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玉秀
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比较喜人的是学生能够流连于作品的字里行间,去感受作品的内容和境界。但似乎有一点是我们大家所忽略的,那就是凭借文本的阅读去感悟大家的艺术风格,凭借很多作品的阅读去感受不同大家的不同风格。对此,作为任教于初中语文教学的笔者,经常思考这样的问题,即通过阅读去拓展阅读感悟大家的艺术风格。
一、拓展阅读感悟大家风格需抓住语言表达之关键
我们完全可以这样去说,也应当完全可以这样去理解,凡有作品入选我们苏教版教材的作家,都可以说是大家。我们也可以这样说,入选苏教版教材之文本,其作者的语言风格不一样,感情基调有别,那作品的语言表达形式也不尽相同。整个语文教材恰似姹紫嫣红的园圃,对此,要想让我们的学生能够比较好地接受到时代不同,区域有异的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是,让一个个学生在充分阅读教材文本的前提下,流连于整个文本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对于我们初中阶段的学生,如果离开了对大家作品语言的具体感悟,那学生是根本不可能感悟大家之语言风格的。我们也必须看到的现实是,语文的魅力就应当是语言的魅力,倘若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不能让学生去发现语言的魅力,又从何去发现语文的魅力?那又怎能去感受到大家之语言表达的风格?譬如在我国古代的唐朝,从文学史的角度去看,唐朝的诗歌应当处于非常鼎盛的时期,古之文学就有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之说。就是鼎盛时期的唐诗,那一曲曲诗歌也是一位位诗人不同思想情感的表达。就是同一诗人,所处的时代或际遇不一样,那诗歌之表达形式也会不同。如诗圣杜甫,一生所作诗歌充满快感意境的不是很多,但学生在小学所涉猎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就是一首快诗。那杜甫被收录于初中语文教材的古诗文又是一种怎样的诗歌?我们所背诵的相关杜甫的古诗文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二、拓展阅读感悟大家风格需深谙文本作者之际遇
正如前文所述杜甫一生的快诗不多,但也有快诗,这取决于作者所写诗歌的题材或当时所处的际遇。一位伟大的作家,其本身的人生也可以说是那样的坎坷,有的作家虽然满肚子的墨水,总是那样的怀才不遇,有的作家不仅仅是文学家,还是政治家和思想家。他们少年得志,中年辉煌,晚年幸福,有的作家自身立场就存有一定的问题,他们站在权贵一面,为封建统治者说话,根本不去关注广大劳苦大众的生活,当然也有不少作家就由自己的个性决定着自己的创作风格。由此,阅读教学感悟大家之不同风格则需要让学生去知晓这样的道理:不同际遇的作家所表达诗歌的意境是完全不同的;阅读教学感悟大家之不同风格,则十分需要学生去知晓作品之作者生活的经历和遭遇。让学生深谙文本作者之际遇的渠道比较宽阔和流畅,只要我们有意养成学生的习惯,每学习一篇文学作品,都去花一定的精力寻求作家的际遇。这际遇不仅仅就是自身的,还需要去知晓当时社会的整个大气候。这际遇也不仅仅就是思想层面的,还应当包含着文学层面的。譬如,在学生阅读感悟曹操之作品时,我们就需要让学生去知晓这个伟大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所处的特殊历史年代,还有那比较特殊的文学时代。再比如阅读感悟苏轼父子的文学作品,就有必要让学生了解点滴北宋时期的文学特色。还比如学生去感悟女词人李清照的诗词,没有学生深谙其李清照一身前后截然不同的际遇,是很难揣摩到作者所表达的意境的。
三、拓展阅读感悟大家风格需博览文学丰富之作品
应当比较充分地说,要想让学生去感悟大家之风格,仅凭一篇作品的阅读感悟是很难去解决问题的,而仅去阅读一篇作品,对作家的感悟有时也未免有失片面。因此,拓展阅读感悟大家之风格还完全有必要让我们的学生去博览更为丰富的文学作品,以达到触类旁通的感悟效果。譬如和学生一起学习《出师表》,让学生去认识诸葛亮,而且是比较全面和深刻地认识诸葛亮,就不能仅仅去阅读《出师表》,我们可以将视野放得开阔一些。在学习时,我们让学生结合以往学习的相关作品,如小学里所学习的《草船借箭》《三顾茅庐》等,如结合学习陈寿的《隆中对》。学习时还让学生去学习杜甫的《书愤》,也阅读陆游的诗歌。学习时更让学生了解文学鉴赏评论家对《出师表》的评价,并让学生知晓相关三表的内容。如古之人们说“读《出师表》不哭者不忠,读《陈情表》不哭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哭者不慈。”我们都知道,三篇文章分别叙述古代之君臣、祖儿、叔侄的关系,但感人处却都是文中最贴心的人情味。否则司马昭读了李密的《陈情表》,又怎么会真的被感动得放他一马呢?虽然人世已千年,但当读到这些情动于衷的文字时,你心里会不会柔软那么一下?尤其是学生读到这样的作品之后,对诸葛亮的一片赤诚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真正感受到诸葛亮忠心辅佐两朝的赤诚之心,真正感受到诸葛亮不但就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而且还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尤其能够从杜甫的《书愤》中感受到《出师表》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让诸葛亮的人物形象在我们当今学生的眼帘得到了有效的再现。
教育教学的诸多实践让我感到,拓展阅读感悟大家风格也应当是永无止境的,作为一线的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学生的感悟,需要去思考的问题还是相当多的,那对教师而言则必须去孜孜以求,思进取,多实践,以期在自己的一方土地上去培育出更为灿烂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