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式压制下英汉完成体认知对比分析

2015-05-30 18:20李文静
现代语文 2015年10期
关键词:转喻对比分析

摘 要:“体”范畴是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其做过深入探讨,然而,从构式压制角度,并结合概念转喻对“体”范畴的研究并不多见,本文尝试从构式压制,转喻方面,分析英汉完成体的组配关系及互相压制情况,笔者以语法体和动词体的四种组配为例,得出一致组配型和矛盾组配型,矛盾型组配须有“压制”加以消解。该分析也阐释了英汉完成体两种语言的认知过程。

关键词:构式压制  完成体  转喻  对比分析

一、引言

“压制”现象是源于计算机语言学的一个术语,泛指语言形式和所表达的语义功能之间的一种不匹配现象,有的学者将其称为“糅合”(沈家煊,2006)。如,“纯净水”,原意指不含杂质,纯洁,干净,无色透明,无污染的水。随着网络新词的出现,“纯净水”指无内容的帖子,这实际上也是一种构式压制现象,将人们熟悉的词语的本来意义压制到网络里欲表达的内容上,强调了帖子的无内容特性,像纯净水一样干净。类似的还有“楼上”“楼主”这样的网络用语等。

我们对压制现象的解释离不开惯用语等“构式”。构式指的是形式——语义对,目前一个普遍的看法是,如果一个语言结构的使用频率很高,难么即使它的形式和语义都可以从其内部词汇推测而来,也被称作构式(Goldberg,2006:5)。近年来,对压制现象的研究已经成为语言学界的一个热点。体压制是一种常见的压制类型,当语法体和词汇体不兼容时就会引起冲突,这时候我们就需要从压制角度来处理,压制是由于语法体和词汇体具有临近性,所以可用转喻机制来解释(王寅,2013:1)。压制与转喻的关系也引起业内学者的关注(蔡金亭,2002;李勇忠,2005;袁野,2011),成果颇丰。然而,从对比分析,尤其是基于压制和转喻视角对英汉完成体的研究却少之又少。本文拟以此为切入点,借鉴国内外体研究成果,分析英汉完成体组配及压制情况,同时阐释英汉两种语言的认知过程。

二、体研究及转喻压制阐释

大多数学者认为语法体有两个“体”:完成体和进行体,它们分别借助体助词“have”和“be”,其基本构成为have+v-ed和be+v-ing,都是词层面以上的形式,故称之为“体构式”。词汇体,也叫情状体和动词体,描述某一情景的动词或述谓成分的内在时间特征。动词体根据情境类型有多种分类方法,Vendler(1967)区分出四种:状态,活动,目标和终达。如表1第二行所示:

表1:动词体分类与对比之一

线性 点性

状态 活动(无界过程) 目标(有界过程) 终达

静态 动态

无界 有界

在此基础上,Smith增加了瞬时无界,表述的是没有嵌入,无最后边界的瞬时性事件。

“压制”的介入只有在语言形式触发时才能起作用,以防止压制的过度生成。汉语同样属于体语言。汉语中有不少体指示词,如表示完成意义的“了,过”等。体形态(英语-ing)和体小品词(汉语“了,过”)都是很重要的能够改变述谓成分時间结构的常见语法手段。压制产生时,转喻就成为消除冲突的有效途径。转喻至少要涉及两种解释程序:1.当构式义与另一种意义相冲突时,它能够帮助识别压制意义。当转喻连接不能建立时,压制就不会产生,句子不可接受。2.当构式义非常宽泛时,概念意义能够帮助识别具体意义。压制能够为非兼容性提供解决方案,认知转喻策略能够探寻出拓展概念指示和接近目标概念的途径。下面以英汉完成体和动词体的四种组配为例来分析语言压制现象,并阐释两种语言的认知过程。

表2:动词体和完成体四种组配方式

活动性动词+完成体 矛盾组配

状态性动词+完成体 矛盾组配

完结性动词+完成体 正常组配或矛盾组配

达成性动词+完成体 正常组配

三、动词体和完成体

首先来看活动性动词体和完成体。完成体表示动作已经完成,具有终点或目标。活动性动词体含有延续非完成性,即延续没有终点,可表达为 [-有界性]。因此,当活动性动词体和完成体结合时,就会出现语义冲突,成为矛盾组配。此时,常借用for或since介词短语构式来消除矛盾。如:

(1)Candy has not ridden a bike.

例(1)是一个有问题的句子,因为完成体具有表终点之义,而not ride a bike表示延续性且没有终点,它可表示以前没骑过车,现在没骑过车,甚至一辈子都没骑过车之意,与具有终点特性的完成体不符,因此,我们可以借助for或者since+一段时间来消除语义矛盾,使句子具有合理性。如:

(2)Candy has not ridden a bike since her childhood/for two years.

例(1)的句子通过介词短语构式压制成了例(2)的句子,使其成为可接受的表达。

汉语中常见的活动性动词有“着、在”等标记词,它们表示的是一种进行或持续的动作或状态。如:

(3)小孩子们在体育馆里打篮球。

(4)小王和老师在聊天。

这两个句子与表示有界性的完成体连用时,就会出现压制现象,从而出现矛盾组配。汉语中常见的表完成的词有“了、过”。如果把例(3)压制成完成状态,使其具有有界性,那么例(3)可以表达成:小孩子们在体育馆里打了篮球。这样在句子里面加上“了”,就使活动性动词具有完结性意义,使例(3)的句子变成人们可以接受的句子并具有合理性。

再来看状态性动词和完成体。完成体表示有界,而状态性动词表延续无终点,所以,两者结合出现矛盾组配,需用构式压制加以消解矛盾。如:

(5)He has been to Shanghai twice.

(6)He has had a good education.

(7)The old poor man has lived here all his life.

现在完成体构式的动态性对上面三个例子压制使本身静态的动词具有动态性意义。例(5)中的be有“去过”的动态意义。例(6)中的has a good education不表示“有良好的教育”,而表示“接受良好的教育”,呈现动态性。例(7)中all his life有歧义,如果the old poor man已经过世,那肯定是以现在或说话时刻为参照点,表示完成,呈现有界性,即符合正常组配。如果the old poor man还在世,就有现在和将来两种参照点,在完成体的构式压制下,应该以现在为参照点,表示完成,如果以将来为参照点,则会出现矛盾组配,这时把句子改成The old poor man has been living here all his life就更合适,表达一直延续之义。

在汉语中,状态性动词与完成体可以连用,构成正常组配。如:

(8)我是党员了。

“是”属于汉语中的状态性动词,“了”属于汉语中的完成体标记词,两者在例(8)的句子中连用表示以现在时间为参照点,所以,“是党员”这个情况已经发生且已完成。因此,状态性动词和完成体连用具有一致性。而英语中状态性动词和完成体连用则属于矛盾组配,说明汉语和英语在构式压制、认知转喻机制方面是不同的,英语注重时体一致,属于形合,句与句之间往往靠各种语言形式紧密结合。而汉语注重意合,句子之间常靠内部的逻辑关系联系在一起,所谓“形散神不散”。因此,不难理解为什么英语完成体和状态性动词连用属于矛盾组配,而具有完成体标记的汉语完成体和状态性动词连用可属于一致组配。

接下来看完结性动词和完成体。完结性动词本身也具有有界性,按其性质而言,其与完成体搭配属于正常组配,然而write本身却是延续无终点的动词,不能单独用于现在完成体构式。如:

(9)He has written.

例(9)属于完成体+无终点动词,属于矛盾搭配,但是在后边加上a book就变成一致组配了。如He has written a book.以现在时间为参照点,表示他已经写了一本书,动作已经完成,呈现有界性,与write相似的还有call这个完结性动词。此外,还有完结性动词和进行体连用的例子。如:

(10)She was knitting a sweater.

具有有界性的Knit a sweater和进行体连用,就会产生压制,从输入性完结动词的因果表征中选择了活动性,能最终导致sweater存在的初始性阶段被选择来替代整个事件。

下面我们分析汉语的一个例子。如

(11)建筑工人建造了一座座高楼大厦。

在汉语中,完结性动词“建造”和具有完成体标记的“了”搭配使用,构成正常组配。以现在时间为参照点,这个句子表示“一座座高楼大厦”已经建好,这句汉语对应的英文表达为:Construction workers have built many tall buildings. 用英文表示也是正常组配,因此不管英文还是汉语,除了个别完结性动词,大多完结性动词和完成体搭配都属于正常组配。这种组配一致性是根据人们的日常认知或者经验所得,并被大众所接受的。

最后,我们来看达成性动词和完成体。达成性动词表示一种从一个阶段到另一个阶段、不含有持续性的突然发生的转变,因此在本质上是有界、动态性的,与完成体构式是兼容的,属于正常组配。常见的英文达成性动词有“discover,die,reach,broke,lock”等,达成性动词表示动作已经完成,与完成体构成正常组配。如:

(12)Lily has broken the glass.

(13)I have cut my own finger.

(14)The scientists have discovered a truth.

这三个例子中,break the glass,cut my own finger和discover a truth都是动态终止性的,这与完成体是一致的,因此它们是一致构式,属于正常组配。

汉语中的达成性動词一般分为两种类型,单一动词,如“倒、死、丢、塌”等,另一种是以“中心词+补足成分”出现的动词短语,如“杀死,跌倒”等。如:

(15)墙塌了。

(16)由于路面太滑,这个老人跌倒了。

例(15)和例(16)这两个句子在汉语中都属于正常组配,句子间成分没有出现压制现象,从英汉对比的角度来看,英语达成性动词和完成体搭配与汉语达成性动词和完成体搭配具有相似性,两种语言类型都没出现矛盾压制现象,单从这个点看,英汉两种语言具有一定的共性特征。

四、结语

笔者基于构式压制和转喻认知机制角度,对英汉完成体进行对比分析,分别从动词的四种类型和完成体组配关系来说明,在出现矛盾组配时,应该从压制和转喻的角度来分析以消解它们之间的矛盾组合,从而使句子合乎人们日常的表达,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形成共识或相对共识。转喻在完成体的组配运用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使得压制成为可能。由于篇幅所限,本文难以兼顾到英汉完成体对比的各个方面,如时态,语法体及动词体之间如何相互作用。因此,未来研究应拓展视角,综合考虑压制的运作过程及其对语法体的影响等。

参考文献:

[1]Goldberg,A.Constructions at work:The Nature of

Generalization in Language[M].Oxford:OUP Osford,2006.

[2]Vendler,Z.Verbs and Times.In Z.Vendler,Linguistics in

Philosophy[M].New York:Cornell University Press,1967.

[3]蔡金亭.英语过渡语中的动词曲折变化——对情状体优先假设的

检验[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2).

[4]董成如,杨才元.构式对词项压制的探索[J].外语学刊,

2009,(5):42-46.

[5]李忠勇.祈使句语法构式的转喻阐释[J].外语教学,2005,

(2):1-5.

[6]曲卫国.论现在完成体的语用含义[J].外国语,1994,(2):

49-52.

[7]沈家煊,“糅合”和“截搭”[J].世界汉语教学,2006,(4).

[8]王寅.构式压制、词汇压制和惯性压制[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9,(12):5-9.

[9]王寅.构式压制和词汇压制的互动及其转喻机制——以英语语

法体和动词体为例的分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3,(5):657-668.

[10]谢应光.构式语法与英语体义研究[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7,(1):96-101.

[11]袁野.试论汉语的体压制[J].世界汉语教学,2011,(3):

334-344.

[12]赵勇.现在完成体构式“时/体”义的再思考[J].云南农业大学

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112-116.

(李文静  浙江宁波 宁波大学外语学院  315211)

猜你喜欢
转喻对比分析
转喻式翻译理论对法律文本翻译的指导作用
多模态隐喻视角下电影《当幸福来敲门》中的幸福的认知解读
原型范畴理论视角下的汉语转喻分类研究
转喻视角下汉语中人体习语的研究
基于原型范畴和隐喻转喻认知的大学英语多义词教学的研究
戴·赫·劳伦斯《菊馨》三个版本对比分析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对比分析与研究
成渝经济区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比较研究
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的对比分析
中外优秀网球运动员比赛技术的对比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