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天佑》教学片段评析

2015-05-30 14:34孙益芳
新课程·小学 2015年10期
关键词:句段詹天佑示意图

孙益芳

教学片段一:学习“勘测线路”部分

1.找“勘测线路”这部分阅读材料,快速浏览、思考:用什么方法学习?

2.学生汇报,师生共同归纳学法:与课本对话,画出令自己感动的句段,细细品读,深深思索,在书旁注上自己的体会。

3.学生用以上学法自行探究,自主对话。

4.学生畅谈感受,相机出示以下句段,指导朗读、理解感悟。

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

(1)指名读。

(2)其余同学与他展开对话。

生1:小明同学,你的普通话真标准,特别是“一点儿”读得真好听,不过我也想给你提个小小的建议,我觉得“精密”一词应读得重些、慢些,稍加强调,更能体现詹天佑精益求精的科学态度。

生2:这句话是詹天佑勉励工作人员的,应该读出语重心长的语气。

小明:谢谢你们的金玉良言,我相信现在我能读得更好了,再让我试试行吗?

(3)在同学们的帮助下,小明声情并茂地读了起来,教室里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4)掀起赛读高潮。

(5)谈感受。

评析:教师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一句“用什么方法学习”激起千层浪,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让学生与文本对话,画出令自己感动的句段。一方面,为后面更加精彩的对话埋下伏笔;另一方面,让学生通过品读佳句,力求感知文本,为语文能力的形成奠定基础。在理解詹天佑的语言和心理活动时注重让学生参与阅读实践,引导他们从读中质疑,读中释疑。努力为学生创设对话氛围,搭设对话舞台。在生生对话中,学生各自表达自己的理解,进行平等的、无偏见的、无权威的交流,并对他人的观点进行发问、评价,这样促进了学生加深或反思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更能体会到詹天佑精益求精的科学态度、爱国情怀及为祖国争气的坚强决心。同时,教师大智若愚,表面让学生为自己纠错,实则调动了学生积极性,也进一步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性。

教学片段二:学习“开凿隧道”部分

1.学生走进文本,无声地读书,读时做到字字入目,句句入心。

2.当一回小小工程师,绘出“开凿隧道”示意图。

3.请一生通过投影展示出自己的示意图,并简单复述图意(附学生画的示意图)。

4.看了这位同学的示意图,你想对他说什么?(教室里小手如林)。

生1:××同学,你能大胆地展示出自己的作品,这很令人佩服,但你的示意图有不妥之处,箭头没有对齐,詹天佑是经过周密计算的呀!

生2:八达岭该是居庸关的3倍长,图上没有反映出来。

生3:居庸关岩层厚,图上没有标示出来。

生4:山顶的泉水往下渗,也该标示出来。

师:你们读书真仔细!

生5:竖井没直,歪了会塌陷的,很危险呀!

生6:应选择山势低的地方开凿竖井,更省时省力。

师:你们能细读课文,还能随文查阅相关的资料,真会学习!

5.播放“开凿隧道”示意图,学生看后,不住地赞扬詹天佑的创新精神。

评析: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儿童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阅读教学从“独白”走向“对话”,正是给了学生一个广阔的阅读发现、研究、探索的舞台。这里,教师让学生当一回“工程师”,绘出“开凿隧道”示意图。这种角色转换所产生的积极效果往往能使学生迅速进入课文情境,通过身临其境从而获得独特的、有創意的感受。这一角色的转换,调起了学生的胃口,学生兴趣盎然。让学生读一读、画一画、评一评,以自己喜欢的形式学习,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对话、自主探究,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通过对他人绘制的示意图的观察分析,体会詹天佑当初开凿隧道的艰难与智慧。教师鼓励学生提不同意见,培养争辩意识。教师的及时鼓励,又点燃了学生的自信心,让课堂对话显得更加轻松。

猜你喜欢
句段詹天佑示意图
詹天佑,“中国铁路之父”
先画示意图再解答问题
黔西南州旅游示意图
精彩句段一
精彩句段二
詹天佑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简介
两张图读懂“青年之声”
32项工程喜获第十一届詹天佑奖
AECOM荣获第十届詹天佑土木工程奖
中缅油气管道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