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立广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病句解题技巧。
过程与方法:加强备考方法的指导,强化病句题型训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汉语的严谨之美、多义性。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注重积累。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考点阐释
所谓“病句”,是指不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则、不合逻辑事理的句子,它是历年来各地高考的考查重点。2012年湖南高考语文卷基础知识运用部分没有考查病句,有人预测2013年湖南高考语文卷极有可能恢复考查病句。《考试大纲》对病句的测试要求是“能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D级。
二、命题特点
通常来说,本考点的考查范围是辨析和修改病句两项。湖南卷是以辨析病句为考点,形式是客观题。
主要考查以下六种病句类型:表意不明;语序不明;不合逻辑;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
三、解题技巧
高考前最后30天,在熟悉病句基本类型的基础上,掌握一些病句突破技巧,可以迅速准确地判断出病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下是病句的三种突破技巧:标志判断法;主干划分法;例句推断法。
(一)标志判断法。
仔细研究历年来各地高考病句题,会发现很多病句题所给选项都有很明显的标志,而这些标志背后所隐藏的考点又是一致的。所以,一旦找出标志,出题者所设计的陷阱也就呼之欲出,很容易就可以做出判断。所以,建议考生拿到病句选项,第一个做法就是“有标志找标志”。下面,把以前积累过的病句标志加以复习整理。
1.看并列短语。
当句中有并列短语时,往往要考虑以下陷阱:并列短语能不能并列;并列短语的语序问题;并列短语的一一对应搭配;某些表并列的词是否会造成歧义。
2.看关联词。
当句中出现关联词时,要首先考虑三种陷阱可能:关联词的固定搭配;关联词和主语的位置;第三要特别注意两种特殊的关联词:表递进和因果。递进关系的要注意前后分句的位置,因果关系要考虑是否强加因果或因果倒置。
3.看两面词。
当句中有“是否、能否、优劣、好坏、多寡、去不去、高低、成败”等肯定与否定、正面与反面相叠的词时,首先要优先考虑一面或两面是否搭配的问题。但还要注意一种特例,有些词粗看是一面,但实际上包含两面的意思,如“影响”“效果”“作用”等,那么就不能当作是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
4.看介词。
句中出现介词,有以下几种常见陷阱:介词位于句子开头,考虑淹没主语;考虑介词固定搭配是否有误;“和”作介词用,是否导致歧义;介词“对”“对于”是否造成主客体颠倒。
5.看多重否定句和反问句。
如果是多重否定句,通常要考虑否定是否失当;如果是反问句,通常要考虑不合逻辑。破解的方法就是要把多重否定句和反问句变成陈述句,然后加以判断。变成陈述句的方法是:否定加否定为肯定;肯定的反问表否定,否定的反问表肯定。
(二)主干划分法。
一个完整的句子,通常有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六种成分,通常把前三个叫做句子的主干,把后三个叫做句子的枝叶。主干划分法,就是从一个复杂的句子当中把主谓宾提出来,先检查句子主干之间是否有语病,再检查修饰语和中心词、修饰语和修饰语之间是否有语病。这种划分方法对于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结构混乱等病句类型最实用,往往是只要一提出主干,有以上问题的病句就能很快显现出来。强调一个口诀:谓前为状谓后补,定语常居主宾前。
主干划分法可以分两个方面进行:
首先看句子的主谓宾是否完整、搭配是否合适、句意是否明确,以此来判断是否有主谓宾搭配不当或成分残缺的毛病。
其次看定状补等成分,看它们对主干的修饰限制是否恰当严密,是否有残缺现象。总之,先主干,后枝叶,掌握方法,认真审读,仔细辨别,就能做出准确的判断。
(三)例句推断法
除了以上两种基本方法以外,还有另一个技巧,就是例句推断法。例句推断法的基本原则就是:想例题→得规律→明做题。
这里的例句有两种:一是自己造例句,通过例句来理解推断;二是高考题中的典型例题,这些题往往富有代表性,“换汤不换药”,句子内容不同,但所考查的病句类型是一样的,想得起这些例题,就能想得起相应的考点。
总之,面对一个病句题,有标志找标志,无标志划主干,碰上一些找不到头绪的句子,静下心来,想想平时是否做过类似的题目,是否可以造个例句,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只要能综合运用各种方法技巧,就一定能够突破病句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