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沈洁
美术教育的目的不是让所有幼儿成为艺术家,而是让幼儿懂得欣赏美、理解美,能够使用艺术这种“语言”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因此,教师要为幼儿接触生活中各种美好的事物与现象创造机会,寻找素材丰富幼儿对美的认知和体验。幼儿美术活动的特色,关键之一在于丰富的美术材料,材料是开展美术活动的必要条件。在美术活动中,幼儿可以随心所欲地运用各种材料表现他们对周围生活的感受,因此,如何发挥好材料的作用就显得至关重要。
一、亲近自然赋予美术材料灵动美
陶行知曾经说过:“社会即学校,就是要打破鸟笼式的小学校,建立森林式的大学校,把鸟笼中的小鸟放到天空中自由地翱翔,拆除学校与社会之间的高墙,把学校的一切伸张到大自然中去。”
材料作为美术教育的重要工具,是孩子们学习、创造的中介与桥梁,幼儿美术活动与美术材料的有效结合,使他们对外界物品的认识从美学的角度不断加深。而大自然是一个奇妙多彩的大世界,它为幼儿的艺术创作提供了天然的素材。如,幼儿园每个教室里的“百宝箱”,里面是家长、幼儿共同收集可利用的乡土材料(贝壳、蟹壳、鱼鳞、鹅卵石、松果、墨鱼标等)和废旧物品(盒、瓶、纸、棒、扣等),为幼儿提供丰富多彩、数量充足的操作材料。它们贴近幼儿的生活,易于唤起幼儿的创作热情与创作欲望。
1.引进自然材料增趣味
小班美术活动“一盘蔬菜”,可以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为他们提供萝卜、黄瓜、土豆等蔬果做成的拓印材料,简单有趣的方法、即时的效果大大满足了幼儿操作的愿望。幼儿在拓印时,不只练习蘸取、印染等简单动作,还提高了观察、对应、恰当把握力度等多种能力。为幼儿初步的色彩认知、感受美以及模仿表现打下了基础。
2.融入自然怀抱促灵感
大自然、大社会就是活教材,最自然真实的情境是最好的范画。在农村的大自然中,沟沟坎坎,溪溪涧涧,随处可见。为此我们将活动移至大自然中,组织幼儿外出郊游、观察、游戏。来到金灿灿的稻田间,一丛丛稻草到了孩子们的手里,又成了爱不释手的好材料。草龙、稻草小人、草扇子等这一件件作品在孩子们的玩乐尝试中出来了。来到泥地里,这些泥巴又成了孩子們手中的宝。有的孩子在泥地上大胆地作画,他说在这么大的纸上画画太有意思了。有的孩子抓起一把泥巴,做起了小泥人。也许这些作品在我们成人看来不是那么的精美,但这些都是孩子们自己的创意。
“大自然、大社会”是幼儿创作的源泉,让我们的活动来源于幼儿的生活,又回归幼儿的生活,让幼儿在生活中“动”起来,感受生活、融入生活,获得美的体验,形成自然、真实的审美情趣。
二、手脑并用挖掘美术材料新活力
美术活动是幼儿描绘自己内心欢乐忧伤的最直接的工具,是幼儿精神世界的真实流露,陶行知先生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美术活动中的材料大部分是从生活中来,具有形态、结构特征、色彩等造型因素,通过对材料的设计加工,可启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把不同质感的材料制作成美术作品。而在美术教育中,老师应注意利用材料的潜在价值,探索材料所内隐的不同教育功能,使其在美术活动中更具生命力。
三、合理投放凸显美术材料多元化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松树和牡丹花所需要的肥料不同,你用松树的肥料培养牡丹,牡丹会瘦死;反之,你用牡丹的肥料培养松树,松树受不了,会被烧死。教人与种花是一样的,种花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予施肥、浇水,这就是对树木的“因材施教”。
美术活动要充分考虑幼儿的个别差异,让每个幼儿都能在活动中发现自己的进步,体验成功快乐,增强自信心。因此,在美术材料投放时应注意投放符合不同幼儿发展水平的各种不同层次的材料。
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博大精深,我们要坚持着生活即教育的理念,整合关注多种材料,在幼儿美术活动中唤起幼儿创作的欲望,让幼儿沉浸其中,尽显奇思妙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