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是学生习作之源

2015-05-30 10:48黄奕芳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5年12期
关键词:体验生活写文章习作

黄奕芳

一、走进生活,学会观察

鲁迅先生说:“如要创作,第一须观察。”的确,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起点,是学生写好习作的前提。

那么,怎样观察生活呢?

(一)讲究方法

俗话说得好“做事没技巧,吃力不讨好”。同样的,只是想要观察,而没有方法,是很难收到良好效果的。小学阶段学生会学到不少“观察”的方法。

(二)抓住特点

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千变万化,即使是同一棵树上的两片树叶,只要仔细观察,善于抓住特点,也能找出它们的细微差别。

二、体验生活,学会思考

叶老说:“凡是好文章必然有不得不写的缘故,自己有了一种经验,一种意思,觉得它和寻常经验、寻常意思不同,或者比较新鲜或者特别深切值得写下来,作为生活的标记,以备将来需用的时候查考,这才提笔写文章。”由此看来,写文章是人对生活的一种体验,一种思考。

在这几年的作文教学中,我常常创设机会,让学生体验生活,在体验中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及写作的能力。如引导学生积极参加校运会、艺术节、文化节以及校外实践等各类活动,并及时组织学生交流活动体会,再动笔把经历感受写下来;引导学生就突发事件发表看法,说话写话。

三、记录生活,学会积累

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的确,记录生活,学会积累很重要。

(一)从日常中积累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我的做法是向李贺学习,要求学生“每事一句”。就是每人备一个日记本,日常中每经历一件事都要随时记下来,有什么记什么,不必拘束,如有感想,有收获,随手多记几句更棒。这样做,既能让学生打开思路,为日后作文积累素材,又能使学生不断练笔,熟能生巧并逐步掌握写作的基本技能,用词造句的方法等,从而感到写文章并不是一桩难事,只是描写生活而已。

(二)从阅读中积累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从阅读中积累是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

语文课本中的每篇课文都是学生写作的典范。教学时我让学生在弄懂课文的字、词、句的基础上,知道课文写什么,作者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从阅读中借鉴和积累作文材料、写作方法;我还要求学生在品词品句的过程中,把一些好词好句抄下来,熟读、背诵。

除此之外,我还有计划、有目的地向学生推荐适合的有用的、具有积极义意的课外读物,要求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及时摘抄优美词句,作旁注,写体会,交流心得。学生在阅读活动中积累素材,习得语感,作文时自然有话可说,假话、空话少了,真情实感得以自然流露。

(三)从媒体中积累

现代的生活,离不开媒体。通过报纸、电视、电脑、广播等媒体,人们了解世界,获取了大量信息。可以说,媒体是人们的第三只眼睛。关注媒体,不仅可以娱乐,还可以受到教育,得到启发,取得新知。对于小学生写作文来说,还可以找到习作的素材和话题。因此,我允许我的学生有控制地看电视、玩电脑……

我班的体育委员是学校田径运动员,练习跑步,过去只是凑凑热闹,有时还偷懒。自从收看了奥运会实况转播,看到我国乒乓球运动员孔令辉带伤苦战,为国争光后,简直像换了一个人。他在作文里写道:

……我身体不舒服,但我坚持跑完800米,同学向我投来不解的目光;过去我的英语成绩不好,现在,我用练体育的狠劲练英语,成绩明显提高了。妈妈问我现在为什么干事劲头这么足。我自豪地说:“跟世界冠军学的——电视不能白看。”

这位同学通过看电视,积累了写作的题材,还受到了人生的启迪。真的是“思想”“作文”双丰收。

生活是学生习作的源泉,离开了生活的作文,就如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作文只有与生活紧密结合,才能充满生机,充满活力。多彩的生活,为我们作文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天地。但写作不是一时一日的事,我们不妨从“走进生活,学会观察;体验生活、学会思考;记录生活、学会积累”引导学生,坚持不懈,学生的作文水平定能有所提高。我相信只要我们勤探究,勤反思,勤耕耘,学生的文思定能如长江之水,奔泻不止,永不枯竭。

猜你喜欢
体验生活写文章习作
成长
立正!新兵们
毛泽东怎样写文章标题
离题万里
生活中的“万”
习作展示
司马相如,只为帝王写文章
从生活中选材,讲述真实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