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妮
摘 要:湖湘文化是我国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浓缩了湖南人的个性特点和民俗文化的精华,本文通过对湖湘文化的概意和内涵进行分析,结合常德的自然环境和具有湖湘特色的地域文化解读,来探究湖湘文化在旅游景区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关键词:湖湘文化;常德;旅游景区;建筑设计
旅游景区中的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一样,是景区特色得以体现的重要载体。随着科技的日益发展,各行业的全球化步伐在加快,在西方思想的冲击下,许多的设计都在相互抄袭、模仿、甚至复制,致使景区间甚至城市间风格越来越相似,民族文化、城市特色以及建筑的个性化都在慢慢消失。如何弘扬地方特色,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发挥地域文化的优势,成为旅游景区建设者考虑的重要问题。
1 湖湘文化的概意及内涵
1.1 湖湘文化的概意
湖湘文化是指以湖湘地区特定的自然条件与社会环境为依托,历经先秦湘楚文化的孕育,宋明中原文化的洗练而形成的具有区域性特色的文化结构体系。湖湘文化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讲求经世致用,以乡贤崇拜和区域自觉来延续自己的传统,不断强化自己在各方面的优势,增强凝聚力和文化自信,形成一种自成体系、完整严密的多样化文化系统,中华文化大背景下形成的具有独特地域色彩的区域性文化。
1.2 湖湘文化的内涵
湖湘文化浓缩了湖南人的个性特点和民俗文化的精华,是当代有较大影响力的地域文化之一。湖湘文化的特点大致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具有湖南地域特色的民俗文化、精神文化。自然环境的相对封闭使不受拘束的生猛活脱之性与临难不惧、视死如归的精神相贯通,构成了湖湘文化独特的强有力特色,具有鲜明的英雄主义色彩。历代文人政客提出了“实事求是”、“格物致知”、“经世致用”的思想,蕴藏着一种博采众家的开放精神与敢为天下先的独立创新精神。
另一方面是湖湘地域特色的物质文化。数千年的历史文化形成了无数代表湖湘文化的设计元素。例如,湖南古建筑、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隆回滩头年画、桃源石雕、湘绣,一千多年历史的岳州瓷器、临武龙须草席,几百年历史的益阳小郁竹器、浏阳菊花石雕、岳州扇、望城剪纸、泸溪踏虎凿花,以及历史悠久的土家锦、苗锦、侗锦、瑶锦等、湖湘民俗民风等都是湖湘文化特征的物质外壳和精神文化承载体,展示了湖湘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
本文探讨的湖湘文化旨在物质层面的湖湘文化,通过提取文化元素,转化为艺术的表现形式,实现景区的建筑设计。
2 常德地区旅游资源及具有湖湘特色的地域文化分析
2.1 常德概况
常德,古称“武陵”,市境东西极宽174.6公里,南北极长187.2公里,常德总面积18190平方公里,辖607.2万人。地处长江中游洞庭湖水系、沅江下游和澧水中下游以及武陵山脉、雪峰山脉东北端;常德西北部属武陵山系,多为中低山区;中部多见红岩丘陵区。常德属于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向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过渡的地带,四季明显,西部山区和中东部平原地区常年平均气温相差较大。常德是一个散杂多民族的地区,有46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47万人。
2.2 地域文化解读
常德历史文化悠久,文明史可以追溯到6000年前,是湘楚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常德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地域文化主要体现在精神层面的德文化和物质层面的农耕文化中:
(1)道德文化,常德是中国道德文化的发源地。道德文化源自古代名人善卷,相传是原始社会后期尧舜时代的人,曾隐居于今德山。善卷先生创作了许多民谣教化老百姓,开启民智,告诉人们辨别善恶好坏,教育老百姓崇善尚德。至今在常德鼎城、德山一带,仍流传着关于善卷先生的民间故事及相关的地名传说。
(2)农耕文化,常德是有名的鱼米之乡,澧县城头山古城遗址的发掘,发现了人类最早种植的稻谷和世界最早的稻田,常德成为中国农业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真正改写了中华民族的文明史。陶渊明先生笔下的世外桃源,良田美池桑竹美景,自得其乐的耕种劳作在常德桃源县找到了原型。农耕劳作器具中日常的竹、木、石为建筑提供了必要的素材原料。
3 湖湘文化在旅游景区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建筑师何镜堂院士说过:建筑是一个地区的产物。一栋建筑自诞生之初就已经影响到了他附近的环境,同时也受环境影响,它并不是独立的存在,而是受当地文化和已有建筑的制约。要想设计符合当地人思维习惯,又要被大众接纳认可的景区建筑,需要设计者对景区的地域文化有深入的理解。
3.1 充分利用景区当地的自然环境来设计景区建筑
我国古代建筑设计中常常因地而异、顺应自然,把地形地势以及周边环境作为决定建筑体量和空间的重要因素,表达了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生态的和谐要求建筑作为景区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共同参与景区的新陈代谢,保持一种能量交换的动态均衡,而不是破坏原有的良性循环。建筑物的出现,从而与周围自然环境建立了一种新的关系,如果处理不当,就会破坏原有的生态系统。常德市城区的柳叶湖风景区正是秉承这种设计理念,充分利用柳叶湖水域,环湖修建基于地方民俗、史实的司马楼,渔樵村等,打造了集城、湖、山、洲为一体的生态组合盆景。
3.2 提炼具有湖湘文化特征的设计元素
地域文化是设计的原创基础,设计实际是一种文化的表达。在景区建筑设计过程中,可以从所在地域的自然环境、传统建筑、民俗文化中提取所需要的设计要素,结合地理环境、当地民俗民风以及地域性材料等元素,结合游客对景区功能、心理等方面的需求,对相应的地域文化元素进行归纳、提取、重组,从而应用到景区的建筑设计当中。桃花源景区多用木、竹材料进行建筑的设计,秦人村的竹制长廊、木材制作的游客接待中心都很好地将桃花源的农耕文化渗入其中,与景区自然风景融为一体,相得益彰。
3.3 加强对地方历史文化的保护
长期以来,人们只注意保护那些在历史曾经闻名的单幢建筑物,像古塔、古树、寺院、庙宇等,而那些反映当地文化特色或传统风貌的历史村落或是街区则被不假思索地推平,代之以毫无特色的行列式住宅,使传统建筑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在建筑设计中,尽可能地保留修缮或还原传统建筑风貌,注重当地特色和文化的表达,营造地域文化氛围。
参考文献:
[1] 马文娟.探析湖湘文化在餐饮空间室内设计中的运用[D].湖南师范大学,2013.
[2] 谢玄晖.回归本土文化——浅析地域文化在城市个性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14(2).
[3] 蔡佩.湖湘文化在博物馆空间设计中的应用探讨[D].湖南师范大学,2013.
[4] 海鹏.基于地域文化的旅游景区商业街设计探讨[D].河南大学,2013.
[5] 蔡志强.地域文化在旅游景区标识系统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艺术研究,2014(1).
[6] 芮田生.旅游景区建筑设计理念探讨[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