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职数学课堂教师的主导作用

2015-05-30 14:28王丽梅
课程教育研究 2015年11期
关键词:数学课堂中职

王丽梅

【摘要】中职学校数学课程,一直存在较大困惑。学生厌学、教师厌教、枯燥乏味、缺少激情,几乎成了数学课的代名词。要想改变这种现状,主要还应依赖于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教师恰当的课前引入,详实的知识讲解,深刻的内容剖析,精彩的归纳总结,让数学课堂呈现缤纷色彩,绽放迷人魅力。

【关键词】中职  数学课堂  教师主导作用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1-0113-01

近年来,教育部门加大了对中职学校公共基础文化课的重视程度,我们也越来越认识到公共基础文化课对于学生的成长、终身发展是多么的重要。所以,必须重视文化课教育。数学作为文化课主要课程,要改变现状,突出其优化学生文化素养功能,就必须寻找正确突破口,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厌学、教师厌教、枯燥乏味、缺少激情的现状。如何改变?我认为其本质还是在教师身上。教师的主导作用是驾驭课堂、吸引学生、提升教学质量的不二选择。尽管我们应该关注中职数学课程与社会实践的有效契合,应该注意数学教材的整合与选择,应该科学变换数学课堂的授课模式等等。但这一切,都应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为前提。因为我们授课的群体是中职学生,他们的最大特征是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任何客观因素的优化,如果没有主观因素引领,都起不到真正有效的作用。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我从教30余年,感受颇深。在此总结一二,不足之处,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课前引入要吸引人

一节课,开端很重要。如果一开始上课就能牢牢地吸引住学生,那这节课就成功了一半。教师在这一环节要做足功课。设置的课前引入,要恰当、有趣、能吸引住学生。比如,讲授圆这一章节,我没有把抽象的数学概念作为第一要义,而是这样开篇:拿几样蔬菜:萝卜,土豆,西红柿等,用刀横向切开,给同学们看切口,都呈圆形;再让学生举几个生活中常见的截口是圆的例子:如树、管道、轮胎等等。然后可以讨论一下:为什么大部分植物的果实的截口都是圆的而不是其它诸如方型、多边形的呢?学生一定会有一个主动的思考时间,或长或短。教师把握好时间,给出合理解释:因为无论是扎根在土壤里还是沐浴在阳光下,大自然给予植物的营养是均衡的,阳光、水分、空气、营养,是均衡的。甚至在给予它们营养的同时带给它们的灾难都是一样的:台风、暴雨、雷电、干旱。在这种公平、均衡的环境中,植物因来自四面八方的给予相同而呈现均匀、圆滑。所以,人们就利用了圆的这种特质,在很多建造领域也采用了圆形。比如牧民的帐篷,通常都是圆顶,因为在空旷的沙漠上,草原里,它可以抵御来自四面八方的风沙雪雨,有着特定的稳定性,坚固性。这样的开场白,也许与讲授圆的内容并没有太多知识上的衔接,但谁又能说这不是一个吸引学生或是调动学生的开场白呢?学生不感到枯燥,有了倾听的兴趣,是硬道理。这需要我们教师贮备大量的综合知识才能做到。如果每一节课我们都能够带给学生一点新奇,即使他们还没爱上数学,却爱上老师,那离爱上数学就不远了。

二、对知识点的讲解要详实,避免抽象

数学向来被定论抽象,难以理解。其实我们完全可以把它实际化。不是说不要严格的定义,而是说要学会由浅入深,由实际到抽象。如负数,学生条件反射会有数字前面加“-”号的认识,如     -5,-2等。可以这样问:-a是不是负数?一定会有学生说是。这时就可以强调负数概念:小于零的实数叫负数。-a不一定小于零,如a=-4,则-a=4,就是个正数。这个概念搞清了,在学习绝对值知识的时候就会很容易理解|a|= a   a≥0-a  a<0的含义了。再比如讲三角函数符号,要求学生记住三角函数在各象限的符号,不能停留在单一的背诵,也不能只做单一的训练,如判断sin2000,cos1000的符号,计算sin2100,cos1500的值等等。尽管这种训练必须有,很必要,但是不能只停留在此,这是第一层面,即对知识的巩固,加强。一定要有第二层面:综合训练。如化简 。学生做对的不少。再改为化简 ,学生做对的就不多了。他们容易忽略符号。正确解法: = =    -cos1000=-cos(1800-800)=cos800然后就可以进一步提升了,化简: ,学生就会被提醒,要考虑α在第几象限,就会产生需要讨论的想法。这不就达到了训练学生总结归纳的目的了吗?这也是一个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的训练过程。有的教师认为中职学生数学基础薄弱,对他们的要求不必太高,停留在第一层面就可以了。我认为恰恰是这种认识遏制了学生思维的完善,逻辑的健全。长期停留在表层的、肤浅的层面学习其实是很可怕的。正是这种听起来似乎是降低难度、便于学生接受的想法恶化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阻碍了学生健全思维的开拓。在数学知识和数学训练之间,我认为数学训练更重要,具有战略意义。

三、对知识的讲解要深刻,做到少而精

很多教师反映学生不爱学数学,无论讲解多么简单学生都不会。其实这里有一个误解。任何一个知识点,走马观花的讲解是没有意义的。不理解的记忆是很快就被遗忘的,也是没有生命的。不能因为学生基础不好,就把知识表象化,肤浅化。只要讲,就要讲透。讲透学生才会理解深刻,记忆深刻。如介绍指数函数y=ax(a>0,a≠0)时,就应该讲清楚为什么要有(a>0,a≠1)。有的教师认为这个问题无需解释,写出来就可以了。其实不然。数学定义中的条件,是很严密的,它折射出的问题是不可以忽略的。我们学习数学,就是要培养这种求实、严谨、周密、认真的品行。讲清概念的过程,就是让学生从懵懂走向清晰的一种训练,不应该被功利地遗忘。其实真正容易遗忘的恰恰是知识内容本身。当学生走出校门,不久后就会把纯粹的数学知识遗忘。唯独被作为训练学生思维的教学方法,数学思想,是根植于学生头脑中的永恒的瑰宝。我们平日讲课,应该注重这些地方。上面阐述的,a>0,a≠1要这样讲解:a=1为常值函数,是一条平行于x轴的一条直线,具有特殊性。我们研究指数函数,是要研究它的通识特性,即函数的普遍意义,特殊情况(a=1)应该不在研究的范圍之内;a>0保证了函数y=ax(a>0,a≠1)的连续性。即在定义域范围内保证了函数的存在性。若a<0,如a=-2,那么当x= 时,y=(-2) 就没有意义了。为了保证指数函数在实数范围内恒有意义,必须设定a>0。在学生刚接触指数函数的时候,就把这些知识渗透开来,我认为很有战略意义。它渗透的不仅仅是一个知识点,渗透的是数学的魂:严格、严谨、逻辑、承上启下。

四、注意知识的归纳,它渗透着智慧,诠释着精彩

一堂好课,总要有精彩的结尾。对于数学课而言,它的结尾不是慷慨的陈词,绚丽的图画。数学课程的精彩结尾,应该是极具智慧与经验的高度概括。举一例:判断下面对数的符号:log  ,log 5,log    ,log 6。这种题目的理论依据应该是对数函数的单调性。但如果每道题都用同样的方法去判断,有重复枯燥之嫌。学生埋头写流水,抬头两眼透迷茫。应该做一个经验性的总结:底数和真数如果都大于1或都小于1,则对数值为正;如果一个大于1一个小于1,则对数值为负。简单记:对数值“差伴儿为负,不差伴儿为正”(以1为基准)。语言可能不那么严谨,但好用。学生记得快,记得牢。关键是他们肯记。太过抽象的话,即使再严谨,学生不记也没有用。

总之,想把数学课上好,教师的主导作用非常重要。它应该是教师的智慧、人格、能力、品行的一个综合展示。丰厚的知识底蕴加上迷人的人格魅力,定会让数学课堂诠释出精彩,绽放出魅力!

猜你喜欢
数学课堂中职
如何提高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效率
简谈数学课堂中的启发式教学
张扬学生个性,展现课堂活力
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实施研究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数学课堂信息化中的“三适”探究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中职高考与教学研究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