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帝
众所周知,语言是人和人交流的主要途径, 是心与心沟通的重要桥梁。作为传道授业、启迪心智的教师来讲, 语言不仅是一种交际工具, 更应该是一门艺术。教师语言艺术不仅反映了教师的能力和水平,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着一节课的教学效果。巧用语言艺术,能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形象、化枯燥为生动,使学生的思维经常处于一种活跃的状态,让语文课堂锦上添花,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我认为我们很重要的一个教学任务就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并通过语言文字的学习培养高尚的情感,陶冶情操。所以,语文教师更应该较好地掌握被不断丰富、发展、创新的祖国优秀的语言,努力提高自身的语言表达艺术。在教学实践中,本人有一些感受与大家分享。
一、课堂教学的语言要规范化
身为一位中学语文教师,在课堂上的语言力求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的规范化。这样才能正确地传授知识,促进学生的学习。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文化知识。如果教师自己的表达不准确,必然不能表达出蕴含于课文中的情感,有时甚至会引起歧义,造成学生理解的失误或产生新的疑点。因此,无论是分析课文,还是评讲作文,无论是概括主题,还是归纳技巧,都应该一语中的、切中要害,让学生豁然开朗,恰如拨开迷雾见日月。而要做到这点,语文教师必须对所讲的内容有精辟的见解,对知识点有深入的研究。用自己独到的见解和感悟,跟学生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二、要抑扬顿挫、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真挚热烈的情感,优美的旋律,是最容易沟通和激发人们的内心情感的。声音的高低、语速的快慢、语调的抑扬顿挫,都应与教学内容合拍,做到有张有弛、有疏有密,随着表达主旨和情境的变化而变化。对教材中的重点、难点或意味隽永的内容,表达宜缓,以利于学生接受、消化,但也要缓而不松,力避拖沓;对内容浅显和次要的, 表达宜快,甚至不妨跳跃。
声音平板、基本上用一个音调上到底的课,一定会使学生觉得索然无味,甚至会昏昏欲睡,更不用说提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了。即使学生有那么一点点兴趣,也会在这种氛围中消失殆尽。而同样的内容,如果采用不同的语调,使之激情四射,则教与学的效果明显不同。
三、语言要幽默、含蓄
首先自己应该做一个幽默的人,也许是受周星驰风格的影响,也许是天性使然,幽默已经成为了我为人处世的一个心态,一种智慧。上课亦复如是。语言能融洽师生关系,激起学生深厚的学习兴趣,达到“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的教学效果。如在课伊始,可用幽默的语言导入,能开启学生智慧之门。在师生对话中,用句幽默的语言,能催促学生走向生成,幽默的对话无疑为学生创新火花的点燃起着催化的作用,使课堂显得格外精彩,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四、语言要充满爱心
“良语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教育是爱的事业, 爱需要语言的表达,而语文教育更是承载着塑造学生良好品格,陶冶学生高尚情操的任务,所以教师的语言无论什么时候都应该是充满爱的。
语言是语文教师的生命,要使生命充满活力,使语文教学焕发出勃勃生机,语文教师就必须以渊博的学识来丰富自己的语言,以饱满的热情让自己神采飞扬。教师富有高超的语言艺术,学生在课堂上就如坐春风、如饮甘泉,使我们的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最后,让学生随着我们的教学语言展开激情的双翼,在语文的碧海蓝天中自由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