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用”理念下语文课堂练习与作业设计策略探究

2015-05-30 10:48:04窦建荣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15年10期
关键词:伯牙课堂练习文本

窦建荣

【摘 要】 目前在小学生语文课堂练习与家庭作业中存在着实效性、吸引力、创造性、合理的设计等缺乏的问题。本文主要从以下五方面阐述课堂练习与作业设计的策略:1. 依托文本,树立语用意识;2. 分清学段,实现能级递进;3. 聚焦课堂,体现语用训练;4. 放眼课外,促进多向融合;5. 走进生活,兼顾趣味、语用。

【关 键 词】 语用;作业设计;课堂练习;策略

新课标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生导师曹文轩教授也曾指出:“目前的语文教育现状实际已经暴露了这几年人文教育力量过于强大和工具性教育相对薄弱的缺陷……这实际上是语文忽视工具性导致学生语言能力不足的表现。”

以上两段文字均体现了“语文教学的‘本然,其实就是言语应用,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必须定位在‘语用上。”而科学、合理、有效的作业是培养言语运用能力,提高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一、解读“语用”理念下课堂练习与作业设计策略

“语用”即“语言文字的运用”,是指能在一定的语境中正确、合理、恰当地进行表达,并将已学过的字、词、句、篇等内容,根据语境的需要加以规范、恰当、个性地运用。按我个人理解,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说,一方面,深入理解、体味文本中作者运用语言文字的恰当、精妙、高明。另一方面,学习文本中语言文字的描写,进行汲取吸收,为自己所用。

“语用”理念下课堂练习与作业设计策略是指在“语用”理念指导下,指导学生掌握语言知识,发展言语表达能力,引导学生在一定的语境中正确、合理、恰当地运用语言文字,对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而运用的教学活动程序、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媒体等因素的选择和确定的策略。

二、“语用”理念下课堂练习与作业设计的目标设定

1. 明晰“语文教学到底教什么”。通过策略建构,努力实现由教学中重语形、语义向重语用转变,并以此为线索或主题指导语文教学,让教学有的放矢。

2. 明晰语言文字运用的根本任务是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形成语文能力培养的训练体系,让文本解读式的课堂转向语言学习型课堂,内容分析式课堂转向策略指导式课堂。

3. 构建实现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作业设计体系。通过优化与创新课堂练习与作业设计,转变机械、枯燥、重复的作业形式,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使不同层次的学生体验到作业的乐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不断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

三、“语用”理念下课堂练习与作业设计策略的探究

(一)依托文本,树立语用意识

“语用”只有依托文本,恰当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才能促进文本言语的“增值”, 才能促进学生言语能力的提升。牢固树立语用意识,就会发现文本中有许多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的范本。

【题例】 教授《伯牙绝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一文,出示例句: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伯牙鼓琴,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请想象:伯牙的琴声还会描绘哪些自然景物?钟子期又是如何称赞的?

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钟子期曰:“___________!”

伯牙鼓琴,志在清风,钟子期曰:“___________!”

伯牙鼓琴,志在____,钟子期曰:“___________!”

这个练习的设计既考查了学生词语的积累,又考查了仿词、仿句的能力,同时也考查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运用与感悟。

(二)分清学段,实现能级递进

“语用”以“语言能力发展”为主线,以语言能力点为主题,以“能级递进”为序列,将语文学习总目标具体落实到各个年级、各个单元中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各学段中,积累是丰富学生语言材料的重要手段,这不仅是语言的储存,更是文化的积淀。把这些散见在教材的、不成体系的成语、谚语、名言、古诗等语言材料进行归类整理,关注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在读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联想、延伸、拓展、有效整合,将孤立的语言材料整合成灵动的语言材料,这有助于学生对语言材料的有效记忆。

【题例一】 古诗句填空并运用。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首古诗都是送别诗,都反映了_______________。临近毕业,我们也可用诗句与同学话别,如:_______________,天下谁人不识君;又如: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___。

(三)聚焦课堂,体现语用训练

课堂是语用教学的主阵地,每节课都应努力实现由教学中重语形、语义向重语用转变,并以此为线索或主题指导语文教学,让教学有的放矢。

【题例】 以《北京的春节》(人教版六年级下册)一课为例。课前导入:“你们的春节是在哪里过的,有哪些有趣的习俗?说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吧。”七嘴八舌中,五花八门的春节习俗竞相登场。“假如写一封信给某人说说你过春节的情况,你该如何写呢?”口头和书面的表达正是语言运用的过程,而书面表达难度更大,学生有些踌躇了。“那么,我们就走进《北京的春节》,看看北京的春节有哪些习俗,老舍先生是怎样写的呢?”目标明确了,学生投入到积极的学习状态中,逐步进入“感知—积累—揣摩—运用”,从文本走向“语用”的环节。

(四)放眼课外,促进多向融合

课堂固然重要,课外也不容忽略,只有放眼课外,才能更有效地实现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通过优化与创新作业设计,转变过去那种机械、枯燥、重复的作业形式,使不同层次的学生体验到作业的乐趣,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不断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

【题例一】 仍以《北京的春节》为例。下课时,我布置了以下作业:1. 到街边、商铺、小区搜集五副春联;2. 收集各地春节习俗;3. 搜集与春节或其他节日有关的诗词;4. 了解有关春节的传说;5. 尝试画一幅年画;6. 将你家乡或认为有趣的春节习俗下来。前五项作业任选一项,第六项必做。

【题例二】 在教授《七律长征》(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时,出示长征示意图,并适时插入相关战斗故事——“飞夺泸定桥”“巧渡金沙江”,有机地将历史知识融入诗词教学。

(五)走进生活,兼顾趣味、语用

“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应尽可能去反映生活、表达生活、探究生活、干预生活。”(杨再隋语)因此,作业设计应该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感觉到处处都有语文,而且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良好习惯,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题例】 读下面一段话,选择恰当的成语填空。

①谢天谢地 ②惊天动地

③昏天黑地 ④花天酒地

从前,有一个县官离任时,老百姓送给他一块:“功德匾”,上面写着“四大天地”。县太爷很高兴,很想炫耀自己,就对送行的人说:“我在任多年,并无多大成绩可言,今天你们赐给我功德匾,实在是厚爱。请告知一下‘四大天地的具体内容。”有人回答:“太爷上任呀,( );太爷在任呀,( );太爷办事呀,( );如今离任呀——”众人齐声高呼:“( )!”然后一哄而散。那县官呆如木鸡。

“语用型”教学融“工具性”与“人文性”于一体。“语用型”教学的目的是要帮助他们形成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语用型”教学的基本策略是通过言语实践让学生“亲历”和“历练”。在“语用”理念下探寻语文教学的最佳路径,建构相关的教学策略,对语文教学有一定的开拓性和启发性,势必为进一步探索语文教学规律,创新语文教学实践,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 刘仁增. 让语文回家:刘仁增语用教学新思路[M]. 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9.

[3] 杨再隋. 语文课程的目标 理念 策略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导读[M].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12.

[4] 王建华. 语用学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M]. 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6.

猜你喜欢
伯牙课堂练习文本
小学数学课堂练习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分析
家长(2023年2期)2023-03-14 06:54:44
“双减”背景下提升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效率策略研究
新教育(2022年32期)2022-12-16 15:00:41
伯牙鼓琴
知 音
快乐语文(2020年28期)2021-01-05 02:47:00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高山流水
优化课堂练习,打造高效数学课堂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电子制作(2018年18期)2018-11-14 01:48:06
数学课堂练习优化设计探究
伯牙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