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学军
[摘 要]生物课堂教学也可以利用其他学科的一些教学用具、教学方法或知识,从而起到辅助教学的目的,借用语文上的词汇称之为“拿来主义”。而在“拿来”其他学科内容的过程中,如何“拿来”,可以“拿来”什么东西,是生物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拿来主义 生物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320109
在生物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可以利用其他学科的一些教学用具、教学方法或知识来辅助教学,而且可以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一方面,可以丰富课堂教学的知识性和趣味性;另一方面,可让学生更加佩服和喜欢教师,觉得教师是一个知识非常渊博的人,从而“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使教师能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教育。
一、从语文中“拿来”
人们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那么笔者可以这样说“细读唐诗几遍,生物知识自见”。例如,在教学《生态系统》一课时,笔者用了“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等诗句;在教学《生长素》一课时,笔者用了“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等诗句;在新授《群落演替》一课时,笔者用白居易的《小草》一诗作为引言,笔者刚刚吟诵了一句“离离原上草”,全班学生立即接着齐声朗诵“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气氛相当热烈。这样从语文中拿来这些成语诗句,使学生在深刻理解所学生物知识的同时,也情不自禁地陶醉于祖国博大精深的文化之中。
二、从英语中“拿来”
“No pains,no gains”这句“不劳无获”的短语大家都知道,当学生上课疲劳时,生物教师突然冒出这一句,并解释“pain”是“痛苦、刻苦”的意思,“gain”是“获得、赢得”的意思,从字面上解释就是“没有很多的痛苦就没有很多的收获”,引发学生的自我反思,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起到一个潜移默化的作用。又如,在讲解《ATP》一节时,笔者用英文对ATP及ADP作了解释,即T—three、D—double,笑声之余,学生对这两个概念的含义有了深刻的理解。
三、从物理中“拿来”
生物学的发展与物理等工具学科的发展密不可分,正是在物理知识理论和物理工具的推动下使生物学有了质的飞跃,如1865年罗伯特·虎克发明了显微镜使生物学进入微观领域;1956年沃森和克里克合作用X射线照射DNA产生衍射图,从而推断出DNA的双螺旋结构。由此可见,生物问题中常包含着很多物理知识,需要用物理知识来解决。
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第三章第三节《光合作用》中有一个知识点是“色素的吸收光谱”,对于这个知识点,如果直接向学生指明色素的吸收光谱是红橙光和蓝紫光,可能学生会有莫名其妙的感觉,即使当时硬记,估计一段时间后遗忘率也会很大;而如果在说明这个问题之前,和学生系统地回忆或讲解一下物理中的“光学”知识,简单地说一下三棱镜的作用、折射光的形成、反射光的形成等知识,之后再来谈色素吸收光的问题就水到渠成了。
四、从政治中“拿来”
中学生物教材中讲到了一些发现史或研究过程,如酶、光合作用、生长素的发现史,DNA、遗传定律的研究过程等。对于这些知识点,教学大纲上要求学生不仅能掌握其发现史或研究过程和方法,还要学习科学家的严谨求实的态度和不畏先贤、勇于探索的精神。因此,在讲解这些知识点时,如果能够用政治中诸如“要一分为二的看问题”“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事物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的”“要用变化和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矛盾是相对的”等著名论断效果将会更好。学生在学习这些内容的同时,会理解为什么一代代科学家能够前赴后继地投身科研而乐此不疲,也会明白任何时候都不能盲目迷信先贤,要敢于质疑、敢于挑战。这才是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
五、从历史中“拿来”
历史,顾名思义,是人类史上一些已发生的事件或已故去的人物。笔者发现,熟读历史,熟读历史人物,熟读历史人物的趣闻轶事,尤其是著名生物学家的历史故事,对我们的教学非常有用,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而且也会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例如,在开始《遗传》一章的学习时,笔者从著名遗传学家、遗传学的奠基人孟德尔的生平谈起,讲了孟德尔的一些趣闻轶事,同时还向学生介绍了另一位伟大的遗传学家摩尔根的一些轶事。笔者得绘声绘色,学生也听得聚精会神,了解“什么是遗传,如何遗传”的愿望非常强烈。又如,新授《生物的进化》一章时,笔者用著名科学家、“进化论”的提出者达尔文的事迹作引言;在讲解《微生物》这一章时,笔者引入了微生物学家巴斯德灭菌和本杰明发现青霉素等史实,学生同样也是听得很认真,课后反馈效果也很好。
这些是笔者从教几年来从其他学科“拿来”的东西。当然,“拿来”时要注意拿来的时机,要注意使用的方法,如果不假思索,一味照搬、套用,不仅不能起不到任何效果,还会适得其反,有狗尾续貂之嫌,那样就真成了拿来主义了。
(责任编辑 黄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