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爽 陈雷
摘 要: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的发展,应用型人才培养备受瞩目并得到了普遍认同。应用型教育教学的核心是强化实践教学,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专业教育理念。要实现这一目标,关键在于教师是否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和专业实践能力,这决定着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水平。本文以新建本科院校设计专业教师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和分析设计教育的内涵层面,旨在寻找学习体制中的局限因素,以达到提升设计专业教师实践能力,把行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融入实践教学的过程中,促进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和社会实践能力培养的目的。
关键词:教师;实践能力;人才培养
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国家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向高等教育提出新要求,坚持内涵式发展,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成为高校发展最根本的任务。应用型大学的转型,是新建本科院校在产业结构转型期升级的内在要求,也是高等教育结构优化和提升学校内涵建设的内在要求。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和设计产业化大发展的背景下,设计行业在国内不断地发展壮大,企业对设计附加值逐渐认知并趋于认同,利润产值逐年提升,这些现状致使高校设计专业的招生规模常年居高不下。
应用型人才培养是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专业教育,在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中,教师作为主导,无论是科学方法、技术、知识,还是思维、精神、理想,都对学生起到了极大的影响和推动作用。教师具备了宽广的行业知识和实践动手能力,才能把行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融入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才能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起到良好的示范效果。因此,要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关键在于教师是否具备良好的文化素质和专业实践能力,这决定着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水平。因此,组建一支教学实践能力过硬的专业团队,对任何一所新建本科院校来说,都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1 设计专业教师应具备什么样的实践能力
没有一流的师资,不可能培养出一流的人才。那么,首要的问题是教师应该具备哪些实践能力。笔者认为,设计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包括了教学实践、工程实践与科研实践三个方面:
(1)教学实践能力(教)。教学实践包罗教学活动的整个体系,诸如课堂教学实践、实验教学实践等。教师作为主体,需要具备自身的教学行为与当时当地的教学情境相契合的知识与能力,虽然属于教师个人属性的一部分,但也来自于经验而付诸实践的一种主观能力,这部分实践能力的突显会提高学生对设计专业的认知、领悟和学生的个人探索能力,通过教学,不仅丰富了他们的设计知识,也会对他们今后的设计方向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2)工程实践能力(学)。与其他艺术门类不同,设计专业在院校中的特殊性是十分显著的。它需要工具的运转声,需要有工地场面的空间规模,需要不同工种人员的配合,它的作品反映在实际项目成果上。因此,工程实践就是基于生产实践工艺技术提炼而形成的伺服生产实践的活动。工程实践能力的缺失,是导致学生步入设计行业后无法适应和达到其岗位要求的最主要原因,这也是本文研究的重点。作为设计专业的教师,应当在专业教学中自觉地导入工程实践的程序、经验和方法,把工程实践性内容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中。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扮演了监控和咨询的角色,还要有合理巧妙的实践项目设计任务,使学生能够在操作中学到知识。
(3)科研实践能力(研)。信息经济时代,教师一定要有强烈的自我教育意识,有效地进行知识拓展训练,以图书馆、行业职场、网络为基础最大限度实现信息多元化,要主动与同行和外界进行学术交流,及时跟踪本学科领域的前沿问题与最新学术动态,形成一个开放动态的研究视野。
2 提高设计专业教师实践能力的意义
以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是一种实用主义教育理论,它的核心颠覆了以“课堂为中心、教科书为中心、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学的设计是以真实或模拟工作任务为核心,强调在做中学,实践出真知。教师提升实践教学能力,对教学有利,对人才培养有利。将实际生产过程融入教学过程,达到学生受益、企业获利的双赢。
3 设计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培养策略
实现设计专业教师实践能力的提升,并非一己之力,这需要学校从顶层设计的视域考虑学院发展和专业建设,再到准确到位的执行。教师实践能力培养策略主要涵盖如下方面:
(1)制定专业教师发展计划,将教师实践能力的发展纳入学院发展及专业发展的主要任务。这其中包括设计专业团队的规划、岗位管理计划、聘任工作的运行机制、教师挂职锻炼计划安排等,其目的是将专业发展与教师个体发展的目标整合统一,促进教师实践能力的发展。
(2)无论是学生、教师还是学校,都要满足市场化进程对人力资源、对青年人职业能力的需求。为此,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要有企业和行业的深度参与,根据企业对人才的要求来设计课程体系,按生产流程来安排教学进程,改造传统的教学观念、模式、内容、教材。
(3)构建项目教学实践环节,以工作室运营为模式,以老带新的导师负责制度,将管理团队、主创团队和储备团队的企业设计分级制度纳入教学模式之中,使参与者在开发项目的工作过程中,完成实践能力的强化训练,以达到工作能力、岗位适应能力和协作意识等方面的提高。
(4)通过校企合作的体制机制创新,推行校企人员双向岗位置换,对教师形成“倒逼”态势。教师面临要么从头学习,浴火重生,要么就转岗甚至下岗的选择。教师必须考虑,自己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方法是否能够适应这些专业公司的要求?能否把行业标准和企业要求转化为人才培养的模式?自己如何来适应这样的一种挑战?
(5)通过让教师深入教学实习基地、深入企业、加强工程实践锻炼来实现工程实践能力的提升和发展。针对生产技术,教师可提出理论指导,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率,教师提供工艺技术参考;针对学生提出的工程性疑问,教师结合具体问题,剖析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认识工程实践的特殊性。
(6)鼓励和提倡本系教师参与竞赛、工程项目的设计、工程监理、技术指导,并鼓励教师承揽工程,自主创收并完成横向课题的立项研究。
(7)通过多种途径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教学理念先进、外语熟练的专业教师;创建设计教师资源库,实现海内外相关院校专业教师资源的共享。
4 结语
日新月异的市场变革对教师提出了实践能力发展的要求,设计专业教师将从被动的单一性理论学习向自主性、多元化的经验性知识学习转变,将外在动因变为内在激励,完成个人涅槃后的最终目标是教书育人。提升教师实践能力的目的性突显在益于学生,益于社会,益于教师本身。对于教师而言,奠定社会实践基础和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对于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将起到非常大的推动作用;对于学校而言,教师实践能力的提高,势必推动教学团队的整体发展,随着实践经验和能力的积累,师资的整体水平也将步入新的高度;对于学生而言,才是实践能力提升的最大受益者,他们可以在相同的时间内学到更多与社会实际相关的专业技能和经验知识,在就业中具有更强的竞争力;对于企业而言,它们才是直接受益者,因为更多的高素质、高技能的脑力劳动者进入企业,可以提高企业的理论水平,增加项目的成功几率,并促进企业和地方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海军.专业主义[M].设计管理[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3.
[2] 金萍.教育理论与实践[J].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