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庆云 赵捷
摘 要:在信息飞速膨胀的形势下,包装设计课程教学也面临着新革新,只有培养具有丰富实践能力和技能的人,才能符合市场的需求。本文通过对艺术设计专业包装设计教育改革的背景、现状进行分析,从设计理念、课程规划与市场对接、教师自身能力等方面为出发点,探讨艺术设计专业包装设计教育改革的新思路。
关键词:包装设计;教育改革;理念
0 前言
包装设计课程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核心课程,它是集包装容器、包装结构及包装视觉形象为一体的整体设计,是创造性与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它涉及商标、文字、图形、色彩、版式等内容的整体性设计,其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掌握包装设计领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构建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适应市场对包装设计岗位的需要。我国的包装艺术设计教育脱胎于传统工艺美术,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虽然包装艺术设计教育有了很大的转变,但教育过程中不少弊端也随之暴露出来。
1 当前包装设计课程教学存在的弊端
(1)教学理念不明确。教学理念决定教学思路,理念不明确导致教学思路不清晰,课程定位自然也就模糊。包装是实用与美的统一体,不应把它作为独立的艺术形态,功能性原本是包装的第一要素,但正由于我国的包装教育脱胎于工艺美术,教学理念与思路习惯性地围绕着包装视觉的艺术性展开,最终包装设计只存在视觉艺术美感而忽视包装的功能性。
(2)课程规划与市场需求不对接。包装设计主要是培养学生视觉、结构、器型等设计能力以及熟悉包装材料和印刷流程的能力。从目前的包装艺术设计课程的规划与安排来看,主要包括包装设计概论、设计原则、工艺与材料、结构与容器设计、装潢设计等几个方面。这种课程的规划和安排有其合理的一面,它提高了学生对包装设计的整体认识,但也存在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课程的重点不够突出,与市场包装设计流程接轨程度不高。
(3)教师自身能力不全面。包装设计是跨学科的学科,涉及诸多理论知识,首先,知识结构的单一性是许多教师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对于由基础教学转型的教师来讲更显突出,他们往往只专注艺术专业的研究而忽视其他交叉学科的学习,对其他学科先进的方法、技术接触不多,严重地阻碍了创造性的培养。其次,实践经验不足,据调查,大部分艺术设计专业的专任教师都是由学校到学校直接任教,缺少实践能力的学习,只能从书本或网络上接触设计工作的某一环节,不了解具体实践的整体流程。再次,教学方法的陈旧性,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远离市场实践,用空洞的理论来灌输给学生,课程呆板,缺乏生动是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
2 包装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措施
(1)“三会教学理念”的导入。在信息社会中,设计思维、设计理念才是竞争的焦点。面对国外的包装设计,感慨万分,不禁反思国内包装设计的差距在哪里,究其原因是设计理念上的差距。因此,在包装设计教学中要树立明确的教学理念。“三会教学理念”对目前包装人才培养有着积极作用。首先是要会表达,这要明确包装设计的作用,解决实用功能是第一要务,视觉的艺术性服务于功能,能根据客户需求进行创意表达。其次是会工艺,工艺的快速发展为包装设计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包装结构变得多样化,外包装视觉绚丽多姿;在设计中,为了更好地吸引受众眼球,精美的工艺为包装增色不少,这要求我们掌握相关工艺与技术知识来服务包装设计。再次是会制作,能通过电脑效果图的制作或具体实物的制作,更直观地向客户展现成果,在制作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保证设计的可行性。通过“三会教学理念”能更高效地培养市场需要的包装设计人才。
(2)以市场导向规划课程。包装设计的时效性与市场联系紧密,从市场的角度来看包装设计的流程,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客户交流,这一环节主要是了解产品、客户的要求、其他同类竞争产品。2)方案的设计,主要是确定产品的风格及其准确的市场定位。3)方案具体制作,这主要是关于各种印刷工艺的实现。4)产品的货架展示效果,如何才能在众多的产品中脱颖而出。通过课程规划与市场流程的对比,我们不难看出其中的差别。在市场流程中,每一个环节都是环环相扣。就效果图而言,它是将设计师的设计创意进行物化,以模拟三维的真实图形展示给客户,它直接影响到合作的进行,而在包装设计的教育中,这方面并没有突出体现,致使很多学生虽然软件操作很熟练,但在设计方案效果图的表现上没能完美地体现产品特点,这折射出课程安排中存在的问题。因此,在课程规划上应以市场为参考,才能制作出有利于解决市场中存在问题的理论与实践的基础课程。
(3)提升教学能力。首先是教师立场的转换。艺术创作与设计之间有很深的渊源,但差别也十分明显,主要体现在创作的出发点上,艺术创作立足于创作者自身精神世界的追求,而艺术设计却是以市场、客户为出发点,实现实用与美的和谐统一。这种“以自我为中心”和“以他人为中心”的创作立场之间的矛盾也就成为设计艺术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绊脚石。当今,各高校都争先恐后地开设了艺术设计,很多油画、国画等艺术专业的老师转型为设计艺术教学。艺术类教师有着自身的优势,但在转型上这些优势有时又会制约其教学,他们经常在图形的设计上一味追求另类,根据自己的主观喜好来判断图形、色彩的好坏,而忽视了在艺术设计中图形、色彩的商品性。其次是教师实践能力的提升。包装设计课程中,许多教师只重视理论研究而忽视实践,致使自身实际运用能力匮乏,对包装的新动态、新材质、新工艺认识的跟进就显得不足,导致课堂中只传授些空洞的理论,没有具体实践的体会与经验,很难将真正有用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因此,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再次是教学方法的改变。包装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适应当今包装设计教学。结合实践导入“项目式”教学模式有利于丰富教学形式。围绕实践能力培养,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把具体的实践项目引入课堂,通过实际项目的展开,使学生掌握从创意设计到实际制作的设计流程,明白每个环节的作用,有利于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为将来走向工作岗位做好铺垫。
3 结语
为了培养出创新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复合型包装艺术设计人才,包装艺术设计教育必须与时俱进,在坚持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培养的基础上,通过对包装艺术设计教育理的梳理,完善课程规划与市场岗位设定相匹配,不断提升师资自身能力等方面,开创富有创新精神的包装设计教学的新局面。在新形势下,我们将不可避免地面临国际竞争与融合,如果从事艺术设计教育的人都能时刻关注时代、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结合当前所处环境独立地思考包装设计艺术教育,做有针对性的尝试,那将形成一种强大的动力推动我国包装艺术设计的迅速崛起。
参考文献:
[1] 黄吉淳.包装艺术设计[M].重庆大学出版社,2002.
[2] 刘西莉.包装设计[M].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
[3] 陈芳.设计的理念[M].中国纺织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邹庆云(1978—),男,江西樟树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艺术设计(视觉传达)。
赵捷(1993—),女,天津人,学生,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