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玲 杨晓红
【摘要】在大学英语专业《高级英语》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运用语篇分析理论中的宏观分析方法,在“自下而上”阅读模式基础上,采用“自上而下”的模式,针对文章的文化语境、情境语境和主题思想,通过碎片化教学和微课等手段构建合理有效的语篇教学模式。
【关键词】高级英语 语篇教学 模式 语境 主题思想
一、常见的阅读模式
阅读是语言输入和积累的主要来源,是有效发展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重要手段。学生利用语言知识和阅读技巧,从文字材料中获取书面信息;同时,与作者和材料进行交流,从而实现书面交际能力,并培养批评性阅读能力。常见的阅读模式有两种:“自下而上”(bottom-up)模式和“自上而下”(top-down)模式。
1.“自下而上”(bottom-up)阅读模式。“自下而上”模式是传统阅读模式。该模式基于书面文字组成的层级,由最小语言单位,即字符、音素到较大的语言单位,如字、词,上升到最高层次的语言单位,即句子。该模式是通过词汇或语言知识从文字材料中获取信息,“是从部分到整体的解码过程”(秦岩,2001)。它反映了线性信息加工理论对阅读的影响,顺应读者对于语言文字的认识和掌握——字符、音素、字、词、句、语篇的层级,这对于初级阶段的阅读具有指导意义。然而,该模式仅将阅读视为提取文本信息和解码的过程,过度强调字、词、句的学习,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同时,忽略了读者的主动性及其固有知识对阅读的影响,从而削弱了阅读的真正目的和意义。
2.“自上而下”(top-down)阅读模式。“自上而下”阅读模式源于古德曼(K.S.Goodman)。认为,阅读是从整体到部分的过程。读者利用自身固有的知识积极获取信息,因此,该过程也被称为心理语言学的猜谜游戏(psycholinguistic guessing game),即读者在预测(predicting)、取样(sampling)、验证(confirming)和修正(correcting)四个环节不断的循环中步步深入。然而,该模式凸显读者固有百科知识的地位,淡化了对字、词、句适当学习的必要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基础性语言知识和能力的作用,容易使阅读过程如无米之炊,空洞乏力。
综合看来,“自下而上”阅读模式是阅读的基础,而“自上而下”阅读模式则是阅读的发展和升华,属于较高层次的阅读。二者只有相互依存,合理运用,才能相得益彰,共同完成阅读过程,真正实现阅读目标。
二、英语专业学生阅读方式调查
对于大学英语专业三年级学生的阅读方式调查显示,虽然一些学生对于“自上而下”的阅读模式有所耳闻和尝试,但是“词-句-篇”的传统方式依然占主导地位,这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存在较大问题。例如,多数学生在未关注课文题目,甚至不了解课文背景知识、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的情况下,就开始盲目查阅生词,并且误认为,只要词和句的疑问解决了,学习目的就达到了。说明学习重心仍过多定位在语言的细枝末节上,这对于高级阶段的学习远远不够。学生并没有真正调动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低估了头脑中固有知识的作用,忽略了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同时,作为读者和探究者与作者和课文之间的交际和互动几乎为零,其结果犹如一场漫无目标的旅行,一头雾水,疲于应付,必然费时、费力、被动、低效,更谈不上对文章的欣赏与享受。
三、高级英语课程及教材描述
《高级英语》是大学英语专业高年级必修课,教学对象为大学三年级学生,任务是使学生在系统完成基础阶段的相关课程后,进行更加深入、系统的专业技能训练,重点是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因此,教学重心应由语音,语法,句法转移到对语篇的正确理解以及对语言的正确使用。此外,应培养对名篇的分析和鉴赏能力、逻辑思维与独立思考能力,增强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
张汉熙教授主编的《高级英语》(修订本)第一、二册精心选取英美国家英语原文,具有很高的语言和思想价值,题材广泛,体裁多样,是许多高校英语专业倍加推崇的经典教材。
四、语篇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专业高级英语教学中的构建
1.语篇与语篇教学。语篇(discourse)是实际交际中所使用的语言单位。确切地说,语篇是一个语言整体,由一系列连续语段或句子构成,各成分形式上相互衔接,语义上呈连贯之势。语篇还是一种交际行为。因此,语篇阅读过程不仅是解码过程,而且还是认知和参与过程。
语篇分析的出发点和着重点是语言和语言的使用,分为自下而上策略(bottom-up strategy)和自上而下策略(top-down strategy)。前者从最小的篇章成分即小句入手,一步步对篇章解码,后者则从语境的宏观层次对篇章解码。相对于以词汇意义和句子结构为中心的传统模式,高级英语教学应以语篇为基本单位,主要从宏观角度,具体采用“自上而下”模式。
本研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分析文章的文化语境,引入文化背景知识,激活学生头脑中的百科信息,将新信息与已有图式相结合。
第二、分析文章的情境语境,将语篇与语境和作者的交际目的结合起来,形成学生与作者共有的认知语境。
第三、概括语篇的主题思想,从宏观上理解语篇的意义和功能。
2.语境与语篇教学。语境即语言使用的环境。马林诺夫斯基(Malinowski)认为,“话语和环境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语言环境对于理解语言来说必不可少。”在分析语篇时要考虑谈话内容、交际活动参与者、交际渠道等因素,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形成情境语境(context of situation),而作为整个语言系统的社会环境的语境就是文化语境(context of culture)。
由此看出,文化语境和情境语境是语篇教学的重要内容,同属于宏观分析范畴。教师应提前做好功课,将文化语境与情境语境区别开来。具体分解和操作如下:
(1)文化语境——碎片化教学。文化语境是指语篇所产生的社会风俗、宗教文化、政治历史、地理环境、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心理状态等,与文化背景知识大致相同。关于文化背景知识的重要性,胡文仲先生(1994)曾指出,“只学习语言材料,不了解文化背景,犹如只抓住了外壳而不领悟其精神。”文化背景知识因其信息复杂、多样,一直都是高级英语教学中费时、费力的环节。而文化背景知识的教学,实质上属于宏观教学,即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激活学生头脑中的相关百科信息,使其将新信息与已有图式相结合,以激发学生积极探索的学习兴趣,加深对课文理解。
但是,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如果完全在课堂上进行,并由教师操控,不但费时、费力,而且还易将学生置于被动接收信息的地位,达不到预期效果。鉴于此,教师需把握两大原则,一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其相关百科知识,鼓励积极获取新信息;二是将其置于课前的预习和准备环节中,尽量不多占用课堂时间。
如何兼顾以上两大原则,又要省时高效,并且兼顾受众面,是摆在教师面前的问题。当前的时代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也是移动学习的时代,阅读碎片化已经成为一种简单、便捷的学习方式。受此启发,教师可以提前将课文的文化背景知识碎片化,分解成一个个难度适中的任务。这些任务应既有利于激活学生的相关百科知识,又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可激发学生探究式学习的兴趣。学生可以团队形式加入到任务中,分工协作,沟通交流,客观、有效地评估所搜集到的资料。教师使学生明确自己团队的任务,即如何针对背景知识进行查阅、分析和编辑;教师还应面授机宜,提出期待、建议和方法。之后,学生带着具体任务,利用图书馆及网络资源有针对性地搜集资料,进行筛选、加工和整理。经过再次与教师进行深层次的交流和探讨,进一步做出修改和编辑,制作成电子文本,适当配以图片、音频、视频等,使其具有较高的适读性和适讲性,并利用电子邮箱和微信等平台分享给所有同学,作为课前预习内容供大家随时随地学习,不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
例如,针对《高级英语》教材第二册第三课“Pub Talk and the Kings English”(《酒肆闲谈与标准英语》),教师可结合课文后边提供的“Notes”(注释),将涉及文化语境的背景知识进行筛选、分类和碎片化,分解成多个话题,如“a British pub”,“the Kings English”,“Norman Conquest”等,交由学生完成。学生搜集相关资料,进行编辑整理,经与教师深度交流和探讨后,修改完善并制作成电子文本。如“a British pub”应以视频为主,配以少量文字或旁白。镜头由远及近,从酒肆外观到内部格局,从宾客的言谈举止,到酒肆朋友所使用的语言等。“the Kings English”的文本制作恐怕应以文字和图表说明为主,涉及“the Kings English”的定义、发展过程等,并适当举例。“Norman Conquest”除了这一段历史的简介,更多应当是其对英语语言的影响。在该文本制作过程中,最好是将法、英词汇进行对照列举,并配以这些词汇发音的音频或视频,使读者更加感性、直接的体会。
这样,文化背景知识的学习,由课堂置为课前,由教师操控转为教师引导的学生探究式学习,由学生被动接收信息改为已有图式与新信息相结合,由共同学习改为灵活、自主式学习,这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时间,而更为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和研究兴趣。
由此可见,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学生通过“自上而下”的宏观阅读模式,激活自我已有的相关百科知识,并获取新信息。以读者的身份在文化语境知识方面努力与作者达成一致,使交际双方处于共有的文化语境知识当中。在此基础上,以语境中的各个元素为依托和支撑,真正地将语篇与文化语境结合在一起,实现对语篇信息的把握、理解乃至重构。
(2)情境语境——微课教学。情境语境属于非语言语境,存在于语篇之外,但与语篇有着密切联系。马林诺夫斯基认为,情境语境是指语篇产生时周围的情况、事件性质、参与者关系、时间、地点以及方式等。莱昂斯(Lyons)认为,情境语境包括交际双方、场合(时间、地点)、说话的正式程度、交际媒介、话题或语域。情境语境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话语背景、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个人经历以及交际双方之间的关系等,是了解和把握语篇脉络的重要线索。
鉴于情境教学较之文化情境更为复杂,教师的引导与参与显得尤为重要。如果采用微课教学,效果会更好一些。
目前,微课正以其短小精悍、严谨充实、动静结合、图文并茂、简明有趣的特点,而成为现今辅助教学手段中的新宠。每一件微课作品应充分考虑到课堂、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具备独立性、示范性、代表性和可视性。教师可对教学内容进行分类,确定制作类型,如知识教授类内容,可由教师独自完成;解题类内容可将部分较有挑战性但是难度适中的任务交由学生完成;至于答疑类内容,教师可以邀请学生参加制作的全过程,即教师与学生共同出镜,以座谈问答形式完成任务。
例如,《高级英语》教材第一册第五课“Speech on Hitlers Invasion of the U.S.S.R.”(《关于希特勒入侵苏联的讲话》)是一篇著名演说辞。其情境语境包括:1)交际双方:一方是时任英国首相的温斯顿·丘吉尔作为演说人,另一方为同仇敌忾的英国人民和BBC在世界各地的听众;2)交际场合:时间为1941年6月22日晚9点(When I awoke on the morning of Sunday,the 22nd,the news was brought to me of Hitlers invasion of Russia… Tell the BBC I will broadcast at 9 tonight),地点为BBC(英国广播公司);3)交际方式:有准备的演说,通过广播演讲和收听;4)说话的正式程度:正式;5)交际媒介:BBC;6)话题:Hitlers Invasion of the U.S.S.R.。
教师可带领学生通过微课共同完成以上情境分析任务,即将整个过程安排为讨论答疑。这一教学内容应在预习阶段完成,在课堂教学中播放,之后可以上传到电子邮箱或微信平台供学生进行后续思考和学习。在录课之前,教师需引导学生就情境语境所包含的因素绘制成一张表格。录课开始,教师说明本次活动的主题、任务以及活动方式,对表格中相关因素进行简要解释和举例,学生可随时进行提问。教师引导学生查找课文中情境语境所涉及的信息,一一讨论确定,然后填入表格相应位置。这样的微课教学呈现给学生的是一个完整而简单明了的教学过程,有主题、有导入、有讨论、有疑惑、有解答、有图表,还有视频等。另外,由学生参与的讨论会更加贴近广大学生的常态化学习过程。学生在微课现场所面临的困惑和提出的问题更具代表性,教师所面临的任务也更具挑战性。因此,师生之间的讨论是答疑解惑的最佳呈现方式,更加适合个性化深度学习。
3.概括语篇主题思想,宏观理解语篇意义和功能。语篇的主题是语篇的基本思想,是通向语篇深层理解的重要环节。在高级阶段的语篇阅读中,应利用自上而下阅读方式,首先认真阅读和分析文章题目,对语篇的基本思想进行推测。其次,确定段落中心句,特别是主要段落的中心句,并将各中心句联系在一起,构建语篇的主题。
例如,《高级英语》教材第一册第一课“The Middle Eastern Bazaar”(《中东集市》)是以空间顺序为主线的文章,呈现了中东集市的画卷。从宏观到微观,描写了中东集市各市场的特点。通过浏览每一段落的主题句,就可大致判断文章主要描述六大场景:集市入口,布料市场,交易方式,铜器市场,各种集市掠影和榨油坊。具体如下:1)The Middle Eastern bazaar takes you back hundreds——thousands——of years.The one I am thinking of particularly is entered by a Gothic-arched gateway of aged brick and stone(第一段); 2)Then as you penetrate deeper into the bazaar,the noise… and you come to the muted cloth market(第二段);3)One of the peculiarities of the Eastern bazaar is that shopkeepers dealing in the same kind of goods do not scatter themselves over the bazaar…but collect…from a closely knit guild…(第三段);4)One of the most picturesque and impressive parts of the bazaar is the coppersmiths market(第五段);5)Elsewhere there is the carpet-market…Then there is the spice market…and the food market…The dye market,the pottery-market and the carpenters market…(第七段);6)Perhaps the most unforgettable thing in the bazaar,is the place where they make linseed oil(第八段)。
通过主要段落的中心句,会粗略得出段落大意。虽然某一单个的中心句并不表明主题思想,但是与主题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将全篇的中心句串联起来,基本上就会对语篇主题思想有大致了解。将上述《中东集市》中主要段落的中心句结合在一起,就可得到一个大致的画面:集市入口,布料市场,交易方式,铜器市场,各种集市和榨油坊,这就是对主题思想的概括了解。但是,由于主题思想往往反映作者的态度,还需通过关键性词语来进一步帮助确定,以便得到更为准确和详细的信息。
五、结语
在高级英语教学中采用语篇教学模式,有助于教师充分运用语篇分析理论中的宏观分析方法,即在“自下而上”的模式基础上,采用“自上而下”的分析模式,针对文章的文化语境、情境语境和主题思想构建合理有效的语篇教学模式。
教学过程是由多层次、多要素构成的复杂系统,具体到语篇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和教材的实际情况,以“自上而下”的阅读模式为主,但是不可矫枉过正,必要时仍需借助“自下而上”的阅读模式,使二者有效地相互作用(interactive)。通过碎片化教学和微课教等手段,积极探索更为有效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中心,积极调动学生大脑中的固有知识,鼓励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使其在阅读中学会阅读,通过有效阅读获取信息、交流思想、丰富知识,并享受阅读带来的快乐体验,进而获得良好的语言和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胡文仲.文化与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
[2]李红.语篇分析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S4).
[3]秦岩.“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阅读模式及图式理论对阅读测试的影响[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1(05):73-75.
[4]张德禄.情景语境与语篇的衔接与连贯[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44-47.
[5]张汉熙.高级英语(修订本重排版)[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
*本文为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教育科研规划重点课题“语篇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专业高级英语教学中的构建研究”项目成果(编号CTF060539)。
作者简介:
刘晓玲,(1966-)博士,教授,研究方向:大学英语教学、语用学、跨文化交际。
杨晓红,(1971-)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语言学与英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