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基础德语听说能力训练方法

2015-05-30 10:48王萍
双语学习·下半月 2015年10期
关键词:听说能力应用型人才培养训练方法

王萍

【摘 要】随着中德两国经济文化交流的日益繁盛,对德语人才的知识储备、道德品质以及综合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适应市场需求,以及改变德语学习者“哑巴德语”的现状,课堂上需要教师采取有效的训练方式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口语实践能力、跨文化意识等综合能力。本文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浅析了在基础阶段德语听说能力的训练方法。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培养;听说能力;训练方法

一、德语听说课堂现状分析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外语交际能力已成为适应市场必备综合能力之一。语言的学习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但是目前存在的一个现象便是学生读写能力普遍过关,而会话能力、交际能力较差,很多大学生学的简直就是“哑巴德语”。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在于:1、外语课堂教学模式过于传统。大学德语课主要以精读课为主,听说课为辅,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对外语的听和说缺乏积极的态度和动机。同时课堂仍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把学生们集合一起完成一些任务。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处于被动地位。2、缺乏应用型听说训练教材,从市面上已有的德语视听说教材来看,绝大部分教材只针对德语口语或者德语听力进行单项技能训练。其中设置的习题单一,结构混乱,大多为了应试。3、忽视学习者的实际需求,缺乏文化的导入,学习者缺乏口语交际的机会。培养听说能力必须通过大量反复练习,每个学生都要有足够的听说实践机会。而我国绝大多数班级人数过多难以组织有效的口语训练活动。4、学习者缺乏自信,羞于开口。由于德语基本功不够扎实,如语音语调不够规范等,学生很容易产生畏难情绪,以致形成心理障碍,怕说错,说不好,遭人讥笑。因此长期以往,相当一部分学生经过四年语言学习仍不具备有效的外语交际能力,不适应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了改变这一现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德语交际能力,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二、教师和学生的定位

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德语课堂上,教师应该由单一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转型,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所有教学环节都应围绕学生的发展展开。而学生自身应该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各项活动。这是实现高效率外语课堂的前提之一,尤其是在听说课堂。不论教师专业水平有多高,课堂设计有多严谨,如果没有学生的配合,一切都是徒劳。

三、听说能力训练方法

德国著名教育学家Krumm早在2001年便于他的著作中指出:听和说是相辅相成的,应根据不同的受众群体及其需求,在语言输入到输出整个过程的不同阶段设置相应的练习,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一)根据学生需求选择听力材料及口语主题,激发学生兴趣

课堂教学内容应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因此,在学生具有基本的语言能力之后,应该充实课堂教学内容,为他们的言之有物提供素材。外语的教材,在初期是100%的语言信息,0%的百科知识信息。随着语言水平的提高,这个比例逐渐变化,到了高级阶段,是10%~20%的语言信息,80%的百科信息。成人学习对没有百科知识的学习材料感到“智力饥荒”。而百科知识内容及其广泛,教学内容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必须重视学习者的需求,以此来决定相应的教学内容。成年人德语学习者通常是以就业或者赴德生活为目的,因此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考虑德国的日常生活、社会生活、工作、职业等专题,使学习者能分专题、有针对性地了解学习德语的语言文化和德国相关的文化。

同时,在选择听说材料的时候也要注意其多样性,避免单一化,做到多样典型。通常新闻报道需要多次重复,德语歌曲可以提高学生兴趣,德语影视资料可视性、故事性强。

(二)根据不同的材料,设置习题,例如判断对错、多项选择、填空、听写、总结归纳、口头复述等,帮助学生提高各方面的听力能力。习题设置需按先易后难、先输入后输出的顺序排列。听力理解可分为听前、听中、听后三个阶段。听前可通过提问方式、头脑风暴等激活学习者已学知识,引入新主题,并进行讨论;听中带着教师提出的问题理清文章脉络和主要信息;听后通过文章复述等形式用自己的话进行表达。听和说相辅相成,基础阶段的口头交际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准备阶段、组织整理阶段和模拟阶段。其练习顺序应按照这三个阶段依次排列。例如一篇以“MeinAuto-deinAuto”(我的车-你的车)为题的文章,第一步可以通过阅读或者听分别找出文章中对Carsharing(分享车)赞成和反对的观点,并两人一组进行讨论,这是准备阶段;紧接着教师给出Redemittel(常用句型),要求学生利用这些句型表达自己观点,这是整理阶段;然后提出问题“您是怎么看到这件事的?”,同时也可以进行扩展提问,例如“您所在的国家也有这样的现象吗?”学生可以在课后自行进行扩展和查阅。值得注意的是初级阶段学习者不具备语言创造能力,所以在口语表达之前教师应提供模版或者例子,以便学生模仿。

(三)应用多样化的教学活动

一对一合作伙伴形式:这种形式对于德语初级阶段的学习者来说是训练日常情景最主要的形式,例如朗读对话,在学生的语言知识不断积累之后,其表达能力也在快速提高,就能进行一些自由的活动,比如围绕某个主题组织对话等。教师可以出一些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或者让学生围绕实际日常生活中經常出现的情景进行会话练习。

小组活动模式:也就是将整个班所有学生分成几个组,每个小组共同完成下达的学习任务。这种活动形式能够有效激活学生对某个主题已掌握的知识,并自主进行进一步深化。其结果可以通过课堂报告的形式展示,这样不仅扩充了学生的知识,也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表达能力,同时增强了学生的团队意识。除此之外也可以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把对话改编成小品或者短剧,然后在课堂角色扮演。

引进游戏:针对大学生活泼开朗、思维活跃的特点,根据其语言水平引进游戏,既可以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又可以寓教于乐。例如UNO可以在基础德语听说课堂使用,帮助练习数字和颜色;猜词游戏Tabu可以检验学生对词汇的掌握程度以及表达能力。

模拟活动:这种形式通常是教师提前布置好任务,作为参与者的学生就必须完成任务。例如模拟招聘,学生必须在准备的过程中经过自身努力大量查找招聘信息及处理信息,了解在应聘时的注意事项以及语言表达方式。这种活动比较重视实际交际,也符合学生的需求。

参考文献:

[1]董琪.大学德语口语教学讨论[J].新西部,2010,(18).

[2]蒋培红.德语口语教学中的交际法语言教学探讨[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11).

[3]肖冰雪.论功能交际法在德语教学中的运用[J].外语研究,2014,(05).

猜你喜欢
听说能力应用型人才培养训练方法
谈高中数学习题训练方法与答题技巧
壁球反手击球技术及其训练方法
跳远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方法
论借鉴自然拼读法提高高职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可行性
英文电影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简论1min跳绳训练方法
泛北部湾区域经济视野下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数学建模课程教学改革
应用型人才培养下作物栽培学教学方法改革
基于OBE模式的模具课程设计改革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