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新艳
语文教学需要构建充满活力的课堂,是广大一线教师都期望达成的教学目标,充满活力的课堂需要师生之间高度潜能的释放。笔者任教初中语文教学多年,深感仅凭教师去大放课堂教学的精彩是获取不到教学的高效益的。只有在师生之间密切配合的基础上,课堂教学才有可能呈现出活力。笔者也因此在这个方面做过一定的探讨和实践。
一、释放师生潜能需教师充分信任学生
一般的课堂教学我们大都是这样以为,只要运用一些现代教学手段,活跃课堂气氛当无什么大问题。其实不然,平时的教学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即使应用了多媒体,给学生以活跃的课堂气氛,但那只能是暂时的,学生还是在无动于衷地接受着老师的强行灌输。因为,我们都有如此的惯性思维,学生毕竟就是学生,这么难的感悟是他们根本不可能做到的,所以,不相信学生。殊不知,这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是极为有害的。我们都应当这样去思考,初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思维能力,他们在学习上不但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而且具有想象力的创造精神和充满诗意的人文情怀。说到底作为教师必须充分信任我们的每一个学生。只有真实意义上的信任学生,学生就会在阅读教学的互动中发挥出自身所有的解数,张开自己思维的翅膀,与学生合作,与教师互动,那将会是怎样的课堂境界?这是我们无需多言的。当我们的学生都去做出如此的思考,老师这样信任我们,我们又为何不多去做点给老师看看!对此,在平时多少学生是那样的积极探索,多少学生是那样的踊跃表达,多少学生对他人的不足去予以充分的补充。也因多少人的参与,促使课堂教学师生之间的潜能得以充分而又广泛的释放。
二、释放师生潜能需教师切实尊重学生
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都体现着学生的志趣,他们阅读感悟的志趣决定着他们的行为表现。学生的志趣良好,那学习的行为就积极。学生学习志趣良好有相当一部分取决于教师对他的态度,如果学生在课堂上得不到理想的尊重,那学生学习就永远都积极不起来。学生学习课堂上有学生哪怕就是一个学生不呈现积极状态,那课堂则完全可能出现一丝苍白抑或就是一片苍白。所以,对教师而言课堂上尊重学生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尊重学生应当从这样的两个方面去思考,一是尊重学生的阅读感悟方面的劳动成果,二是尊重学生在阅读感悟上的人格。首先,从劳动成果的层面上说,课堂教学中的阅读感悟,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人人都是可以去获取劳动成果的,只不过是大小的问题。作为教师切切不能去夸大或贬低,都应当去鼓励。如教学《我的叔叔于勒》时,一个平时不太活跃的学生说作品的主人翁应当是于勒,而且简单地陈述了其道理,笔者给予大加赞赏。这赞赏无疑就是唤醒了学生,这赞赏无疑就是激活了学生。其次,再从尊重学生人格的层面上说,阅读感悟教学的课堂上,学生举手踊跃发言的现象不很普遍。对那些不爱举手发言的学生,我们不需要去硬逼,更不要去做口头批评。对那些感悟质量比较低下的学生,也不要去说些伤害学生自尊的话,因为你的这些话可能会激怒学生。因为他的人格受到你的歧视,他会感到自己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来。学生在课堂上抬不起头来,怎有其释放潜能的可能。
三、释放师生潜能需教师努力呵护学生
释放师生潜能,教师努力呵护学生也是十分重要的。平时的阅读教学,我们看到的比较多的是,学生在阅读感悟上只要把积极性调动起来,只要把学生的创新激活起来,那么师生的潜能都可以得到充分的释放。当学生的潜能得以充分释放时,我们应当去做什么?窃以为最重要的是呵护我们的学生,对学生的呵护不是要我们去做那些低俗和肉麻的赞赏,这也是初中学生所不大乐意接受的。理想的呵护应当引导学生能够总结释放自身潜能的经验。正如和学生一起学习《邹忌讽齐王纳谏》,这是选自《战国策》里的一篇作品,学习它可以让学生能够了解古代纳谏除弊、修明政治的道理。在和学生一起学习时,学生能够抓住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能够去感悟生动人物形象的刻画,尤其对简洁的叙事和巧妙的剪裁多从文本的语言上去得到比较充分的感悟。尤其在让学生进行探究练习时,感到学生能够去做好比较充分的准备。尤其发现一些学生,对我国历史上敢于直谏的贤臣和从谏如流的明君了如指掌时,笔者感到由衷的欣喜。特别发现一学生还这样去说道:战国时楚国的杰出政治家、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最后投汩罗江,就是一个纳谏的悲剧。屈原为什么就会产生如此悲剧呢?该生说得也相当的有道理,纳谏如果遇到那不肯接受此谏的人,假如再遇到一些卑鄙小人,那肯定会受到影响的。当学生能够道出如此话语时,作为笔者所应当给予学生的是什么?是热情的呵护。对其热情的呵护主要建立在这样的一个方面,首先了解学生是如何产生如此见解的,当学生去如实说来时,教室了一片寂静,因为该生的发现引起了同学们的惊异。何不将其寂静变得喧闹起来呢?于是,笔者给该生以精神意义的呵护,只要教师去认真对待,其实好多阅读学习上的发现就不可能就是少数几个学生的专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