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典型的工作任务为导向的高职电子类课程体系的构建

2015-05-30 01:42刘明明李棚范志田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2015年12期
关键词:学习领域工作过程课程整合

刘明明 李棚 范志田

摘 要:近年来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提升,对高职电子及相关专业毕业生的职业素质和综合实践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本文主要研究如何以典型的工作任务为导向,重新对高职电子类课程体系进行构建。

关键词:教学模式;工作过程;学习领域;实践能力;课程整合

随着电子信息科技的迅猛发展和产业结构不断提升,对电子信息类高职毕业生的职业素质和综合实践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以往高职电子类课程教学采用的是“理论课+实验箱验证型实验”的传统教学模式,专业课程内容设置和教学过程各自为阵,缺少连贯性,经常出现学习完一门课程丢一门课程的问题。同一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师需要反复讲解,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接受处于被动状态。同时,由于各门课程不能有效的整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整个专业的定位不是很明确,学习缺乏积极性。教师在教学中往往为了教而教,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只是为了学而学。忽略了对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教学内容严重滞后于行业发展,与行业需求脱钩;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造成学生动手能力差,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已经不能满足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为了满足社会对新时代应用型、 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推进“以企业需求为导向、职业素质为核心、培养高技能人才”[1]为目标的教学内容的整合势在必行。

在教学改革实施过程,将所有的专业課程糅合起来,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模拟真实的工厂环境,将教学内容整合成一个个的学习任务,每个学习任务由若干个学习情境构成,不同的课程教学内容穿插在不同的学习任务中。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掌握了学习内容,真正实现学以致用。由于引入了新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求知;从以往的学生对所学知识不知有何用,转化为寓教于乐,寓学于乐,学有所用;将以往的严肃的课堂教学转化为轻松快乐的实践教学;学生对电子专业课程的学习产生极大的兴趣,同时通过项目式教学“内容依次递进、能力培养递进”的学习过程[2],使得学生能够很好地完成对各门课程的知识及技能目标要求,并且在学习任务完成过程中进一步地训练了学生的自我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使得我们培养的学生能够适应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要求,由于教学改革的效果较好,学生和教师对电子类课程整合改革的重要性已达成共识。

高职电子类课程进行整合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根据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在电子类课程的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改革过程中,坚持推进“以企业需求为导向、职业素质为核心、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标的[1]“工学结合,教学做理实一体化”的改革理念,按岗位需求、企业操作标准规程,对课程体系进行解构与重构,整合教学内容。

在课程整合实施过程中,坚持引入国家职业技术鉴定标准,同时参照电子信息行业标准,将职业导向及典型项目驱动的教学理念融入专业课程改革实践之中。积极推行“教、学、做理实一体化”的项目式教学方法,建立“理论—仿真—实训实习”的教学体系,满足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课程改革方案实施具体内容如下:

1 以学习领域课程构建为原则对课程进行整合

以学习领域课程构建为基本原则,将原有的《数字电子技术》《电子元器件识别》《电子产品制图与制版》《电子产品生产与管理》等几门相关课程糅合在一起,构建成一个典型的工作任务,再根据完成这一任务的工作过程的要素特性,将每个工作任务再划分为几个学习情境;解析实际职业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和素质要求,以实际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确定学习目标、学习内容[1];以电子信息行业标准为导向,制定人才培养目标;依据学生认知规律和学习特点,针对性地制定学习计划,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技术能力和岗位能力;根据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对电子类核心课程进行整合,重构。通过网络平台将优质教学资源提供相关院校和企事业单位共享;通过人才交流与培训,扩大社会影响与示范效应。

2 采用基于典型的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模式

2.1 “教、学、做理实一体化”项目式课程教学模式 课程教学采用“教、学、做理实一体化”的项目式课程教学模式,教师的讲和学生的学、练、做融为一体,贯穿于整个项目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具体实施中,将实训室与授课室合为一体,将讲课内容与实践内容合为一体,采用“边教边学、边学边练、边练边做”的方式开展教学,保证了“教、学、做理实一体化”项目式教学模式的实施。通过反复的教、学、练、做,达到了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要求。

2.2 实习与生产一体化的生产性实训教学模式 实习、实训教学与实际生产相结合,采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方式,将学校的实习教学和企业的生产项目有机结合,与合作企业共同实施“实习与生产”一体化的生产性实训教学模式;由专任教师、企业兼职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共同负责技术指导和质量检查,学生自主完成生产任务,达到校企双赢、学生受益的效果。

3 制定课程标准,完善课程设置,构建课程体系

根据就业岗位分析,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在对相关电子行业调研、毕业生跟踪调查和专业建设委员会论证的基础上,归纳出专业核心就业岗位与相关就业岗位,根据专业岗位群中每个职业岗位的工作过程,提取每个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完成工作任务应具有的职业能力及支撑能力要求的专业知识;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归纳,以学习领域课程构建为原则,依据学生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专业所对应的典型工作过程,重构课程,重组课程内容,形成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3]。高职教育要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所以课程设置,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也要符合要求,需要针对不同的专业和面向对象做相应的调整。对高职电子类课程的教学改革方案的探讨是一个长期需要研究的课题,旨在更好地为社会培养出优秀的电子信息人才。

参考文献:

[1]郑雪娇,焦键.高职院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探讨[J].职业技术教育,2013(7).

[2]陈晓兵,朱全银,王文豪,高丽.多层次递进式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的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12(09).

[3]姜大源.提高现代职教体系学科地位[N].中国教育报,2013-10-03.

基金项目: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基于学习领域课程构建原则的高职电子类课程教学内容整合的研究》;基于校企深度融合模式下的电子产品设计平台建设(2014jyxm492)省教育厅重点教科研项目;安徽省教育厅重点教科研项目。

猜你喜欢
学习领域工作过程课程整合
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教学法在《药事管理与法规》课程中的应用
从德国职业教育模式探讨行动导向教学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实践类课程改革探索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中职教学中的应用浅析
《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指导》课程整合的探索
浅谈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重构与课程设计
基于专业核心能力的机械类课程开发
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