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朝军
摘要:目前,我国实施的素质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德、智、体各方面的素质,使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更加优异的个性和素养。但是,我国实行素质教育以来,人们越来越偏离了素质教育的初衷,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和身体健康,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学生的心理健康。调查显示,部分学生出现叛逆厌学、偏激冷漠、不愿参与人际交往等一系列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甚至还会造成青少年犯罪,对家庭和学校造成危害。针对这个现象,根据相关调查,提出了一些德育教育中如何提高学生心理品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具体措施,为相关院校和师长提供参考。
关键词:心理品质 影响因素 具体措施
一、影响学生心理品质的因素
1.家庭影响
家长对学生的成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家长的修养、思想、品德、处事方式、文化水平等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不可替代的作用,他们的一言一行都密切影响着孩子。但是,因为种种因素,部分家长并没有做好教育孩子的工作,跟孩子缺乏沟通交流,不能及时帮他们解决困难、挫折,让学生的心理没能健康发展。部分家庭属于离异或者父母常年在外,对孩子的成长根本不能尽到责任。
2.学校教育的影响
目前,我国的教育机制还存在一定的弊端,过于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升学率,忽略德育的重要性,也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和积极性。学校生活比较单一枯燥,过于追求升学率和教学成果,缺乏娱乐活动和熏陶学生的氛围,教师们也都忽略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学方式不当,偏爱成绩优异的学生而忽略了一般学生,使他们产生自卑、怯懦的的心理,种种因素都不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
3.社会的影响
近年来,社会上一些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发展。某些西方资本主义的思潮涌入,对缺乏辨识能力和自控能力的学生而言无疑产生了不良的影响。社会上的不良风气或多或少地进入校园,而学生却对外来事物缺乏抵抗和分辨能力,很容易受到不良影响。所以,社会因素或多或少地影响到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二、优化学生心理品质的具体措施
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品质,需要认真规划,从多个方面一起做工作。崇庆中学目前这方面的工作已经做的比较到位,实践基础、人才基础、物质基础等各方面也处于比较好的状态,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研究也比较多,并且培训了相关心理教师、心理辅导员,并且成立相关专题研究。相关办公设备、网络资源也比较齐全。下面根据在中学调查的学生基本的心理品质情况,提出几点比较详细的建议和措施。
1.加强教师心理知识方面的培训
经过调查发现,不少教师的专业素养很好,但是却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和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并且他们对心理健康知识也严重匮乏,达不到教育的标准。为了减少教学中的失误,学校不仅应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也要对教师进行心理培训,使每一位教师都能对心理健康知识有一定的了解,掌握一定的心理专业知识和心理辅导知识,这样才能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心理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品质。
此外,还应该对学校进行德育教学方面的改革和提升,打造一个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心情愉悦地进行学习。另外,学校的家长会和座谈会也要发挥功效,对受教育程度不高、不能科学教育孩子的家长进行交流、沟通,让他们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了解心理品质的重要性,并且能够懂得如何对学生进行心理方面的教育和指导,提升学生的心理品质。对特殊情况家庭的学生更加要特别关心和教育,避免家庭对其身心发展造成不良影响。
2.提高教师心理素质
教师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的教学密切影响着学生的成长。但是在现当代社会这种繁忙、紧张的氛围中,人们的生活压力普遍比较大,同样,教师也会产生一些不良情绪。教师们不健康的心理状态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教学,进而影响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因为教师情绪而影响学生学习状态的例子比比皆是。一位心理学家说过:“教师每天每时都在接触学生,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危害不会低于身患传染病的教师对学生的身体健康的危害”。教师的人格、品行、言谈举止无形中密切影响着学生,调查显示,学生不良情绪部分来自于任教老师。教师的自我情绪调控能力不好,还会把情绪带到教室,发泄到学生身上。有学生说他们的一位老师面部表情就是股票市场的翻版,简言之就是股市行情好,老师情绪就高,课堂氛围也会轻松,股市行情不好,老师就会心烦意乱,弄得学生们都忧心忡忡,更别提课堂效率了。
教师的职业要求有好的自我情绪调控能力,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知识和道理,还要用自己的人格去塑造学生的人格。所以,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至关重要。教师要尽量调节自己的情绪和心态,以一个良好的精神面貌对学生进行教育行为,用自己的工作热情进行自我调节,让自己始终处于平稳、积极、健康、乐观的状态,这样才能优化教学环境,提升教学效率,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心理品质。
3.在学校开设心理健康课程
经过调查发现,部分学校未开设过心理健康课程,对学生心理品质的重视度远远不够。所以,在学校开设一些相关的心理课程,有助于下一步教学的开展。开设心理健康课程,不仅仅是对学生进行心理知识的教学,更主要的是使学生在课程中进行心理训练,提升心理品质。此外,课程切不可太理论性,缺乏趣味性和知识性,否则会降低课程的效果,打消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学校要通过心理健康课程,真正提升学生的心理品质,提高他们抵抗挫折和克服困难的自我心理调节能力,避免出现心理问题影响身心健康。能让每一个学生都全面地提升自身素质和心理品质,更加健康、快乐地学习、成长。
不少学校都开设过心理健康课程,也取得了不错的成效。比如以课堂活动为主的某中学老师的一堂课,通过学生一起讨论,让写手宣泄自己的不满情绪,说出内心的想法和感受。同时让学生换位思考,理解家长和老师的良苦用心,并且积极沟通、经常交流,取得不错的效果。还有以培训为主的李文杰老师的观摩课,名为“给记忆插上会飞的翅膀”,主要是锻炼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创造想象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开发他们的智力,让他们的思想品质和心理品质有一定的提升。另外还有调控为主的心理健康课程,,比如某老师的名为“与痛苦的经验告别”的心理课程,教会学生如何应对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学会自我情绪调控,让学生排解掉消极情绪,培养自信、乐观、积极的态度。这些类似的心理健康课程都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4.在学校建立心理健康服务体系
为了更好地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除了在学校开设心理健康课程之外,还要建立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并且配备专业的心理医生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教育行政部门应尽快对心理辅导教师进行培训,以便支持学校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学校应定期为师生开展心理健康讲座,普及心理知识,开设心理健康咨询室,开展更多的心理健康活动。
班主任和任课老师也应该对班级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了解和存档,因人施教、因势利导,以便有针对性的对每一个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德育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素质,让他们的人格更加健全,品行更加得体,而不是片面地传授理论知识。因为学生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品德品性,面对现代激烈的竞争,他们承受的压力是非常大的,所以重视和关注学生的心理状况意义重大。
5.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
校园的学习氛围和整体文化环境,对学生的成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校园文化整体上说属于一种精神载体,拥有强大的力量,密切影响着学生的精神状态和成长轨迹,对提升学生的素养和心理品质有着隐性教育的功能。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健康、和谐、轻松的校园文化氛围,开展艺术、科技、体育等方面的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入校军训、冬夏季运动会、例行班会、专题讲座、心理辅导等活动,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都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在举办这些活动的同时也要保证学生的参与度,这样才能最大程度上发挥优化措施的效果;积极组织各种健康、内容丰富的学术报告和知识讲座,利用校园网络、校园宣传组织、校园广播等等进行心理健康宣传,营造一个丰富、高精神层面的校风、校训,切实落实校园文化建设。积极抵御消极因素的影响,能够提升学生的积极进取的态度,增强他们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着重培养学生的六个方面的能力,包括认知、自我、成长、自我调控、现实感知、改善环境等,让他们能成为更加合格、更加优秀、更加健康、更加乐观向上的知识分子。
综上,本次课题的目的就是努力将心理品质教育融入学校的教育教学体系,加强并做好以上几个方面的工作,真正地做好德育教育,而不片面地追求学习成绩和升学率,真正地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落实好这项任务。
三、结语
提升学生的心理品质,培养学生全方面的素养,不仅对培育祖国人才、推进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对营造良好校园风气、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国民素养有重大的作用。特别是在注重学生身心健康的今天,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心理品质,对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素养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作用,使学生有以良好的精神面貌和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学习和生活。总之,德育教育必须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走出重知识教育。要积极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挖掘学生的潜力,把心理教育足够重视起来,这是当前教育的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周启平.中职德育教育与青少年现代人格塑造研究[J].学科教学,2012.
[2]李雪颖.新时代背景下中学德育教育的创新研究[J].河南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