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如何优化和发展学生问题意识

2015-05-30 22:55陈凤成
俪人·教师版 2015年12期
关键词:问题意识优化策略数学教学

陈凤成

【摘要】良好的问题意识能有效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理解和创新。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大力培养学生的质疑问难精神,采取积极的评价策略,积极培养数学猜想能力,促进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和发展。

【关键词】数学教学 问题意识 优化策略

优化问题意识、发展问题意识已成为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问题之一,传统的数学教学,教师是课堂的主宰,学生无需思考,只是按照教师的要求去做就可以,长期以来,学生的思维呈现出惰性、依赖性。问题是思维的起点,任何思维过程总是指向某一具体的问题,问题又是创新的前提,一切发明创造都是从问题开始的。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优化学生的问题意识,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是《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教学理念之一。宋代著名学者陆九渊说:“为学患无疑,疑则有时,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审视一下我们现代的小学课堂,过于控制人的个性发展,要求上课时,特别是对待小学生,把两手放在桌上,或背手坐直等,有问题必须举手经老师同意后才可以发言;过于重共性而轻个性,过于重义务而轻权利,过于重服从而轻自主,过于重外在的纪律而轻内在的能力。这些教学方式限制了学生创造性和创新精神的形成。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呢?

一、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精神和能力,敢于提出问题

学生的问题意识薄弱,主要表现在如下的两个方面: 其一是不敢或不愿意提出问题; 其二是不能或不善于提出问题。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试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首先要鼓励学生求异创新、敢于提问,允许有不同答案。这样,才能使学生的问题意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少到多、从小到大。首先,教师要鼓励学生不惟书、不惟师,鼓励学生向权威挑战。对学生符合题意要求的几种解决方法,教师都要给予肯定,对学生的计算方法,没有优劣之分。如教学《认识角》,让学生思考,一张正方形的纸有几个角,用剪刀剪去一个角,还有几个角?教师依照课堂的反馈信息及时地来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适时地给学生营造一个展示才华的机会,鼓励学生“异想天开”,那么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还能拓宽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闪现智慧的火花,产生创造的灵感,感受成功的体验。

二、采用恰当的评价手段,促进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

教师的评价直接影响着学生创造力的展现与发挥,因此,教师要充分、合理利用评价手段,促进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要急于对学生的答案和思考下结论,即使有定论的结果也应该重新质疑。不要一提问后马上要学生回答,对他们的回答也不急于判断对错,可以采有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和判断。例:一条路长1200米,某工程队前3天修了全长的1/5,照这样计算,修完这条路还需几天?学生按一般方法得出: 解法一:(1200-1200×1/5)÷(1200×1/5÷3)=12(天),常规思维需5步计算;解法二:1200÷(1200×1/5÷3)-3=12(天),常规思维需4步计算。教师继续引导学生:“同学们再想一想,這道题还有其他解法吗?”大家经过讨论后,又得出了下面的解法,解法三:3×[(1-1/5)÷1/5]=12(天),抽象思维需3步计算。教师看到学生的思维已经展开,鼓励学生另辟蹊径,寻求最简单的解法,于是学生又想如下的解法: 解法四:3÷1/5-3=12(天) ,抽象思维只需2步计算。教师这时在根据学生的思考进行评价,留给学生充足的分析思考时间,让他们各抒己见,相互启发。这样既保证了一解,又保证了多解,使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每个学生都学习了不同的数学,获得了不同的发展。

三、培养学生数学猜想能力,在数学创新灵感中发展问题意识

数学家德摩根曾经指出“数学发明创造的动力不是推理,而是想象力的发挥。”如鸡兔同笼问题:“笼中有鸡、兔若干只,数头共有50,数足共有134,问鸡、兔各多少只?”这类问题有两种解法,可以假设都是鸡或兔求解:假设都是鸡,那么就应有足100只,多出134-100只足,所以有兔34÷2=17只。假设都是兔,则应有足200只,缺少足200-134=66只,所以有鸡66÷2=33只,认真综合思考两种方法:第一种解法可以简化为:足数减去头数的2倍,差除以2,就是兔子的只数。第二种方法可以简化为:头数的4倍减去足数,差除以2就是鸡的头数。通过分析比较总结出此类题目的计算、解决规律,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如再遇此类问题,就可以直接计算,不必再经过繁琐的假设过程。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恰当的数学猜想,在猜想中产生创新灵感。另外,教师还可以改变教材例题的设计,开发教材,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如教学加减法混合运算,教材例题:明明有14条红金鱼,8条花金鱼。送给东东10条,还剩下多少条?一般的解法就是:14+8-10=12条。如果教师改变问题的设计,变成适合学生实际的问题,就会打开学生的问题思路:如果你有14条红金鱼,8条花金鱼。有一个好朋友想向你要10条,你会怎样送呢?你自己还剩下几条呢?虽然只是简单地改变了问题的设计,但给学生打开了广阔的思维大门。学生1:我从红金鱼中拿出10条送给好朋友,自己还剩下12条。列式为:14-10+8=12(条)。学生2:我把花金鱼全部送给好朋友,还差2条;再从红金鱼里挑选2条,自己还剩下12条。列式为:10-8=2,14-2=12(条)。学生3:红金鱼多,可以先从红金鱼里选8条,再从花金鱼中选2条送给好朋友,自己剩下12条,列式为:14-8=6,8-2=6,6+6=12(条),学生的答案还有很多,这种教学方法,改变了数学教学中的机械操作和题海战术训练,给了学生更多的思考和表达的空间,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思考生活,并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逐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分析,用数学的语言去表达,学生经历了数学过程,在经历中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得到发展,数学能力得以培养,数学智慧得到提升,数学素养得到提高。

猜你喜欢
问题意识优化策略数学教学
问题意识与专题化教学研究
企业重大风险确定及管理建议的研究论述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分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
问题意识,个性化阅读的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