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诗性智慧表达:张扬言语生命本真的教学行思

2015-05-30 10:48曹耀华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5年11期
关键词:维柯冷雨语词

曹耀华

一、“诗性”:“以己度物”和“以物度物”的体悟状态

钱钟书所说的诗不能简单地理解为诗歌,而是寄托了人类情感的一切艺术文化的统称。诗歌、小说、雕刻都是诗。这类泛义的“诗”,有无一种共通的思维特性——“诗性”存在?这种“诗性”,源于意大利学者维柯的《新科学》。维柯认为诗性智慧就是建立在感性基础之上的形象思维。它是凭借感觉、直观与想象创造出来的只属于原始人类的智慧,并且以具体的形象代替抽象概念。这是个人类学上的“概念”,若将此引入到表达训练中来,将对所有人的表达训练具有普适性。

“诗性”,在《新科学》中也可称“诗性智慧”。维柯的“诗性智慧”的思维形态主要表现为“以己度物”和“以物度物”,以此可衍生出“隐喻”和“想象性的类概念”的语言表现形式。隐喻可以体现在诗性智慧表达的最小单位——意象里,也可体现在片言只语的修辞里,也可体现在整篇文章的构思立意里。后来的海德格尔提出的“诗意”,在学理渊源上与维柯的“诗性”没有师承关系,但其强调的“诗意”根植于人跟自然的融合,这种一元论,跟维柯的“以己度物”的诗性,可谓是殊途同归。总之,这里所说的“诗性”,与我们平时仅从诗情画意角度说的“诗性”和“诗意”截然不同。

日常体验中的诗情画意,仅是具体生活体验的一小部分而已。其实大家同质化的所谓诗意追求泛滥成灾,恰好是离真正的“诗性智慧”越来越远。维柯的“诗性智慧”强调创造,强调初始状态的直觉,强调独一无二的体验,强调用鲜活的方式重新诠释世界隐秘的秩序和默契。诗性是思维层面的,是一种把握世界的方式。如果能在这方面唤醒学生的灵魂,并有意强化刺激,不断以丰富的形式和活动系统地予以训练,学生的内心会无比的灵动,从而为语言表达孕育更好的思想栖息地。这样,也才能从源头上解决学生作文时的贫乏苍白干瘪的窘境。

二、高中:不可错过诗性智慧表达训练的黄金期

我们很多人陷入表达的无个性状态,是由作文时的言语惰性造成的,只满足于用已经习得的语词按照日常对应的关系,去对应所言说的事物,以为这样就完成了习作中的表达。这种表达,在一个人的最初语词学习中,是应该完成的一种训练,否则,就无法与人正常沟通。但在语词学习的初始阶段,要提醒学生,每个语词所表达的概念,是有严重缺陷的,是人为了顺利完成日常交流不得已而为之的办法。语词概念,是把千千万万个事物抽象出来的姑且为之的音义结合体。这个世界的真实情况却是,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而我们在一般性的日常表达中,总是用“树叶”这个概念称呼了所有人眼中的所有的树叶,抹杀了树叶本身的丰富性和表达者对“树叶”感受的差异性。

钱钟书说:“人类最初把自己渗透了世界,把心钻进了物,建设了概念范畴;这许多概念慢慢地变硬变定,失掉本来的人性,仿佛鱼化了石。到自然科学发达,思想家把初民的认识方法翻了过来,把物来统治心;把鱼化石的科学概念来压塞养鱼的活水。”

这样我们就好理解,为什么尚未经过系统的书面语言训练的学龄前儿童反而经常妙语惊人。因为他们还没有将某些语词概念固化对应为某一事物或者事物之间的联系,他们会以最原始的直觉,很自我地运用有过体验的词语进行自由的表述。这样的表达反而会比成人更接近这个世界的某种真实。当然,孩童的这种表述是自发的,偶然的,不能稳定保有诗性智慧的言说方式。如果不加以引导强化,很多人的这种天性的诗性表达就逐渐消失了。所以对于正处于青春期的高中生而言,恢复并强化诗性,对他们的言语创造能力的提升尤为重要,否则就错过了诗性智慧表达训练的黄金时期,将被大众化程式化的语言禁锢一生。

三、课堂教学:构建诗性智慧表达的理想国

由于诗性语言表达与日常交际用语有很大的差异,有明显不同的适用范围,所以诗性智慧表达的课堂训练,主要是引导学生对教材文本诗性智慧表达的揣摩和写作训练中诗性智慧的自觉投注。

国内很多学者已深入探讨了从诗性智慧视角解读文本的方法。李建中教授等人在《中国古代文论诗性特征研究》中解读了《逍遥游》呈现出庄子“以己度物”的诗性隐喻。陈剑晖教授在《诗性散文》探讨了《我与地坛》是诗性散文的经典文本,引领我们欣赏到史铁生物我交融的通透。在教学实际中,我开始尝试以诗性表达的全新视角重新研读文本,从阅读和写作两个维度尝试构建诗性智慧表达训练的课堂。围绕诗性表达的核心思维“以己度物”,我设计了新诗写作训练以及散文、杂文写作训练。公开课上,我以郁达夫的《江南的冬景》进行了诗性表达读写一体化训练,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其中,重点说下我对余光中散文《听听那冷雨》的教学设计。这篇散文是诗性智慧表达的理想范本。余光中在散文集《逍遥游》的“后记”中指出:“我倒当真想在中国文字的风火炉中,炼出一颗丹来。在这一类作品里,我尝试把中国的文字压缩、捶扁、拉长、磨利,把它拆开又拼拢,折来又叠去,为了试验它的速度、密度和弹性。”这里可以看到余光中着意要使汉语言摆脱已有的固化的表达形式,以诗性的思维将语词重组,使之更具有质感,容易唤起人的感官体验,使之更富有意蕴,容易引发无穷意味的探寻。在《听听那冷雨》里作者以诗性智慧将现代汉语的美感丰赡推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而这种审美效果的获得,最主要得益于他“以己度物”的情思状态赋予了“冷雨”以灵性和惆怅。我首先引领同学听懂“冷雨”的丰富意蕴,体悟通篇隐喻构思的妙处;然后玩味描述“冷雨”的语言中的诗性智慧——如何将冷雨写得有灵魂,如何将冷雨写得有质感;最后借助余光中在文中的“仓颉的灵感不灭,美丽的中文不老”,把玩汉字的字形体现出我们祖先遗存的诗性智慧,激发起学生对汉语言文字的挚爱。

五、培养诗性智慧表达需澄明的几点认识

我们在培养诗性智慧表达时,也当清醒地看到,如果只强调诗性语言的陌生化效果,是否会陷于王国维所说的“隔”中。王国维所说的“隔”是这样的:如他在《人间词话》里提出要少用替代字,如桃用“红雨”、“刘郎”,柳用“章台”、“灞岸”所替代。这原因是:“盖语妙则不必代,意足则不暇代。”代字会影响读者的直觉感受,代字代的是什么,这就使直觉渗入杂念,因此,诗也就“隔”了。“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司马迁说的能见义远的“举类迩”应该算是“不隔”的具体做法。再者,诗性智慧表达尽管增强了一切文体的文艺性。但事实上,并非要求一切文体都要求同样分量的诗性表达。诗性智慧表达密度厚度最大的当然是诗歌,其次是散文、小说。在杂文等以说理为内核的文体表达中,既要认识到传统诗性表达的优势,又要看到西方逻辑思维表达的优势。只不过,以往在吸收西方逻辑思维表达的时候,人们常常遗忘甚至排斥了中国传统文论所独有的诗性表达,这是让我们痛惜的。

我们还当清醒地看到,过度强调诗性智慧表达的“以己度物”“以物度物”,就会畸形无度地张扬个体精神意志,最终呈现状态或许是专横的、狂妄的、阴毒的、蛊惑的,也就走向诗性的反面。布罗茨基进而认为:“诗人与暴君有很多共同性。首先,两个人都想成为统治者:一个统治身体,另一个统治精神。诗人与暴君互有联系。”诗性表达的言者,应能悲天悯人,为万物去除遮蔽。维柯是将所有单纯美好的东西全都赋予了原始民族及其人们,希望各民族保持那种永恒的人类诗性,共同美好地生存于世。诗性智慧是向善的,跟偏执跟专横跟恶意无关。

猜你喜欢
维柯冷雨语词
照亮历史,点燃未来——南京依维柯发展历史回顾
你是那样美 唐心语词
清平乐·初冬夜半惊雷
论维柯对乔伊斯小说诗学的影响
相见欢·无聊独自彷徨
《老子》“自”类语词哲学范畴释要
卜算子·清明
立冬
依维柯New Daily底盘改装房车中国首秀
从文化理据看英汉语词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