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感恩教育”方法与对策研究

2015-05-30 10:47顾峥李小龙
大学教育 2015年11期
关键词:感恩教育对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

顾峥 李小龙

[摘 要]感恩教育是培育大学生健康人格的重要内容,也直接影响大学生未来的生活和工作。拥有健康的人格有利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也会对大学校园和高等教育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感恩教育具有重要的内涵和教育意义。对我国大学生目前的感恩现状及原因进行具体分析,并提出了加强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可行方案,以期为感恩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理论参考,为我国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感恩教育 对策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11-0078-02

一、绪论

“感恩”一词,是带有比较浓厚的宗教感情色彩的词语,它最早起源于基督教的教义。目前常说的感恩,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与交往中,对他人、集体、社会、国家以及自然界给予的和在内心产生认同,并有意识去积极回报的一种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认识、情感和行为表现的总和,这也是社会每个成员都应该具备的基本道德准则。[1]

当前高校绝大多数的大学生是“90 / 95后”,思想前卫,道德素质相对较高。高校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如何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增强大学生的感恩意识,引导他们在平时生活中知恩、感恩和报恩是我们的工作重点。但不可忽视的是,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加之各种外部文化和外部价值观的冲击,使得部分大学生出现了情感冷漠、感恩意识淡薄等问题,以至于部分大学生将社会给予的资助、家长的养育恩情以及国家和学校的相关补助视为理所当然,更有甚者出现了偏激和极端的行为,如北京科技大学黎力抢银行事件、云南大学的马加爵事件等。在中共中央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现在以及往后的一二十年内,高校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将直接关系到中国21世纪的面貌和命运。在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16号文件中也指出:大学生思想政治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感恩教育。因此,加强大学生感恩教育,强化大学生感恩教育意识已迫在眉睫。

本文通过对我国大学生感恩教育内涵的探究,针对大学生感恩教育中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探索,从实际出发,提出了一些提高大学生感恩教育意识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开展感恩教育活动提供理论参考,为我国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内涵和意义

(一)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内涵

大学生感恩教育是指在党的教育方针指导下,高等学校结合大学生的思想实际情况,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开展“增强感恩意识、提高感恩品质”的主题教育活动。

对大学生开展感恩教育,旨在通过感恩教育来改善和解决当代大学生感恩意识缺乏、感恩品质不高的问题。[2]展开来说,其内涵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大学生感恩教育的指导方针是党的教育方针,我们应当坚持党的指导地位。其二,大学生感恩教育是针对在校大学生开展的,在校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因而大学生感恩教育存在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其三,大学生感恩教育是一种手段,它可以提升大学生的感恩意识和感恩品质。

(二)大学生感恩教育的意义

何为大学生感恩教育?是指大学的教育工作者采取某些特定的教育手段和教学方法,引导大学生通过正确的方式方法来对待个人与他人、个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的密切关系。[3]也可以说是大学教育者通过行之有效的方法开展教育,达到让大学生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目的。

开展大学生感恩教育,一方面需要依据大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必要的措施,另一方面需要着眼于对大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现实意义。加强大学生感恩教育,既有助于大学生健康、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发展,进一步提高其综合素质;又有利于中华传统美德的传承,能够提升大学生的民族意识和民族认同,使他们在道德观念、价值观念以及行为规范等方面更好地适应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对大学生开展感恩教育可以让他们对身边的亲人、朋友以及社会心怀感恩,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构。

三、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对策

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授是理性的,是逻辑清晰的。相比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授,感恩教育是大学生的认识活动,也是大学生的情感活动,其目的主要是塑造大学生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4] [5]当代大学生的感恩意识十分缺失,大学生感恩现状不容乐观,这就更加要求高校将大学生感恩教育放在重要位置,重视感恩教育。为了让大学生感恩教育取得切实的成效,高校就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析,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构建一个较为完善的感恩教育体系。本文通过文献分析,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提出了一系列可以推动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对策和建议。

(一)提出新的感恩教育模式——知、情、行三位一体

知,是指引导学生知恩、懂恩,进而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引导大学生感知、回报父母恩情和社会栽培。情,是指培养大学生的道德情感,提高个人情操,以此来号召大学生拥有感恩的心,用感恩的心去对待周边的人和事,通过与学生的内心产生一定共鸣,达到强化大学生的感恩意识并激发他们的感恩情感的目的。行,是指激励大学生将已有的感恩意识转化为行动,把感恩的情怀付诸个人的行动之中,从身边的点滴做起,真正将感恩之举落到实处,融入日常行为之中。

(二)构建新的感恩教育体系——学生、家庭、学校、社会四位一体

大学生感恩教育是一项庞大的工程,它需要学校的努力,同时还需要家庭和社会的协调配合、共同行动,这样才能形成完整的体系。将家庭教育、学校培养、社会感化和自我感悟四个方面相结合,使各部分相互融合、渗透、补充和贯通,形成合力,四位一体,以达到预期成效。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教育,结合家庭教育的情感力量,打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这样才能为大学生的感恩教育构建良好的社会环境,形成完整体系。

(三)拓宽感恩教育渠道,增强实效性

1.强化课堂教育渠道,发挥课堂教育作用。通过加强课堂感恩教育,让大学生从思想上深入理解感恩教育,进而形成系统的、有规律的感恩思想教育体系,最大化地发挥出感恩教育的思想价值和教育渠道的作用。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增加感恩教育和中国传统道德知识的传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

2.利用传统文化作为载体,宣传感恩教育意识。要加强感恩教育,需要充分利用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作为载体。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将传统德育思想与现代课本进行融合,加强感恩教育。

3.构建特色校园文化,营造感恩教育氛围。学校和学院,结合自身特点和特色,积极创建独具匠心的感恩文化,在学校中形成良好的感恩文化氛围,通过开展大学生感恩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因此,我们应积极创建具有学校品牌和学院特色的校园感恩文化,营造感恩教育氛围。

(四)加强感恩教育的管理和服务,发挥重要功能

想要加强感恩教育,首先要遵从高校育人的“三全”理念,“三全”指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将感恩教育的内容贯穿于学生的服务和管理之中,把感恩教育与学校资助、大学生就业、党团建设、志愿服务等工作相结合,形成联动机制,产生合力。为了更好发挥服务作用,同抓同管,使服务与管理齐头并进,须把服务的渗透性与管理的强制性结合起来,软硬兼施,双管齐下,这符合大学教育的规律和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在帮扶“三难学生”时,利用国家资助困难学生这一契机,加强对贫困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唤起他们的感恩之心。

(五)利用网络媒体,加强感恩教育

在互联网全面发展和普及的当今时代,可以很好利用互联网对大学生全面覆盖的契机,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和资源,让大学生在网络学习、娱乐和交流期间,潜移默化地渗透感恩教育。相比传统的感恩教育,在网络平台上开展感恩教育更有创新性,也更容易让学生接受。所以学校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载体的优点和特点,重视网络作用,宣传感恩教育。例如搭建网络交流社区,吸引广大学生;利用校园网络深化和推进感恩教育,在虚拟世界里营造出感恩教育氛围;充分利用网络媒体宣传感恩故事,形成一个充满爱心的网络感恩世界。

五、总结与展望

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是一项大工程,是家庭、学校和社会都非常重视的课题,感恩这一品德是每一个合格大学生最基本的素养和品质。拥有感恩之心,有利于大学生的长远发展。本文以大学生的感恩教育为突破口,对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内涵和意义进行了探究,针对当代大学生感恩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对策,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开展感恩教育活动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也为我国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事业起到了促进作用。

[ 注 释 ]

[1] 付金华.当代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协同创新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1.

[2] 王素萍.当代大学生感恩教育研究[D].南京: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3.

[3] 李洁琳.大学生感恩现状及感恩教育对策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1.

[4] 郭淑敏.大学生思想教育研究[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7.

[5] 军莲.加强大学生感恩教育的意义及途径[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9(1):56.

[责任编辑:覃侣冰]

猜你喜欢
感恩教育对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
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感恩教育”
感恩教育在中职德育教育中的应用方法
高校贫困生感恩教育途径探析
强化系列主题班会 促进学生人生发展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