往那种将升学率作为衡量教育质量标准的错误观念,在山区小学教学教学中不但要重视对于语文、数学等传统教学科目的管理,更要对音乐、体育、美术、学生思想与健康等学科的教学加以重视;既要保证知识的传授,还要重视能力的培养;既要重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更要重视发挥学生的自主作用,使每个学生在低年级启蒙教育中都能够培养出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
3.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以往那种只以语文、数学单单两科成绩来衡量小班教学质量的做法是片面且有失公正的。在实施素质教育的当下,应该以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为主体思想,并尝试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为努力方向,制订出综合性的各学科成绩评估方案。根据实际的学科特点,可尝试性地将课程分为必考科目和考查科目。必考科目采取乡(镇)统一考核的方式,每学期举行期中、期末两次考试来对必考科目进行考核(如语文、数学)。而考查科目还可以分为两种情况来进行考核:第一,乡(镇)中心学校每学期期末,组织学片教研组教师对所辖复式学校进行抽查(如美术、音乐);第二,学校自评,学校可结合平时的活动、学生的成绩进行综合评定(如思想品德、体育)。
参考文献:
[1]胡来宝.农村山区村小教学点教育的现状及出路——村小教学点教师培训调研及思考[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1(11):11-13.
[2]刘贤君.山区小学复式教育教学探微——以鄂西北房县青峰镇楼房小学为例[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2(11):43.
[3]侯佛钢,张振改.山区低年级教学点师资建设政策工具的优化选择[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15(10):5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