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亚平
古代诗歌鉴赏历年都是语文高考的必考内容,同时也是考生得分不高的题型。古诗歌鉴赏在2015年《全国新课标卷考试说明》中占的分值是11分。它的篇幅极短,但难度却极大,多数基础差的考生,在面对这一题目时常常觉得无从下手。面对这一现状,如何让学生在复习古诗词鉴赏时,有信心拿到理想的分数,笔者提出以“记”促“赏”的复习方法。即学生在大致读懂诗歌内容的情况下,通过识记诗歌鉴赏的常用知识、术语、技巧,来反推要鉴赏的诗歌内容,根据诗歌的提问,从而完成对诗歌的鉴赏。
一、明确高考要求,做到有的放矢
学生要明确高考出题的类型,知道考什么,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2015年《全国新课标卷考试说明》对古诗歌鉴赏的要求主要有两点:1.文学作品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鉴赏;2.诗歌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而这些要求的具体体现,则可到高考试题里面去找。所以,考生要做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收集、整理、解读历年新课标高考古诗歌鉴赏试题,尤其要对近五年的试题仔细研读,发现并掌握其命题规律、解题思路和答案书写方法。
纵观历年高考古诗歌鉴赏试题,考查主要集中在如下三种题型:其一,鉴赏评价诗歌的内容。包括分析诗歌形象(人物形象、自然形象、事物形象)、分析诗歌的意境(画面、氛围)、理解赏析关键字词、理解,赏析一句诗、概括诗歌的语言特点、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其二,鉴赏古诗歌的表达技巧,主要涉及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方法;其三,诗歌的构思与结构、整体鉴赏。从考试的形式上,由原来单一考查一首诗,变成了考查两首诗,在考查中,要求学生对比分析。
二、积累诗歌鉴赏术语,做到有备无患
“诗言志”是我国古代文论家对诗歌本质特征的认识。“诗”即诗歌,“言”即为表达,“志”的含义侧重指思想、抱负、志向,甚至可以扩充为诗人的思想感情。即“诗是抒发人的感情的,是人的心灵世界的呈现。”考生在大致读懂诗歌内容后,一定要知道怎么答。这就需要考生归纳、总结、识记一些答题术语,掌握答题的步骤。例如,在鉴赏诗歌时,考生要掌握常见意象。因为意象是一座桥梁,紧紧的连着诗人与读者,读懂意象是进入诗歌情感的必经之路,我们对诗歌的误读往往也是因为对意象的理解出现了问题。意象,既是注入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古典诗歌在发展过程中形成许多表示特定情感的意象,对它们的把握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读懂诗歌。如,在古诗中,“明月”象征对故乡、亲人、友人的思念之情。“楼”的意象常以惆怅的抒情模式出现。“梧桐”,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和芭蕉差不多,大多表示一种凄苦之音。“蝉”,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在鉴赏有关形象的诗歌时,就要掌握一些“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心忧天下、忧国忧民、寄情山水、归隐田园、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矢志报国、友人送别、思念故乡、建功立业、悯农怜农、热爱山川”的形象的术语。在鉴赏有关意境的诗歌时,就要掌握“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雄奇优美、肃杀荒寒、瑰丽雄壮、虚幻飘渺、繁华热闹”等意境的术语。
另外,在鉴赏有关诗歌的艺术手法时,就要掌握常用的抒情方式、描写手法、修辞手法等。只有积累了常用的答题术语,答题时才能做到有备无患。
三、掌握答题技巧,做到胸有成竹
学生了解了诗歌鉴赏考查的内容,掌握了诗歌鉴赏常用的术语,接下来就要掌握答题技巧。学生在解答时一定要力求做到“答全、答准、答精”。面对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要做到“答全、答准、答精”,确实有一定的难度,但并不是一点突破口都没有。
(一)关注诗词的标题、作者、注解、关键字词。如,在《咏素蝶诗》中,从标题可以看出本诗写作的对象是“素蝶”,点明诗歌的类别是“咏物诗”,暗示了本诗的艺术手法是“托物言志”。在《鹊桥仙·七夕》中,交代了写作对象、内容“七夕”,暗示了写作内容和情感是“写夫妻相思相聚”。
(二)掌握每个题型的答题技巧。每个考查类型都有一定的答题步骤,作答时一定要“按部就班”。如:
春 怨
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看到此题,学生就会明确,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求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在短时间,学生就会调动储存在大脑中有关语言风格的术语,如“清新自然、明白晓畅、诙谐明快、朴实无华、通俗易懂、华美绚丽、简练生动、委婉含蓄、凝重深沉、雄浑豪放、笔调婉约、慷慨悲壮”等。紧接着就会梳理解答此类题型的步骤:①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诗歌的语言特色。②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③指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或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最后形成如下答案:
此诗的语言特色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①)“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②)自然贴切地表达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