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个维度把握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互动关系

2015-05-30 23:31:31徐长通王敏
2015年12期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马克思主义

徐长通 王敏

摘 要: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互融合的重要产物。使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辩证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建设之中,应从多视角探析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深入学习贯彻习总书记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重要论述,对当前我国治国理政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关键词: 习近平;马克思主义;中国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国共产党人是马克思主义者,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学说,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但中国 共产党人不是历史虚无主义者,也不是文化虚无主义者。我们从来认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应该科学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科学对待世界各国文化,用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思想文化成果武装自己。在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历史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都注意汲取其中积极的养分。”[1]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在深入贯彻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之后,笔者认为正确认识和处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良性互动关系,这对我国治国理政、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和 重要的意义。

一、意识形态维度: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马克思主义指导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历史已经充分证明,只有马克思主义可以救中国、发展中国。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指导地位,也是应对新媒体、互联网新挑战和把握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良性互动的关系的首要任务。如果抛弃马克思主义信仰,那么就是精神上“缺钙”,也就是失去了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传统文化重要论述,体现了在新常态下必须坚持和要求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和方法进行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从理论层面为治国理政指明方向,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新思路。我们作为马克思主义者,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不能不采取不分析的态度,绝对不能采取“到污水连同小孩一起倒掉”的态度。我们如果不吸取中国传统文化有益的东西,搞好精神文明建设是很难的。

在意识形态维度,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不能动摇的,要始终把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作为中国共产党永葆生机的不竭动力、力量源泉。马克思主义要想在中国开花结果,就是要与中国本土特有的文化氛围融合。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离不开儒学传统文化的滋养和影响,而且要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也不可能离开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大中国梦,就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定不移遵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从理论层面讲,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把握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交融贯通的精髓,为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提供了有力思想理论支撑。

二、历史唯物主义维度:全面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

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文化的文明古国,在五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为推进人类文明地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华文化是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的精神滋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同样也需要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要充分肯定具有“永恒魅力”的中国传统文化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和深远影响,让其时代价值永不褪色。习近平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作用指出:“从历史角度看,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的优秀成分,对中华文明形成并延续发展几千年而从未中断,对形成和维护中国团结统一的政治局面,对形成和巩固中国多民族和合一体的大家庭,对形成和丰富中华民族精神,对激励中华儿女维护民族独立、反抗外来侵略,对推动中国社会发展进步、促进中国社会利益和社会关系平衡,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2]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必须汲取丰厚的历史文化源泉,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沃土。中国传统文化中许多观点和方法,如“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民贵君轻”、“知行合一”、“和而不同”等思想,对当今中国甚至世界都具有启示和借鉴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这些富有永恒魅力的人类共有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源泉,从其意义和影响说可以为当今我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借鉴启示。

另外,对待中国传统文化要坚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方法,不能只看到中国传统文化所蕴藏的优秀思想,也要看到中国传统文化存在的局限性和消极因素。一些男尊女卑、三从四德、三纲五常等这些糟粕性的传统腐朽思想已成为中国严重落后的束缚和羁绊,其严重阻碍了中国思想文化进步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诸多重要场合发表重要讲话,对看待中国传统文化提出了众多要求。要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批判的继承发扬。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尊重客观历史,旗帜鲜明的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文化虚无主义,引导广大人民正确认识和评价历史。这些重要论断对推动中国历史进步和对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提高我们人民的思想和道德水平,中国特社会主义建设有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三、践行维度:继承弘扬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必然存在一些腐朽的、过时的、糟粕的东西,所以我们坚决不能全盘吸收、照搬照用,必须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鉴别分析,取舍扬弃。“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北京师范大学时指出:“我很不赞成把中国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3]总之,要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内化到每个中国人民内心,必须通过学校教育、影视作品,文学作品,新媒体传播等多种传播表达方式,增强中国传统文化的感召力和影响力,同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必然能形成“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四两拨千斤”的良好局面。

只有不断进行批判地继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赋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和新的表达形式,才能推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发展。要把握好对中国传统文化学习、研究和传播的话语权,这是讲好中国好故事,传播中国好声音的新路径。只有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并继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才更加有利于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弘扬。深刻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传统文化重要论述,增强文化自信心,激发民族自豪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力量。

四、结语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互动的三个维度是相互配合、辩证统一的。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千百年来形成的中国传统文化正确地结合起来,共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作者单位:1.西华大学政治学院;2.西华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 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 2014-9-25(2).

[2] 习近平. 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 2014-9-25(2).

[3] 新华社新华视点微博:http://weibo.com/1699432410/BmmILuBfN type=commet

猜你喜欢
中国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当代陕西(2019年11期)2019-06-24 03:40:16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当代陕西(2019年10期)2019-06-03 10:12:38
认真看书学习 弄通马克思主义
少先队活动(2018年9期)2018-12-29 12:18:44
从《百鸟朝凤》看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
人间(2016年24期)2016-11-23 18:20:38
建筑设计内在的文化反思
河南民歌的艺术特征分析
艺术科技(2016年9期)2016-11-18 16:38:58
民间美术在高校艺术专业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戏剧之家(2016年19期)2016-10-31 19:28:25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 17:13:51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今传媒(2016年9期)2016-10-15 22:56:25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9:4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