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探究性学习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课堂的思考

2015-05-30 10:48:04李金养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15年12期
关键词:圆柱探究性动手

李金养

【摘 要】 文章主要对探究性学习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课堂的思考作了粗浅的探讨。笔者认为主要做到以下三点:一是鼓励学生动手实践,调动学生探究热情;二是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三是创造广阔思维空间,诱发学生探究欲望。

【关 键 词】 探究性学习;动手实践;思维空间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但是由于长期受到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教师教学手段总是比较僵化,只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一味灌输”,不会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随着新课标的贯彻深入,探究性学习愈来愈被教师和学生所接受,并且成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探究性学习可以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主地去探究、发现、分析、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体会,对小学数学教学中探究性学习作了粗浅的探讨。

一、鼓励学生动手实践,调动学生探究热情

学生数学体验的获取主要是通过动手操作。动手操作是一种由多个感官参与的以感知形式为主的认识活动。《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很重要的改革就是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锻炼。同时,美国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我听见了,但可能忘掉;我看见了,就可能记住;我做过了,便真正理解了。”可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鼓励学生积极动手实践是多么的重要。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可以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功能,全身心地投入学习,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更加深入了解知识的难点与重点,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意义,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最终达到学习目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鼓励学生积极动手实践,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积极去思考、去探讨,提高教学课堂效率和质量。如在《教学圆柱的认识》时,由于学生在生活上对圆柱形就有接触,学生对圆柱的形状已经初步了解,因此在教学中,我准备了一些硬纸张、剪刀等材料,将全班学生分成10个小组,合作动手做圆柱,并引导学生在做的过程中,要了解圆柱的相关特点,这时的学生个个精神抖擞,兴趣盎然,迅速行动了起来,很有默契地合作做起了圆柱形。大概过了15分钟,各小组都已经完成了圆柱形的制作,我让各小组汇报情况,各小组在制作圆柱的过程时,都能将圆柱的两个底面相等、圆柱的侧面展开是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等特点说出来。同时,还发现当长方形(或正方形)的长或宽和底面周长相等时,才能做这个圆柱的侧面。通过动手实践操作,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究的机会,使学生感受知识在实践过程中探究,充分展示了各自的才能,成为知识的发现者、探索者、创造者,最终让学生在边实践边探究的过程中轻松接受新知识。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顾明远曾说,“不会提问题的学生不是学习好的学生”。陶行知先生也曾谈及:“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换句话说不善于发现问题就不善于探究。创设问题情境时应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让学生感觉到问题是与旧知识有联系的,同时又是新奇的,具有一定的挑战性。问题是思维的动力,创新精神的基石,是学生探求并解决问题的保证。因此,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各方面入手,用多种方法,潜移默化,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通过主动思考来发现问题,并敢于质疑问难,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创造广阔思维空间,诱发学生探究欲望

传统数学教学注重知识的传授,注重答案的“标准化”,往往忽视学生思维的拓展,如果学生思维在学习过程中呈定势特性,展不开思路,就往往跳不出“框框”。因而,拓展学生思维,使其思维呈活跃的势态,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的关键。如果学生思维拓展了,就容易产生灵感爆发,对事物就会有一种强烈的探究欲望,产生超乎寻常的独特见解。如我在教学“简便运算”时,先出示“197+69”,开始没有作任何的提示,也不让学生阅读教材,然后分组讨论用什么方法计算这道题最简便,比比谁的简算方式多,谁的方式最简便,我也作为小组成员加入讨论的行列,与学生一起讨论。这样我就和学生进行了平等的对话,消除了学生的心理障碍,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和精神上的鼓舞,为学生创设了广阔的思维空间,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对问题的看法也就更多样化、全面性。于是学生提出了各种解法:190+69+7;100+69+97;197+60+9;200+69-3;197+70-l;200+70-3-1……只有这样,学生才敢想、敢说、敢问,勇于去探究。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拓展学生思维空间思考问题的习惯,对学生的奇思妙想或与众不同都给予正确的引导和鼓励,要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对任何事情习惯展开想象,提出各种各样标新立异的问题,使学生形成“凡事都要问个为什么”的探讨心理,只有这样,学生才敢想、敢说、敢问,勇于去探究。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应当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认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且为学生提供较为充分的数学活动时间与空间,让同学们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真正掌握数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及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从而达到提高数学教学目标的效果。作为一名教师,要认真贯彻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自主探讨,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孙晨军. 浅谈探究性学习及其它[J]. 科海故事博览·科教创新,2013(2).

[2] 吴勤芬,吴达成. 浅谈探究性学习的特点和方法[J]. 中国教育现代化,2011(3).

[3] 陈伟. 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实施[M]. 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圆柱探究性动手
我也来动手
圆柱的体积计算
“圆柱与圆锥”复习指导
浅析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
甘肃教育(2020年4期)2020-09-11 07:42:10
动手吧,把水“洗”干净!
动手画一画
童话世界(2019年17期)2019-07-04 15:15:42
高中英语探究性学习的初步实践
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
动手演示找错因
削法不同 体积有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